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慣性思維,刷新三觀認知,前驅的斯巴魯你見過嗎?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總會接觸到一個詞語,慣性思維,什么是慣性思維,我想大概的解釋就是你習慣了某種事物存在或者進行的方式,腦海里就會默認這件事物一定會按照你腦海里的潛意識去發(fā)生,但是往往現(xiàn)實并不是這樣,事件的發(fā)生有時會存在千百種結果,往往并不會按照你腦海里潛意識的大概率方向去發(fā)展,因此如果慣性思維在腦海里根深蒂固,往往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措手不及的結局。
說到汽車工業(yè)領域,慣性思維的例子其實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奔馳就是豪華,寶馬就是運動,豐田就是中庸等等,奔馳為什么就一定豪華?寶馬為什么就一定運動?豐田為什么就一定中庸?給汽車品牌強扣一頂帽子本來就是對汽車認知不夠的表現(xiàn),當我們把一個汽車品牌或者汽車種類跟一個特定的形容詞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這就是一種對于汽車認知的慣性思維。
汽車廠商的工程師們都是聰慧的,他們就時常冷不丁的推出一些打破你慣性思維的車型,讓你對汽車時刻保持最正確的認知,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我覺得就是斯巴魯,斯巴魯旗下車型以四驅見長,后驅的斯巴魯BRZ放在整個斯巴魯產品陣列里或許都是另類的,但是除了后驅車,斯巴魯還擁有不少前驅車型,我們不妨去了解一下。


很多人也許都不知道,在斯巴魯全心全意打造全時四驅車型產品矩陣的時候,他們也“開小差”造過不少前驅車,甚至有些前驅車型還登陸過中國市場并且進行了國產。我們先說說斯巴魯前驅車陣營里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款車。

斯巴魯R1是斯巴魯針對日本本土和歐洲市場開發(fā)的一款走可愛萌路線的小型車,這也是斯巴魯在21世紀打造的為數(shù)不多的小型車(或者說是微型車也沒什么問題),高高窄窄的設計讓斯巴魯R1在一眾強調操控和性能的同門大哥們面前顯得特別另類。


斯巴魯R1的產品周期是2005-2010年,與我們熟悉的九代翼豹和初代馳鵬等車型處于同一時期,所以斯巴魯R1也采用了和他們相同的設計語言,飛翼式造型的前臉也仿佛在極力解釋:我雖然是前驅,但我也是斯巴魯。

至于斯巴魯R1的動力總成,稍微對斯巴魯?shù)奈⑿蛙囉悬c了解的車迷朋友對它應該都不算陌生,那就是老生常談的EN07系列發(fā)動機,EN07發(fā)動機可謂是斯巴魯旗下的明星機型,承包了斯巴魯旗下多款微型車產品的動力輸出任務,658ml的排量雖然很小,但是卻可以爆發(fā)出相當強勁的動力表現(xiàn),其中頂配和高配的R1車型配備了帶有機械增壓的EN07 X發(fā)動機,EN07系列發(fā)動機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使用,斯巴魯一直讓該系列的發(fā)動機服役到2010年。

雖說斯巴魯R1車系中有四驅車型,但是終究前驅車型是主打型號,并且前驅版本的斯巴魯R1也讓很多人刷新了對斯巴魯只做四驅車型的三觀認知,所以斯巴魯R1依舊是一款值得絮叨的車型。

除了剛才提到的斯巴魯R1擁有前驅版本車型,與R1同平臺的五門版微型車斯巴魯R2同樣也擁有前驅版本,因為斯巴魯R2與斯巴魯R1采用了完全相同的技術平臺,并且定位類似,所以斯巴魯R2的動力總成與斯巴魯R1完全一致,采用了EN07系列發(fā)動機作為動力總成,變速箱則是與R1一樣的CVT無級變速,只不過五門版的斯巴魯R2要更加偏向家用,所以還增加了一款5擋手動變速箱。

同樣的,頂配版本的斯巴魯R2也和R1一樣配備了EN07 X機械增壓發(fā)動機,發(fā)動機蓋上的增壓進氣口就是最顯著的標志。

日本本土市場寸土寸金的特殊交通環(huán)境也讓斯巴魯R1和R2這樣的前驅車型平臺衍生出了一些專門針對日本本土市場打造的K-car,其中斯巴魯Stella就是這樣的一輛車。Stella的定位類似于鈴木W(wǎng)agon R這樣的K-car廂式車,采用了這個級別車型常見四輪四角設計,在有限的車身尺寸內發(fā)掘出更大更舒適的乘坐空間,畢竟斯巴魯Stella就是R1和R2的換殼,所以在動力上和底盤結構上前者與后者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動力上依舊是EN07系列發(fā)動機搭配5擋手動變速箱和CVT變速箱,驅動形式上依舊是前驅占據(jù)主導,部分車型提供全時四驅。

