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酒令——搶紅、射覆、拇戰(zhàn)
1、搶紅
? ? ? ?所謂搶紅,骰子游戲的一種名目。即是擲骰為戲,以所得紅點多少定勝負,負者罰飲,故名曰搶紅。這一種酒令不拘人數,不須要有什么文化程度,即使是文盲也可以參加這種飲酒游戲。?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開始前,寶玉因說:“咱們也該行個令才好。”襲人道:“斯文些的才好,別大呼小叫,惹人聽見。二則我們不識字,可不要那些文的?!摈暝卤闾嶙h:“拿骰子咱行搶紅吧?!?/p>

? ? ? ?這一酒令被作者輕輕一點,應該是為了體現當時貴族家庭最通俗的日常娛樂游戲,文中由丫環(huán)提出,可見這種酒令確實比較隨意,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丫頭們之間應該是經常玩的,而在精神上追求高雅別致的寶玉看來甚是無趣,所以也就丟開不玩。?
? ? ? ?骰子是我國民間娛樂用來投擲的賭博小用具,相傳是三國時魏國曹植所造,通常用于酒桌上的游戲,最常見的骰子是六面骰,它是一顆正立方體,上面分別有一到六個孔(或數字),其相對兩面之數字和必為七,習慣在一點和四點漆上紅色。?
? ? ? ?骰子類酒令在明清兩代得極大的發(fā)展,人們依握骰子六面采點的象征,編制了大量的酒令,主要有搶紅令、猜點令、六順令、賣酒令等,《紅樓夢》中涉及的即搶紅。搶紅的行令方法是:不論人數,用六枚骰子擲,每人擲一次,每次若得“紅四”,則取出,直至六枚“紅四”取完為止。每擲一次無“紅四”者,罰酒一杯?!督鹌棵吩~話》第六十八回中描寫西門慶與吳銀兒用十二個骰兒所玩的酒令就是搶紅。

2、射覆
? ? ? ?射覆,本是古代研易高手常做的一種研易應用實踐活動。射是猜測,覆是覆蓋的意思。通俗的講,射覆就是在甌、盂等器具下覆蓋某一物件,讓人猜測里面是什么東西。經過演變,逐漸成為民間宴飲時所玩的一種近于占卜術的猜物游戲。
《漢書·東方朔傳》:“上嘗使諸數家射覆,置守宮盂下,射之,皆不能中。朔自贊曰:‘臣嘗受易,請射之?!藙e蓍布卦而對曰:‘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為蛇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上曰:‘善?!n帛十匹。復使射他物,連中,輒賜帛?!鳖亷煿抛⒃唬骸坝诟财髦露弥T物,令闇射之,故云射覆?!?/p>

? ? ? 從以上記載來看,漢代時期皇宮中已經流行射覆游戲。射覆所藏之物大都是一些生活用品,如手巾、扇子、筆墨、盒罐等等。
《紅樓夢》第六十二回:話說這一天,眾姐妹們?yōu)閷氂竦热嗽O宴祝壽。宴席上,寶玉覺得光是喝酒聊天還不夠盡興,于是便提議要行酒令。因為不知道行哪一種酒令好,黛玉便建議抓鬮兒。于是大家命人拿了一副筆硯花箋,又想了十來種酒令的名字,讓香菱一一寫了,搓成鬮兒,放在一個瓶子里。探春讓平兒來抓,平兒用筷子拈了一個出來,打開一看,卻是“射覆”。寶釵笑著說:“把個酒令的祖宗拈出來了?!? ? ? ?

