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熱度高,銷量卻很慘!這三款SUV為何混得如此不堪?
有些車型,上市之初被廠家寄予厚望,但是上市后卻銷量平平,甚至比較涼涼,之前車叔曾盤點過幾款這樣的轎車。今天我們再來盤點三款同樣轟轟烈烈上市,之后表現卻平平的SUV車型,來看看它們?yōu)槭裁翠N量表現不如預期?
北京奔馳EQA
售價:32.18-36.58萬元
在國內一提起豪華車,大家總是優(yōu)先想到奔馳、寶馬和奧迪,然而在當今新能源汽車如火如荼、供不應求的時候,奔馳EQA的表現并不是很好。據近幾月的銷量來看,奔馳EQA的最高月銷量也沒到400輛。作為奔馳EQ家族的入門車型,奔馳EQA的起售價為32.18萬元,按理說這樣的售價,加上奔馳的品牌背書,要想成為明星車也并非難事。

然而,奔馳EQA上市后,卻得到網友一致的“不厚道”評價。比如尺寸方面,其長寬高分別為4463/1834/1619 mm,軸距為2729mm,這樣的尺寸相較于同級別宋PLUS新能源、大眾ID.4 X等熱銷車型,完全沒有優(yōu)勢。與價位相近的新能源車型理想ONE相比,在續(xù)航里程方面也不占優(yōu)勢。此外,目前10多萬以上的車型不管是從外觀、內飾還是配置,都主打科技感,用極其明顯的方式區(qū)別旗下的燃油車型與電動車型,但是奔馳的做法顯然與眾不同,執(zhí)著于“油改電”產品。

“油改電”雖然保留了奔馳本身沉穩(wěn)的氣質,但是在燃油車的設計框架下做電動車,就很難做到出彩。同時,除了不具備競爭力之外,奔馳EQ系列還被屢次曝光質量問題,這無疑讓奔馳EQA的處境更加雪上加霜。在電動化的這條賽道上,可靠的電氣化和智能化技術才能獲得民心,如果沒能拿出亮眼可靠的成績說服消費者,或許奔馳EQA真成了網友所調侃的模樣,30萬買了個車標。
東風英菲尼迪QX50
售價:33.38-46.98萬元
自從東風英菲尼迪國產化之后,在華銷量始終未能突破5萬輛大關,而作為英菲尼迪的首款國產SUV車型,QX50在上市之前被寄予厚望,然而上市之后還是涼了。從每月的銷量可以看出,QX50的同級別競爭對手奧迪Q5L、寶馬X3、奔馳GLC等車型的月銷量,都遠超它的全年銷量。QX50為什么賣不好?產品迭代緩慢,技術缺乏亮點,像是一道魔咒一直環(huán)繞在英菲尼迪的頭頂。

QX50在去年9月做了一次小改款,只是做了一些配置層面的升級,外觀、內飾依然沿用到了現在,還有車主吐槽的CVT變速箱,改款后的QX50基本上還是那個樣子。與此同時,空間方面,相對于諸多中型級別的競爭對手來說,QX50的尺寸與軸距毫無優(yōu)勢。

動力上,雖然VC-Turbo全球首款量產可變壓縮比發(fā)動機聽起來很唬人,但實際體驗平平,油耗不算很低,動力也不強,而且由于之前2.0T VC-Turbo引擎爆發(fā)油封漏油缺陷,也影響了QX50的銷量。所以,即便是目前在終端,QX50的入門車型已經跌至30萬元以內,已經降到了普通合資SUV的水平了,但是依然賣不動。
華晨寶馬X1新能源
售價:39.98萬元
寶馬X1絕對是BBA入門車系里的佼佼者,但是這說法也僅限于燃油版車型,至于寶馬X1新能源的銷量就一個字——慘!作為寶馬在國內最便宜的在售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寶馬X1新能源自去年10月開始,月銷量基本都維持在一位數的水平,可以說是真的賣不動,用慘不忍睹來形容都不過分。

銷量不好的最大原因,就是選擇余地太小,目前寶馬X1新能源只有一款車型。要知道,自主品牌發(fā)展勢頭較強的比亞迪、長城汽車、吉利等,都是多品類、多產品、多動力的布局緊湊型市場,不僅技術成熟,且價格更加的親民。即使是放眼整個合資品牌,還有豐田RAV4榮放雙擎E+、本田皓影新能源、豐田威蘭達新能源、大眾途觀L新能源等車型,都比售價39.98萬元的寶馬X1新能源便宜不少。

不僅如此,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寶馬X1新能源在動力方面,采用的是一臺1.5T三缸發(fā)動機,在純電狀態(tài)下駕駛感受確實足夠平順,但是一旦發(fā)動機介入之后,三缸機抖動問題還是很明顯。而且變速箱只配備了愛信6AT,要知道,燃油版寶馬X1頂配車型已經采用了采埃孚8AT,而價格更貴的寶馬X1新能源在硬件上居然縮了水,寶馬這點確實不夠厚道。
車叔總結
雖說銷量不完全等同于產品力與質量,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消費者的認可度與產品的品質。如果你有購車打算但又怕踩雷,那么以上三款車型,還是希望大家慎重考慮。最后,大家對今天這三款SUV車型還有什么看法,歡迎一起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