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裝,顧名思義就是指西式服裝。西裝之所以長盛不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主流的西裝文化常常被人們打上“有文化、有教養(yǎng)、有紳士風度、有權(quán)威感”的標簽。
如“西裝革履”常用來形容文質(zhì)彬彬的紳士。西裝的主要特點是外觀挺括、線條流暢、穿著舒適。再配上領帶、口袋巾,瞬間又變得更加高雅。
起源
早期據(jù)說是法國子爵菲利普到奎納澤爾度假旅游,駕船出港釣魚,由于自身穿著貴族服裝,脖子緊扣子也多,釣魚非常不方便,魚上鉤一使力氣差點扣子都掙脫了。可他看到附近的漁民卻行動自如,他們的衣服特點是散領、少扣,在捕魚作業(yè)的時候非常輕松。菲利普雖然喜歡玩樂,但對穿著打扮還有些才能。他從漁夫的衣服上得到了啟發(fā),回到巴黎后,馬上找來裁縫共同研究,于是一種新的服裝就這樣問世了。
西裝的發(fā)展大概三百年,一共分為四個階段:
古典西裝1670-1770:

這個時候西裝的特征是以立體幾何結(jié)構(gòu)觀念裁割布片,然后縫制成衣?!熬克固乜茽枴?(justauc orps)是最古老的西式男裝常服,大約存在于1670-1770年。究斯特科爾前門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圍線上下的幾粒――這就是現(xiàn)代的單排扣西服一般不扣扣子不為失禮,兩粒扣子只扣上面一粒的穿著習慣的由來。
禮服西裝?1770-1870:
“男裝禮服”(frock coat)是西裝禮服的正統(tǒng)標本。十九世紀前半葉之前,歐洲男士貴族之間都是流行半截緊身褲,叫做“克尤羅特”。后來法國大革命,人們流行穿長褲“龐塔龍”來表示對貴族的反抗。到十九世紀后半葉,褲腿基本上變得寬松,形成了現(xiàn)代西裝褲的樣式。
標準西裝?1870-1970:
在這一段時期內(nèi),西裝的樣式變化就小了許多。不管是從顏色還是從裁剪上來說,都沒有巨大的變化,而是保留了特點之外的一點小變化。比如說是四個紐扣還是六個紐扣,單排還是雙排。
休閑西裝:

西裝的一種變遷模式叫做"拉翁基·茄克"(Lounge Jacket),即"休閑外套"存在于1850年至今。150年至今的休閑西裝是正統(tǒng)西裝的“雜交變異”款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