? ? ? ?《紅樓夢》里面的玩法是:甲方先想一個物體,通過一個成語或者一句詩包含這個物體名稱。并從中抽出一個字,說與乙方。乙方須聯想出這個成語或者詩句,進而猜出甲方所想的物體,并將這個物體的名稱也通過成語或者詩句說出來。由此可見,玩這個游戲需有比較大的知識儲備量,又考驗雙方的默契,難度相當大。
主要難在:
其一,射時漫無邊際,就好像燈謎沒有謎目,沒有猜射的范圍,所以寶琴提出要有“室內生春”的限制,所謂“室內生春”,即所覆的謎底,只限于行令所在室內的事物。且要喻想新巧,妙趣橫生,又要含有吉祥的意思。
其二,覆者提供的暗示少得可憐,缺少聯想的導向。如覆一“人”字,由“人”生發(fā)聯想,可謂海闊天空,無所不能及。故又有“兩覆一射”的補充,縮小聯想猜射的范圍。
其三,揭底要采用“曲折”說明法,即不能直接說出“底”,而要用跟這“底”有關的字詞故典揭出,對覆者來說,等于又要射射者之“覆”,互射各中,方能“會意”。
其四,覆詞、射詞皆要有“出處”。這種“射覆”,要求參與游戲者肚子里裝滿故典,裝滿千百首詩詞成句,方能應付得來,否則是沒法玩的。

具體分析如下:
1、寶琴和香菱:
寶琴覆——“老” >>>謎底——“圃”
出處:《論語》里面“吾不如老圃”
香菱射(在湘云的幫助下)——“藥”
關聯謎底:陸游的“幸茲身少閑,治地開藥圃?!?/span>

2、探春和寶釵:
探春覆——“人、窗” >>>謎底——“雞”
出處:“雞窗”,“雞人”
寶釵射——“塒”
關聯謎底:《詩經》的“雞棲于塒”
? ? ? ?雞窗,指書齋。晉人宋處宗買得一長鳴雞,關在籠里,置于窗間,雞遂作人語,與處宗談論學問,“處宗因此言巧大進”。后人因以雞窗指書房。
? ? ? ?雞人,古代皇宮內用侍衛(wèi)頭戴紅色配飾于清晨報曉,貌似公雞狀,后用雞人指報曉。

3、李紈和岫煙:
李紈覆——“瓢”?>>>謎底——“酒杯”
出處:古代把酒杯叫做“瓢”
岫煙射——“綠”
關聯謎底:文人把酒杯叫做“綠樽”

4、寶玉和寶釵:
寶釵覆——“寶”?>>>謎底——“玉”
出處:岑參的《送張子尉南?!罚骸按肃l(xiāng)多寶玉,慎莫厭清貧?!?/p>
寶玉射——“釵”
關聯謎底:鄭谷的《題邸間壁》:“敲斷玉釵紅燭冷,計程應說到常山?!?/span>
? ? ? ?這段很有意思,《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寶釵覆了一個“寶”字,寶玉想了一想,便知是寶釵作戲指自己所佩通靈玉而言,便笑道:“姐姐拿我作雅謔,我卻射著了。說出來姐姐別惱,就是姐姐的諱‘釵’字就是了?!北娙说溃骸霸趺唇??”寶玉道:“他說‘寶’,底下自然是‘玉’了。我射‘釵’字,舊詩曾有‘敲斷玉釵紅燭冷’,豈不射著了?!毕嬖普f道:“這用時事卻使不得,兩個人都該罰?!毕懔饷Φ溃骸安恢箷r事,這也有出處。”湘云道:“‘寶玉’二字并無出處,不過是春聯上或有之,詩書紀載并無,算不得?!毕懔獾溃骸扒叭瘴易x岑嘉州五言律,現有一句說‘此鄉(xiāng)多寶玉’,怎么你倒忘了?后來又讀李義山七言絕句,又有一句‘寶釵無日不生塵’,我還笑說他兩個名字都原來在唐詩上呢。”

3、拇戰(zhàn)
? ? ? ?射覆是一種比較難玩的酒令,寶釵怕大家不會玩,便讓襲人又另抓了一個,結果這次抓到的是“拇戰(zhàn)”。湘云覺得這個既簡單又爽利,正合了她的脾氣,便興致勃勃地去玩拇戰(zhàn)了。
? ? ? ?拇戰(zhàn)其實就是劃拳、猜拳,書中共提到過四次,除了這一次外,還有第75回中秋之夜,賈珍與妻妾劃拳;第93回賈芹在水月庵與小尼姑們飲酒劃拳;以及第117回邢大舅、王仁、賈薔、賈環(huán)等在一起劃拳。拇戰(zhàn)時以兩人為一對,雙方邊伸出右手,邊大聲喊叫。一般玩的人還會搖頭晃腦、吹胡子瞪眼,搞得唾沫四濺,四鄰不安,因此這種酒令多被認為是俗而又俗的俗令,只有賈珍、邢大舅、賈環(huán)這樣的人才會熱衷于此。

