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宅就要多讀書丨2021年3月

本月書單:《博物雜志》三月刊,《父與子》《愛如初見》《迷蝶》《玩家1號》
這個月算是行業(yè)旺季,從早到晚都在忙。好在Boss也順勢提了加薪,勉強想得通。
事情太多的時候就很難沉下心來看燒腦的書,退而求其次,倒是翻完了幾本不錯的科普書和繪本。
能堅持讀下去就挺好吧。

1.《玩家1號》【美】恩斯特·克萊恩
多年前看完《頭號玩家》就有點想入手看看原作,但是聽說原作里游戲梗特別多,看不懂的話閱讀體驗可能不是很好,所以就擱下了這個念頭。
后來出了這個版本,聽說是所有的梗、彩蛋、出處都單獨列了出來,圖文并茂地給出了解釋,覺得真是挺不錯啊就買了——然后就遺忘在了書架上……
前段時間整理書架的時候忽然看到它,才想起來“哎呀還有這個沒有看啊”,于是就拆封看完了——小說比起電影,在游戲融梗上確實更加“硬核”,有很多讓玩游戲的人會心一笑的梗,詳細的備注解釋讓不太清楚的點也能被理解。故事雖然是比較常規(guī)的賽博朋克升級尋寶,但節(jié)奏張弛有度,非常有畫面感(真的很適合電影改編),是很能調(diào)動人情緒的一場冒險。
如果是喜歡玩游戲的讀者,或者喜歡電影的人,還是很可以看看的——不過最好等打折,原價也太虛高了……

2.《愛如初見》【西班牙】喬迪·拉菲布爾

這本是繪本,在好多地方都看到過,最近大概挺火的?
和部門里關系不錯的同事聊到看書,她靈光一閃問我看不看這個,我翻了下就想起來被安利了好幾次,于是就借回家看了。
書是真的不錯。
第一畫技在線,場景人物都非常棒;第二分鏡節(jié)奏特別好,拿起來就不想放下;第三大故事里套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很有意思,明線藏暗線,劇情構(gòu)建特別棒;第四,結(jié)構(gòu)特別有創(chuàng)意,從頭看到尾是一個倒敘的故事,捏著謎團的尾巴去探索,而看完之后,還可以倒過來,按正敘,再重溫一個單純溫暖的故事線。
看這本的時候,會想到《霍亂時期的愛情》和《戀戀筆記本》,但是因為載體不同,又有繪本特有的靈動和表達,真的非常非常好。
老實說這本我想入,但是聽說現(xiàn)在不好買,有貨也是賣原價……就,先等等吧……
3.《迷蝶》【法】閻雷
這本想買很久了,但160的標價每每勸退我。在二手書APP蹲了很久很久,終于50+入手——開心到飛起。
這本書的作者是個法國攝影師,以拍中國聞名于世。從小喜歡和蟲子打交道,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跟著在自然主義者營地結(jié)識的“老伙伴”捕捉蝴蝶飛蛾還有小蟲,并做成標本展覽。
老年的他身患重病的時候,決定用科學的力量,拍攝自己的蝴蝶收藏,讓大家看到更小更細節(jié)的蝴蝶們。以為自己命不久矣的他把這本書當做他最后的作品,結(jié)果他痊愈了,書也出版了,算是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吧。
書的最前面有作者的介紹和自述,講自己兒時的小故事,很有意思,書里的圖片也很美【但密集恐懼一定一定一定慎入】,我自己看完,然后帶著淅淅又看了一次,很難說這本書帶給了我什么收獲——也許它就是,給了我一個更貼近地欣賞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美麗的機會吧。

4.《父與子全集》【德】?!W·卜勞恩
小學畢業(yè)那年,爸媽給我報了北京的夏令營。
我給媽媽外婆買了景泰藍的飾品,給外公買了天安門的紀念品,給弟弟妹妹帶了北戴河的海螺貝殼小狗,可直到快啟程回家的時候,也沒找到適合帶給爸爸的東西——最后我在車站的書報亭給他買了 一本《父與子》。
——忘了爸爸當年收到的時候是什么表情。
這本書對我來說,本身就是一段很懷念的記憶。
*看完前言才知道,身為德國著名畫家的作者,因為反希特勒,窮困潦倒最后乃至于自殺身亡……唉……
5.《博物雜志(2021 三月刊)》中國國家地理出品
這個月也繼續(xù)看博物雜志,這本書真的越看越有意思,已經(jīng)開始期待四月刊了。
三月刊的關鍵詞是:食蟲植物、鳑鲏、巨犀、澳大利亞原住民、方士、火烈鳥來天津
其中食蟲植物簡直踩中了我們一家人的喜好,連淅淅現(xiàn)在聽到“豬籠草”,都會下意識喊出“豬籠草姬蛙”(不好意思我笑了……),家養(yǎng)鳑鲏通過河蚌繁殖這個也非常有意思,博物學可真棒呀:)
摘錄丨集錦
《迷蝶》
1.在將蝴蝶從大自然懷中據(jù)為己有之前,你應該首先對它的習性了如指掌,這樣才能把它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2.中文同英文一樣,用了蝶與蛾兩個詞來區(qū)分日蝶與夜蝶,但在其他的語種當中它們共用蝴蝶這個詞。
3.每一只蝴蝶都是一句被折疊后成雙成對的情話。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