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人扎堆,觀眾在舞臺上玩游戲,這可能是史上最年輕的冬奧晚會
28日晚,歌姬祈inory被一塊漂浮著的冰塊送到舞臺中央,用洛天依的《Time to shine》給晚會起了個頭。想起綾妹的聲音和《罪惡王冠》里那個唱歌治愈天啟病毒的祈,隔離在家的我會心一笑。

?這邊唱完,幾十個形象各異虛擬形象在觀眾的操控下入場,開始按晚會NPC發(fā)布的規(guī)則前往六個不同區(qū)域,一邊玩游戲,一邊看演出。

?之后兩個小時,晚會的場景隨玩家探索快速變換,一會是雪地、巖洞,一會是海底或國風庭院,A-SOUL、麟犀、伊萬等虛擬偶像和蕭敬騰等真人歌手交替出現(xiàn)表演、互動。
這又是一場少有的,和觀眾“玩游戲”的晚會,但不是B站的Z世代狂歡,而是冬奧會前夕的預熱活動,名叫集光之夜。
最年輕的冬奧主題晚會
集光之夜是冬奧會前夕的一場預熱活動,主要目的是給冬奧積累話題,向年輕人推廣冰雪運動。主辦方并沒用大型歌舞、主題曲藝一類的老活兒,而是真做了些年輕人喜愛、習慣的東西。
在基礎內(nèi)容上,晚會以虛擬場景為主,邀請了大量虛擬偶像和真人藝人同臺演出。
承載晚會的是一個巨大的虛擬雪花狀舞臺,俯視就是一朵閃爍的六瓣雪花,平視也能看見中間的“冬之樹”以及縱向的層次。將舞臺分離開,又有六個完全不同的場景。

?這六個場景以冬奧會六個場館為載體,分別了做了雪地、冰洞、巖洞、海底、星空、國風庭院六種虛擬場景的設計,每個場景間通過虛擬傳送門切換。
表演嘉賓,一共有二十余個,其中虛擬人占比過半,還都挺核心。
開場是祈inory的《Time to shine》,這是樂正綾的音源,給《刀劍神域》《怪物獵人》《陰陽師》《明日方舟》都唱過主題曲或同人歌曲。老二次元和游戲人大多會對這聲有DNA反應。

?轉(zhuǎn)到雪地,有蘭音的《彩虹節(jié)拍》和艾露露的《ringringring》。
?這之后,巖洞有麟犀、伊萬,國風區(qū)有小可學妹,冰洞則有A-SOUL五人團合體。盡是年輕人熟知當紅虛擬偶像。

?和這些虛擬人搭配的,是蕭敬騰、譚維維、張衛(wèi)健等知名藝人,以及圈九、夏日入侵企畫等新世代明星。

?如此,晚會已經(jīng)有了足夠豪華的內(nèi)容配置,進一步釋放這些內(nèi)容,讓年輕人投入的,是多數(shù)晚會不做的“互動”。這塊兒,有演員互動和觀眾互動兩部分。
于演員,晚會把真人和虛擬人表演同時放在虛擬場景中展示,但并不做區(qū)隔,而是提供虛擬人和虛擬人、虛擬人和真人同臺、真人和舞臺元素的互動表演。
比如在海底場景中,虛擬人田汐汐和艾因合作表演了《月光愛人》,轉(zhuǎn)入國風區(qū)后,田汐汐又可以遇到舞蹈家駱文博,兩人共同表演《鼓之舞》。

?同樣的,虛擬人冰糖可以單獨表演歡快的《馬德里不思議》,也能和滿載80、90后回憶的張衛(wèi)健一起唱氣勢磅礴的《真英雄》。

?在演出期間,真人演員可以和舞臺上的虛擬元素實現(xiàn)互動,真人嘉賓觸碰雪花的可以看到破碎效果,虛擬人和真人嘉賓被觀眾的雪球擊中也會有雪球破碎、雪霧效果。

?于觀眾,互動就更多了。
首先,所有普通觀眾都能在線上觀看晚會時通過點擊、發(fā)彈幕的形式切換舞臺場景、視角,和其他觀眾、晚會官方互動,進行社交或贏取禮品。
同時,這場晚會是有“入場觀眾”的,他們以虛擬形象入場。
在晚會的預熱期,官方聯(lián)合中國移動咪咕做了一個“入場選拔”,玩家可通過每天挑戰(zhàn)冰雪運動主題的小游戲以獲取積分,最終積分前三的可以獲得獎品,前60的,都能以專屬的虛擬形象進入晚會現(xiàn)場。
和真人入場相似,這些以虛擬身份參加晚會的觀眾可以獲得不同的外觀形象,且能體驗一些VIP功能,主要是游戲體驗。
這場晚會允許觀眾以玩家身份入場,并設計了挺完整的游戲內(nèi)容,包括玩法、社交、目標、積分排位等。
從入場起,“VIP觀眾”們就變成了玩家,他們可以以第三視角在各個角度觀看演出,靠方向鍵實現(xiàn)轉(zhuǎn)頭、環(huán)顧等動作并看到對應畫面。

