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楊立華|《春秋》是歷史的“冬天”?

04 《春秋》與歷史的“冬季”

?引用的是邵雍《觀物內(nèi)篇》,就是邵雍把六經(jīng)和人類文明的歷史展開關聯(lián)在一起。他說圣人有四府,四府就是《易》(伏羲易)《書》《詩》《春秋》。《易》相當于歷史的春天,《書》相當于歷史的夏天,《詩》相當于歷史的秋天,《春秋》相當于歷史的冬天。歷史的季節(jié)實際上不過是禮樂的升降而已。
?禮和樂作用的方向是不一樣的。禮強調(diào)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分別與界限,人與人之間的等差,強調(diào)的是秩序;樂強調(diào)的是等差之間的貫通、融合、和諧。這兩種精神一個別異一個合同。
?《韓非》刀鋒一般的感覺,是一種冬季的心情。其實部分的,孔孟也有這個方面。
為什么對于《春秋》記的簡單的東西要用口傳:當把歷史的東西都記錄下來的時候會引起效法。所以不宜說得過分詳細??鬃硬恢v,背后有他的不忍心。
為什么“詩亡而春秋作”:詩其實也是通過諷愿傳達正面的價值,也是指向對未來的引導和規(guī)范的意思。歷史的冬天來了,像詩那樣溫和的提醒的方式已經(jīng)不夠了,得用春秋這種著述的方式才能發(fā)揮那種作用。
?歷史的冬天到來時,去虛就實應該是正確的態(tài)度。錯誤的思想方向在歷史上從來都是殺人最多的。思想的裸奔在歷史的冬天就可以結束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