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為啥會有一圈奧爾特云?我們能飛出太陽系嗎?
大家都知道太陽系位于一個被稱為銀河系的星系內(nèi),直徑約為10萬光年,擁有兩千億顆恒星的棒旋星系。而太陽位居銀河外圍的一條旋渦臂上,稱為獵戶臂。
太陽系的邊緣是哪里嗎?它是一個神秘的存在,也是太陽系最遙遠的邊界,科學家、天文學家為此進行了非常多的努力和嘗試,在這里它擁有著很多的秘密。
真正關(guān)于奧爾特云依舊深藏黑暗之中,讓科學家們十分無奈,不過大量科學家并不是一無所獲,奧爾特云的的神秘面紗正在被層層揭開。
1932年,愛沙尼亞天文學家恩斯特·朱利葉斯·奧皮克(Ernst Julius Opik)提出彗星是來自太陽系外層邊緣的云團。
但在1950年,荷蘭天文學家簡·亨德里克·奧爾特(Jan Hendrick Oort)便指出這個推論有矛盾的地方,即一個彗星不停來回太陽系內(nèi)部與外部,終會被多種因素所摧毀,其生命周期決不會如太陽系的年齡長。
該云團所受的太陽輻射較弱,非常穩(wěn)定,存在數(shù)百萬顆以上的彗星核,可以不停產(chǎn)生新彗星,去取代被摧毀的。另外人們相信,所有奧爾特云彗星的總質(zhì)量,會是地球的5至100倍。
理論上的奧爾特云有數(shù)以兆計的冰冷天體和巨大的質(zhì)量。而我們的太陽系極有可能被一個非常巨大的云團所包圍,這就是著名的“奧爾特云”。
通過天文學家的推測,我們了解到:如今我們對于太陽系的邊緣是按照太陽引力范圍定義的,也就是說狹義的太陽系邊緣是海王星以及外部的柯伊伯帶。
而廣義上的太陽系邊緣則是以太陽系引力為邊界,奧爾特云直徑大約在1~2光年的區(qū)域,在柯伊伯帶之外,有一片巨大的云狀區(qū)域,它們距離太陽大約5萬到10萬天文單位。
我們所看到的彗星大部分能來源于遙遠的奧爾特云。據(jù)推測,在奧爾特云的軌道之上,大約有1,000億顆彗星。
這些彗星遠離太陽系中心,使得它們幾乎很難獲得太陽的能量照射,形成一個個巨大的冰山漂浮在這片區(qū)域。
目前尚未有人類制造的空間探測器抵達奧爾特云。
在正在離開太陽系的探測器中,就算是行進速度最快、距離最遠的旅行者1號,也要在300年后才會到達奧爾特云,要穿越它更需要3萬年的時間。
另外,旅行者1號所攜帶的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在2025年前后就無法再為同行的科學儀器提供足夠的電力,所以不能用來對奧爾特云做任何實質(zhì)性的探索。
其余四個正在離開太陽系的探測器(旅行者2號、先驅(qū)者10號、先驅(qū)者11號及新視野號)到達奧爾特云的時候也將無法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