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庸之道
論中庸之道
時間段(取樣):周朝->春秋戰(zhàn)國->漢朝;
關鍵詞_{
理想與現實(自由意志 與 命運安排);
虛禮與力量(說教 與 實力);
儒家與法家(剪枝算法:前剪枝 與 后剪枝);
道家:道可道非常道,陰陽理論;
佛教:先天出生 與 后天修行;
??};
吾縱觀中國的歷史(人文)總結如下:
周朝施行王道(即:王權神授),奉行周禮制度(即:出生決定論)社會等級制度固化,這個階段:社會非常穩(wěn)定,生產力發(fā)展非常緩慢。
在信息(知識)傳遞高度不發(fā)達的古代,一切亂源始于貴族階級內部(1.寵愛妾室,廢長立幼;2.兄弟相爭;3.藩王謀反;等等);
禮崩樂壞的本質就是:重實力,輕名份;所以,到了戰(zhàn)國時代,法家及兵家思想成為了治理國家的主流思想,中間有經歷過一段過度期(即:春秋時代),春秋時代的主流治國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建立在周禮思想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提倡“君父臣子”關系論。
戰(zhàn)國時代施行法家之道(即:實力決定論)原先的社會等級制度被打亂,這個時期:社會非常不穩(wěn)定,競爭殘酷,但生產力大大的發(fā)展了。
秦國因為施行了深徹變法(利出一孔,即:“耕戰(zhàn)”),國力得以迅速發(fā)展提高,秦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
漢劉邦建國,文景之治,施行黃老無為之道,這一時期社會非常穩(wěn)定,生產力發(fā)展緩慢,屢屢遭受匈奴侵略,到了漢武帝時期變法,施行儒表法里,重用庶人(陣亡將士子弟,平民子弟或奴隸階層),貶低貴族(通過重用酷吏來整頓吏制,使得原先的貴族階級紛紛衰亡),國力大增后滅匈奴,奠定了大漢帝國400年的基礎。
?
總結篇
施行-法家之道:
1.?社會等級按后天實力的變化來決定,故社會的階級不斷的變化,社會亂人心亂,生產力發(fā)展快;
施行-儒家之道:
2.?社會等級按先天出生的命理來決定,社會階級固化不會妄取,故社會穩(wěn)定人心安定,生產力發(fā)展非常緩慢。
周期論:
3.?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由亂而治,由治而安,久安生亂,如此循環(huán)往復,周而復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