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明巨惡,還是國之忠臣,還原真實的魏忠賢!
說起魏忠賢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明朝有倆個最為著名的太監(jiān),一個是揚中華之威于海外的鄭和,另一個就是禍國亂政的魏忠賢。大家對他也一定都痛恨不已我們喜歡讀歷史的人都知道魏忠賢不是東西,這幾乎成為了一個史學(xué)界的共識,在史書里,我們總是善惡分明,誰是誰非一眼便知,但是從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來講,我們評判一個人如果僅僅用非黑即白的眼光去看的話,肯定是有失偏頗的,甚至?xí)a(chǎn)生很嚴重的曲解,魏忠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編輯
明熹宗在臨死前曾專門叮囑他的弟弟朱由檢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時刻對魏忠賢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固然摻雜著個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認識到了魏忠賢在處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決,尤其是在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的關(guān)鍵問題上。

編輯
平心而論,魏忠賢為鞏固個人權(quán)勢,未免有黨同伐異、殘忍歹毒的罪惡一面,但從他曾經(jīng)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zhàn)敗后遭受讒言的熊廷弼,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還是心系大明江山的。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nèi)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wěn),這還是應(yīng)該被認同和肯定的

編輯
而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這樣倆場重要勝利的背后離不開魏忠賢的支持。難怪袁崇煥稱贊魏忠賢道,“從古內(nèi)臣誰有出其右者”。而魏忠賢禍國殃民不假,但是這些得力舉措還是值得肯定的。在崇禎皇帝,國破家亡,走投無路之時,身邊的太監(jiān)說道,“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所以看一個人的好壞,既要看到他的缺點,也要看到他的閃光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