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癖,不可交”:缺乏這些癖好的人,會辜負你的真心

明朝的張岱有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一個人,如果沒有癖好,那他就不值得交往,因為這個人毫無感情。如果沒有缺點,那他也不值得交往,因為這個人太過于虛偽了。
癖好,為什么能反映人之性格呢?有人認為,人有癖好,那就是有“真性情”的表現(xiàn)。與人交往,倘若沒有真性情,那感情和關(guān)系,又怎么可能長久呢?
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有些人為了偽裝自己,連“癖好”都隱藏了起來。如此之人,就該早早遠離,而不該靠得太近,以免讓自己的真心喂了白眼狼。
所謂“真心換真心,真情換真情”就是這個道理。缺乏真心的人,哪怕他們是我們的親兄弟姐妹,也不見得有交往的意義和價值。
人無癖,不可交。缺乏這些癖好的人,會辜負你的真心,別靠太近。

一、缺乏“說真話”的癖好。
俗話說:“為人只說三分話,不敢全拋一片心。”
在老祖宗看來,與人交往,最好只說“三分真話”就行了。當然,在今時今日,早已沒有人會說“三分真話”了。不少人,都把“十分假話”放在嘴邊。
這里說了一個謊,后面又說諸多的謊言去彌補這個謊。如此“謊話連篇”,才是世道人心的真相。謊言,不是不能說,只是不要滿口謊言罷了。
適當說謊,沒有問題。一直在說謊,就顯得特別虛假了。不然,為什么有人會感慨,我們都活在了謊言的世界當中呢?
人在江湖,不能輕易相信別人的話,也不要輕易跟別人交朋友。朋友,追求的不是數(shù)量,而應(yīng)該是質(zhì)量。高質(zhì)量的朋友,才是相處下去的價值。
遠離那些滿嘴謊言的人,也許,我們的生活,會更陽光,更真實。

二、缺乏“有個人興趣”的癖好。
在心理學家看來,人之性格不同,那人之興趣愛好也不一樣。不論這些“興趣愛好”好不好,都說明這是“正常”的人。
究竟什么是“正?!钡娜四兀烤褪怯邢才返惹榫w的人類。喜歡,就笑出來。不高興,就生氣憤怒。傷心到極致,那就哭泣......
對于這些喜怒哀樂的情緒,有些老江湖一百個看不起,認為“喜怒形于色”的人,都是江湖小白,沒有做大事的城府和心計。
做事,我們可以掩蓋自身的喜怒哀樂。但是,在與人交往這件事上,就不要掩蓋該有的情緒了。有什么興趣愛好,就表現(xiàn)出來,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喜歡下棋的人,那就找愛下棋的朋友。喜歡釣魚的人,那就找愛釣魚的朋友。反正,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圈子和歸宿。
至于那些毫無興趣愛好的人,我們就不要管太多了,躲遠點比較好。

三、缺乏“喝酒品茶”的癖好。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喜歡喝點小酒,或者在飯局上,跟別人碰碰酒杯。哪怕遇到了朋友,我們也會跟他們在大排檔那里喝酒,特別快活。
酒,雖然不是好東西,但稍微品嘗一點,還是有好處的。喜歡喝酒的人,要么是年輕人,要么是至情至性的人,要么是有真性情的人。
只不過,當人上了一定的年紀,比如說過了四五十歲,人們就不喜歡喝酒了,反而改喝茶了。再濃烈的酒,終究會被平淡的茶水所替代。
一般來說,喜歡品茶的人,都是耐得住性子的沉穩(wěn)者。酒,可以立馬喝下去。而茶,需要慢慢煮,同時小杯品嘗,特別考驗人們的耐心。
不論是喝酒也好,還是品茶也罷,都是歲月改變?nèi)藗冃愿窈妥非蟮姆从场_@兩類人,不一定完全真心,但至少心存感情,不會過分麻木。
跟麻木的人往來,無異于與行尸走肉的人為伴,沒啥好處。跟有點感情的人交往,我們才能感受到人性的真實和光輝。

四、缺乏“讀書、看報”的癖好。
人,越是有所經(jīng)歷,越是支持一個觀點:人要多讀書,并非是為了賺大錢,而是為了豐富自己的頭腦,讓自己活得特別清醒。
在這個年代,有很多不清醒的人,就是因為讀書太少,所以被人牽著鼻子走,割了韭菜。別人說什么,他們就信什么。這些人,其實特別可悲。
有這么一個段子:你跟他談經(jīng)濟,他跟你談雞湯;你跟他說科學,他跟你說幻想;你跟他說名著,他跟你扯東扯西。后者,毫無往來的價值。
很喜歡劉禹錫的一句詩:“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备奶斓模际悄切╋栕x詩書的人,而不是那些毫無見識和想法的糊涂蟲。
找朋友,還是要找些有見識,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比較好。唯有自己的見識多了,層次提高了,才能遇到更好的人。其余的,都是后話。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