紀錄片《故宮100》008:皇帝歸宿

公元1850年2月25日,農歷正月十四,元宵節(jié)的喜慶氣氛已經彌散。道光皇帝在彌留之際,寫下一道朱諭。死后靈位不入太廟,不立神功圣德碑。廟,最早是指祭祀祖先的地方。《禮記·曲禮》中記載,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次之,宮室為后。注釋:國君將要營造宮室,應當先建宗廟,其次建廄庫,最后才建自己的住室。
古時候,人們在家中有婚喪嫁娶等大事時,都要先去宗廟祭祀,為的是向祖先求得認可。天下最大的家是皇帝的家,最大的宗廟就是太廟。當年永樂皇帝按照《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后寢,左祖右社”的規(guī)定,在紫禁城的左前方,建造了太廟,這里曾經安放過明清兩代帝后的神位。
太廟營建的規(guī)格,不亞于紫禁城里任何一棟建筑。就宮殿本身的建筑高度而言,太廟正殿的高度甚至超過了皇帝主理朝政的太和殿。如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以金絲楠木為主體的宮殿,殿內六十八根大柱及主要梁部件,全部使用金絲楠木。紫禁城自建成以來,經歷了數(shù)次天災人禍,但太廟都幸運地躲了過去。
明清兩代,這里一直上演著莊嚴的帝國禮儀。祭祖的三天前,皇帝和文武百官就開始齋戒。不飲酒、不吃葷、不處理刑事案件、甚至不看病,敬候祭祀大典的到來。
時光流轉,道光皇帝在位之際,延續(xù)千年的禮儀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簽署了近代中國第一份不平等條約,道光皇帝自感愧對祖先,更沒有顏面像列位先祖一樣接受后世子孫的祭拜,這才留下了那道親筆朱諭,死后靈位不入太廟。
這一有違祖訓的決定,顯然難住了兒子咸豐皇帝。如果遵從父命,無疑把自己排除在愛新覺羅孝子賢孫之外。最終,道光皇帝的神位,還是進了太廟,不情愿地接受者后世子孫的祭拜。
皇家祭祖的香火,在1924年熄滅了。那以后,這曾經的皇家禁地,變成了人們參觀游覽的公園。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