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歷史小常識74——奧地利

奧地利,全稱奧地利共和國,位于西歐(中歐),北面與德國、捷克接壤,西面與瑞士、列支敦士登接壤,南面與意大利、斯洛文尼亞接壤,東面與匈牙利、斯洛伐克接壤。西南部為阿爾卑斯山脈,東北部為匈牙利平原。顯溫帶海洋氣候,西南部少數(shù)地區(qū)顯高原山地氣候。


奧地利最早是伊利里亞人的居住地,公元前1800年就形成了伊利里亞的居民點,前900年伊利里亞人占據(jù)了今天的南斯拉夫地區(qū)。逐漸希臘化。前229年,羅馬共和國開始攻擊伊利里亞,并于前168年控制了伊利里亞王國的所有區(qū)域,奧地利也在此時并入羅馬共和國。前9年,原來的伊利里亞地區(qū)發(fā)生暴動,被羅馬帝國壓制。羅馬帝國后期逐漸衰落時,伊利里亞為羅馬提供了禁衛(wèi)軍,以及部分禁衛(wèi)軍出身的羅馬皇帝,也是伊利里亞人。

395年,奧地利地區(qū)被劃歸西羅馬帝國,410年即被匈奴控制,453年匈奴帝國分裂,奧地利地區(qū)被東哥特王國控制。488年,著名的狄奧多里克攻克了羅馬城,驅(qū)逐了西哥特人和日耳曼人,控制了意大利。535年,東羅馬帝國進攻東哥特王國,試圖收復(fù)西羅馬,555年,東哥特王國被東羅馬帝國徹底擊敗,失去了意大利。568年,倫巴第王國吞并了東哥特王國的剩余部分。788年,法蘭克王國控制了奧地利,奧地利成為了法蘭克王國的東部邊境,奧地利的名稱即來源于此(通往東方之路)。800年法蘭克王國分裂,奧地利劃歸東法蘭克王國。

911年,東法蘭克王國絕嗣而亡,全境改由德意志王國控制,962年改稱神圣羅馬帝國,奧地利公國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此后帝國與王國以及更小的公國逐漸分裂,有點類似于中國的東周時期,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相當(dāng)于周天子,而實際上是幾個強國之間互相爭奪帝位(但又不完全一樣),彼時最強盛的幾個王國有薩克森、巴伐利亞、萊茵(前三個形成了現(xiàn)代德國的區(qū)域)、西里西亞(曾屬于普魯士,二戰(zhàn)后劃歸波蘭)、波西米亞(現(xiàn)代的捷克)、奧地利、瑞士邦聯(lián)(今天的瑞士和意大利北部)、勃艮第(法國北部以及荷蘭比利時)。1273年起,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開始擔(dān)任神圣羅馬帝國皇帝,1291年失去帝位。1356年瑞士、勃艮第和意大利北部退出了神圣羅馬帝國,1437年哈布斯堡王朝重新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

之后,哈布斯堡王朝開始瘋狂聯(lián)姻,1477年通過聯(lián)姻吞并了勃艮第,1516年通過聯(lián)姻與西班牙合并。1526年匈牙利王國被奧斯曼帝國擊潰,與奧地利合并。這時的哈布斯堡王朝幾乎統(tǒng)一了歐洲。1683年,奧地利擊退了奧斯曼帝國的攻擊。

但通過聯(lián)姻幾乎達(dá)成統(tǒng)一的歐洲,被近親結(jié)婚擊垮了。1700年,哈布斯堡王朝被近親繁殖導(dǎo)致的遺傳病折騰到了絕嗣的地步,誘發(fā)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zhàn)爭,奧地利與法國大打出手,最后英國攪屎棍兩邊摻和得利。1789年,奧地利三次組建反法同盟,都被擊敗,失去了神圣羅馬帝國的實際控制權(quán),1806年拿破侖徹底擊敗了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羅馬帝國宣告解體。1815年曾短暫恢復(fù),但1859年意大利獨立,奧地利失去了倫巴第,1866年普奧戰(zhàn)爭爆發(fā),普魯士控制了德國,而奧地利則被迫把威尼斯還給了意大利。

1867年,奧地利為了防止帝國崩潰與匈牙利組成奧匈帝國,1908年吞并了波黑,抱起了火藥桶。1914年,巴爾干火藥桶終于爆炸,奧匈帝國的王儲在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青年刺殺,引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最終奧匈帝國崩潰解體,從東法蘭克王國分裂時就存在的哈布斯堡王朝終于畫上了句號。

1938年,奧地利被德國吞并,1945年被美國和蘇聯(lián)劃區(qū)域管理,1955年重新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