?接到入場NPC指引后,玩家可自行前往六個不同場景,在不同場景里體驗對應的滑雪、冰壺、速滑射擊、滑冰、雪地賽車等游戲,通過積分排名獲得獎勵。
?玩游戲期間,玩家也可以通過鼠標點擊、鍵盤按鍵操作人物做出特殊動作和其他觀眾互動,或向舞臺上的嘉賓釋放煙火、雪球等道具。

?最后,這場晚會在宣傳、營銷上也更“年輕”。
活動的主要營銷活動,就是冰雪主題小游戲挑戰(zhàn),有游戲體驗、有目標、有天梯和獎勵系統(tǒng)。
預熱的主要信息,則和電影、電視劇宣發(fā)相似,主要通過主辦方和參演嘉賓微博物料發(fā)出。
?對一個年輕的二次元來說,A-SOUL微博上那些嘉然和珈樂身穿冰雪主題服飾的官宣海報、蕭敬騰、譚維維的親口邀請,總是比高談闊論的通稿更具說服力。
好看,但不好辦
在B站晚會爆火的2020年,我曾采訪過一位資深的衛(wèi)視晚會編導,他對晚會形式的新舊更替有一套挺完整的認識。
按他的說法,辦晚會的目的主要無非就是兩個:
1.賣票、賣廣告賺錢。2.傳達價值觀,影響觀眾的某些認知。
過去幾十年,達成這倆目的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做內(nèi)容——給觀眾看。
但各家衛(wèi)視晚會的衰落已經(jīng)證明,這一套,在網(wǎng)絡更發(fā)達,信息傳播更分散的時代不好使了。新一批的年輕觀眾想要更對口味的內(nèi)容、更自由、沉浸的“觀看體驗”。
其中內(nèi)容,不只要有流量、有品質(zhì),還要切合觀眾的興趣?!坝^看體驗”,則是在單向的接受信息之上,有社交環(huán)境,有多向的互動。
在他看來,B站晚會之所以受年輕人認可,一是內(nèi)容對口,二是把“給你看晚會”的體驗變成了“大家一起看晚會”和“在晚會上一起玩”。
這個更高級的“在晚會上一起玩”,也被一些從業(yè)者稱作“游戲化”——以晚會為場景,表演嘉賓為NPC,讓觀眾做玩家,去自由體驗內(nèi)容、同時和其他玩家社交。
思路并不復雜,但實現(xiàn)起來不比傳統(tǒng)“人多勢眾”式晚會簡單。這需要大量的資源儲備和技術支持。
以這次的“集光之夜”為例,官方需要同時邀請到Z世代、80、90后等多個市場的嘉賓。
同時,為了讓虛擬人更好地演出,并提升互動感,官方需要造出一個足夠華麗、多變,且支持實時互動的場景,其間會涉及到全棧的5G云游戲技術支持,主要由中國移動咪咕提供。
比如,想流暢呈現(xiàn)那個巨大的雪花舞臺和虛擬人演出,要有云端CPU算力和成熟的智能動態(tài)編碼技術支持。
晚會上多個復雜場景、視角和鏡頭的快速切換,則需要做到云游戲的“即點即玩”。這背后要有遍布全國的邊緣節(jié)點、基礎5G高帶寬支持,再靠虛擬化、容器化技術去實時分配算力,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畫面渲染延遲并適配不同顯示性能的終端。
同時實現(xiàn)這些技術有多難呢?
看看這兩年云游戲市場的變化吧:
除了中國移動等運營商和騰訊等巨頭企業(yè)旗下的,C端幾乎盡數(shù)死于成本,B端也沒剩幾家,且都專注于容器、虛擬化等某個垂直領域。
集光之夜之所以能成,冬奧會的號召力、鋒尚和咪咕的資源、中國移動5G云游戲的成熟技術支持三個因素缺一不可。
同時,集光之夜的成功也又一次論證了年輕人對演出內(nèi)容的新需求。
對被疫情折磨兩年多的演出方和創(chuàng)新乏力的視頻內(nèi)容創(chuàng)作者們來說,是吃老本等著年輕人變成當年的中老年,還是闖進新市場和新伙伴們分一杯羹,是時候好好想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