? ? ? ?但是湘云等人所行的拇戰(zhàn)卻與別人不同,稱得上是雅俗共賞,而雅就雅在湘云所限的酒底酒面上。湘云說:“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舊詩,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還要一句時憲書上有的話,總共湊成一句話。酒底要關于人或事的果菜名。”

? ? ? ?單從“酒面”所限內容,就足以體現作者對各方面知識的涉獵何其廣博,并且能把酒令作為一種載體,將各種文化融合在一起,互為關照,彼此呼應,為刻畫書中人物增加意義厚重且靚麗的一筆。
①古文:本指春秋戰(zhàn)國及其以前古書上的文字,這里指古代散文。
②舊詩:指舊體詩。
③骨牌名:指口頭文字類的酒令。骨牌,即牙牌,又稱“宣和牌”,是以其最初制此游戲之具時,均用牛骨或象牙制成。
④曲牌名:就是曲,俗稱“牌子”。曲,是韻文文學的一種,同詞的體式相近,可以配樂歌唱。曲有曲牌和宮調,即指曲調的名稱和樂曲的調式,曲牌規(guī)定了曲子的句數、字數、平仄、押韻格式,和詞牌一樣,是曲的音樂譜式。
⑤時憲書:即歷書,古時稱“通書”,清乾隆時為避弘歷名諱,更名為“時憲書”。歷書可謂生活小百科全書,內容五花八門,包括了民俗、婚俗、文書、訃告引狀、祭文、掃墓、紅白喜事用語、對聯、壽語、歷史典故以及日歷等。

