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擴張領地后為什么一直不將居城設在老家三河國?
對日本戰(zhàn)國歷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日本戰(zhàn)國時代最后的勝利者、建立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原本是統(tǒng)治日本三河國的松平家,德川家康早年的名字就是松平元康。三河國是松平家?guī)状嘈慕?jīng)營的老家,德川家康也是依靠三河武士的支持才脫離今川家,成為獨立大名的。

永祿十一年(1568年),占領遠江國的德川家康將居城從三河國岡岐城遷到了遠江濱松(曳馬)城,后來又定居駿府城、江戶城。把將軍讓給德川秀忠后,成為大御所的德川家康定居駿府城,直到在元和二年(1616年)去世。也就是說,德川家康再沒有將居城設在三河國。

按理來說,三河國是德川家康的老家,他應該長住三河國。但在領地擴展到三河國之外后,德川家康幾乎是第一時間就離開了三河國,晚年住在以前當人質(zhì)的駿府城也不在三河國定居。那么德川家康為什么一直不將居城設在三河國呢?本鬼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

第一,三河國雖然是德川家康的老家,但同時還是日本六十六令制國中有名的“窮國”。根據(jù)江戶幕府的統(tǒng)計,三河國的紙面石高約有三十三萬石,但開發(fā)程度和商貿(mào)水平都不高。三河國并不適合成為領地在一國以上的大大名的居城所在,更不要說統(tǒng)治全日本的江戶幕府了。

第二,德川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父親松平廣忠都是死在了出身三河的家臣手中。永祿六年(1563年)“三河一向一揆”爆發(fā)的時候,大批三河國出身的家臣(如本多正信)都背叛了德川家康??梢哉f德川家康并不信任三河國的家臣,特別是那些在三河國有大量利益的家臣。

正因如此,拿下遠江國的德川家康將居城遷到了濱松城,以此擺脫三河國家臣的掣肘和威脅。而德川家康對三河國家臣的不信任幾乎貫穿了他的一生,他的長子德川信康之死、次子結(jié)城秀康被剝奪繼承權(quán)都與此有關(guān)。這導致德川家康到死都不愿意將居城放在老家三河國。

綜合來講,德川家康不將居城設在老家三河國的次要原因是三河國的經(jīng)濟條件,主要原因是三河國武士的背叛給德川家康留下的心理陰影。德川家康死后,掌握大權(quán)的德川秀忠同樣不信任某些三河國出身的家臣,例證就是元和八年(1622)的““宇都宮吊天井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