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彩色老照片 帶您去看看1935年的老北京

1935年7月18日,北京天壇祈年殿。
祈年殿殿高38.2米,直徑24.2米,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為一矩形大殿,用于合祀天、地。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為三重檐圓 殿,殿頂覆蓋上青、中黃、下綠三色琉璃,寓意天、地、萬物,并更名為“大享殿”。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為統(tǒng)一的藍(lán)瓦金頂,定名為“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專用建筑。

1935年7月21日,北京頤和園。
頤和園,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占地約290公頃(2.9平方千米)。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lán)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shè)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1935年7月20日,北海九龍壁。
北海九龍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高5.96米,厚1.6米,長25.52米。兩面有由琉璃磚燒制的紅黃藍(lán)白青綠紫七色蟠龍18條,升降各異,互不雷同。

1935年7月22日,北京安定門。
安定門為出兵征戰(zhàn)得勝而歸收兵之門,為明清北京內(nèi)城北垣東門。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正統(tǒng)四年(1439)建城樓。甕城和閘樓于1915年修建環(huán)城鐵路時拆除,1956年拆除箭樓,1969年拆除城樓。

1935年7月20日,北京街頭推著手推車的男子。

1935年7月20日,黃包車上拉著蔬菜。

1935年7月20日,一位拿著念珠的老者,頗有幾分仙風(fēng)道骨。
這些照片是當(dāng)年美國人瑪麗·喬(Mary Jo)東亞之旅所拍攝的一部分照片,真實記錄了那個時候的北京。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