1、黛玉替寶玉所行酒令:
酒面:落霞與孤騖齊飛,風急江天過雁哀,卻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腸,這是鴻雁來賓。
酒底:榛子非關隔院砧,何來萬戶搗衣聲。
具體解釋:
一句古文是“落霞與孤鶩齊飛”,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span>
一句舊詩是“風急江天過雁哀”,出自南宋陸游的《寒夕》:“風急江天無過雁,月明庭戶有疏砧。”
一句骨牌名是“折足雁”,這副牌由“長三”、“一二”、“長三”組成。
一句曲牌名是“九回腸”,原是愁極之詞,取自西漢司馬遷的《拜任少卿書》:“腸一日而九回?!?/span>
一句時憲書上的話是“鴻雁來賓”,來賓,即已經到來或即將到來的客人,語出《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鴻雁來賓。”
酒底“榛子”二句:榛樹的果實可食,如栗而小,味亦如栗,又叫榛栗、榛瓤。這句話利用“榛”與“砧”同音異義的特點,既巧妙地符合了酒令的規(guī)定,也說明了榛子與搗衣聲無關的事實。
這支酒令的酒面連綴起來描寫的是,遠方孤單的野鴨伴著晚霞飛向天邊,一只折足的大雁也在疾風中飛過江面,它的哀鳴使人愁苦萬分,讓人感到一種秋天來了的凄涼景象。酒底運用諧音之法寫這榛子并不是砧子,是不能用它為遠去的親人洗衣服的。深秋來臨,北雁應該南歸,遠離故土、孤苦無依、寄居賈府的林黛玉,正猶如令中那只折足的孤雁,已經無法踏上返鄉(xiāng)的歸程。而“榛、砧”之意,則表達了她對心上人除了一片深情,但終不能為他做些什么。這也是林黛玉對愛情渺茫的一聲悲嘆!
2、湘云所行酒令之一:
酒面:?奔騰而砰湃, 江間波浪兼天涌,須要鐵鎖纜孤舟,既遇著一江風,不宜出行。
酒底:這鴨頭不是那丫頭, 頭上那討桂花油。
具體解釋:
一句古文是“奔騰而砰湃”,出自北宋歐陽修《秋聲賦》:“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
一句舊詩是“江間波浪兼天涌”:出自唐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
一句骨牌名是“鐵鎖纜孤舟”,這副牌由“長三”、“三六”、“長三”組成。從上文寫江水浪高看,這句典出當是赤壁曹操用龐統(tǒng)計之事:曹軍多北人,不諳水性,為避風浪顛簸,以鐵索連結江上單獨船只,上鋪木板,平穩(wěn)如行陸上。后被周瑜用火攻所敗。
一句曲牌名“一江風”:曲牌名。全句有俗話“船遇當頭風”之意。
一句時憲書上的話“不宜出行”:舊時迷信宣傳出門遠行要挑選吉利的日子,歷書中有某一天是否相宜的說明。
酒底:鴨頭即席上的菜,與“丫頭”諧音。桂花油指古時婦女用的搽發(fā)油。
這支酒令連綴起來描寫的是,江中波浪滔天,巨浪直撲天空涌流而下,此時江面上的一葉孤舟,需要鐵索的保護,遇到這樣的天氣,是不宜出行的。酒底運用這鴨子頭不是那丫鬟的頭的諧音,戲謔它的頭上沒有抹桂花油。這支酒令和湘云的性格極其相符,如果說林黛玉如幽谷潺潺的清流,史湘云則是波濤澎湃的大江,一個溫婉如玉,一個清朗如月。以酒令照應人物形象在此發(fā)揮了令人眼前一亮的作用,自幼喪失雙親的湘云,猶如一葉孤舟,在茫茫眾生中,雖然沒有親情的溫暖,但依然要乘風而行,這也正契合了湘云“英豪闊大寬宏量”的爽朗性格。
3、湘云所行酒令之二:
酒面:泉香而酒冽,玉碗盛來琥珀光,直飲到梅梢月上,醉扶歸,卻為宜會親友。
一句古文是“泉香而酒冽”,出自北宋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一句舊詩是“玉碗盛來琥珀光”,出自唐李白的《客中作》:“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一句骨牌名是“梅梢月上”,這副牌由“長五”、“幺五”、“長五”組成。上,升起之意。
一句曲牌名是“醉扶歸”,其名取意于唐張演的《社日村居》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柘:又名黃桑,莖皮可造紙。春社:最為古老的中國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之一,立春后的第五個戊日祭祀土神的儀式。醉扶歸為曲牌名,黃鐘宮調之一。南曲全曲六句,四十一字,六韻。北曲全曲六句,三十五字,六韻。
一句時憲話是“卻為宜會親友”,歷書上的吉利話。
這支酒令連綴起來描寫的是,在這個和親朋好友歡聚的好日子,泉水釀制的美酒清香可口,用玉碗盛來時發(fā)出琥珀般的光澤,直飲到深夜方散,只得被人攙扶而去。對應文中場景,這支酒令可以說是寶玉生日宴會的最佳寫照,因賈母王夫人等人不在,大觀園眾人擺脫了所有束縛,白天在紅香圃大排宴席,晚上在怡紅院促膝暢飲,當真是紅飛翠舞,玉動珠搖。由在芍藥叢中醉夢沉酣的湘云吟出,實是作者摹畫出的一幅鮮活的美人圖,景美人美,意境更美。

? ? ? 值得一提的是,人們通常容易把拇戰(zhàn)和猜拳混淆,以為是一種酒令。其實,兩者截然不同。猜拳,亦稱猜枚,俗稱猜單雙。通俗地講就是指飲者任取席上果粒,如松子、蓮子、瓜子之類,握于掌中,雙握而云其一,由另一飲者先猜奇偶,后猜數目,猜三次,才決勝負。
? ? ? ?猜拳和拇戰(zhàn)本都是通俗的酒令,但經過曹公之筆卻有了天壤之別,通過兩個酒令的對比,不僅區(qū)分了當時的貴族家庭主仆身份的不同,也體現了兩種酒令在玩法上雅和俗的不同氛圍,真是妙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