除了普通版車型,主打經(jīng)濟實用的斯巴魯Stella依舊提供了搭載EN07 X機械增壓發(fā)動機偏向運動的Stella Custom RS S-Edition車型和更加注重質感和舒適性的Stella Revesta車型。

相比斯巴魯R1和R2,定位K-car小方盒的斯巴魯Stella在日本本土市場明顯要更受歡迎,因此它的產品周期更長,并且發(fā)展出了第二代車型,產品的周期也一直延續(xù)到2014年。

只不過作為基礎車型的斯巴魯R1和R2在2010年和2011年相繼停產,因此誕生于2011年的第二代斯巴魯Stella則改用了大發(fā)Move平臺進行打造,變成了大發(fā)Move的換標車型。此舉其實也非常好理解,畢竟小車專家大發(fā)和斯巴魯都是豐田控股的品牌,旗下車型技術共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2012年,伴隨著大發(fā)Move車型的年度改款,斯巴魯Stella也進行了改款,總體輪廓沒變,但是針對車頭車尾以及內飾的設計進行了一定的改進。

特別是前保險杠的造型,兩款車還是有著很明顯的區(qū)別,斯巴魯畢竟是一個有著運動基因的品牌,因此對于Stella前杠的刻畫要更加立體運動,同時兩款車的內飾造型也不太相同。不過最終,伴隨著大發(fā)Move L110S車型的換代停產,斯巴魯Stella再無后繼,一款主打前驅的斯巴魯小車就此成為了歷史。

看到這里,估計不少朋友心里開始嘀咕,斯巴魯?shù)倪@些前驅車都是日本或者歐洲市場的車型,跟中國大陸市場肯定沒有一點關系?其實我想說的是,斯巴魯?shù)那膀屲?,不光和中國市場有關系,而且還進行了國產,這款國產的斯巴魯前驅車就是斯巴魯REX。

斯巴魯REX也是斯巴魯前驅微型車陣營里的一員干將,銷量之高和市場覆蓋范圍之廣是之后的任何一款斯巴魯微型車都不能逾越的豐碑。斯巴魯REX車系誕生于1972年,初代車型采用了后置后驅的“911”布局,非常另類。
等到1982年第二代車型上市時,后置后驅的布局就被改成了更加主流的前置前驅布局,為了滿足市場需要,第二代REX上市一年后的1983年,斯巴魯就為它裝上了一套四驅系統(tǒng),值得一提的是,這套四驅系統(tǒng)可以通過擋桿旁邊的一個按鈕在低速時進行前驅和四驅的切換,這個配置就算拿到現(xiàn)在也沒有車型可以實現(xiàn)(特指全時四驅的轎車),另外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腦洞和縝密細致的設計理念。

第二代斯巴魯REX最令人回味的歷史事件則是它與中國的淵源,1992年,富士重工和貴州航天工業(yè)集團總公司合資組建貴航云雀汽車有限公司,在中國國產第二代斯巴魯REX,并且將其命名為云雀GHK7060,這也是斯巴魯目前為止唯一的國產合資車型,并且當年與長安奧拓并成為“兩微”,貴航云雀也成為了國家微車項目重點示范企業(yè)。最初的云雀GHK7060搭載了一臺國產的雙缸發(fā)動機,動力表現(xiàn)放在當年也是稀碎級別,面對當時如日中天的長安奧拓,改進版的云雀,正在悄然來臨。

2001年,換裝了全新進口四缸發(fā)動機的云雀GHK7071上市,并且對造型進行了一定的改進,換裝了與車身同色的后視鏡,保險杠以及更加運動的尾翼。還記得我們之前提過的那臺斯巴魯微型車明星發(fā)動機EN07系列嗎?伴隨著云雀的改款升級,這款發(fā)動機可算是和中國有了一次實打實的交集,改款的云雀GHK7071換裝了代號EN07 F的658ml四缸發(fā)動機,動力顯著升級,無論是外觀還是動力,改款之后的云雀GHK7071都與日本本土的第二代REX更加接近,只不過貴航國產的云雀都是前置前驅,那套可以切換驅動形式的四驅系統(tǒng)在當年的中國汽車市場環(huán)境下無疑是違和的。

雖然斯巴魯REX車系一共有三代,但是貴航云雀只國產了第二代車型,不過也許是貴航云雀對于這款車的潛力還是有著很大的期望,在那個中國私家車剛剛興起的年代里,微型車的市場可是潛力無窮的,因此,貴航云雀雖說沒有國產第三代斯巴魯REX,但是卻國產了第三代REX的變種車型—斯巴魯Vivio。

斯巴魯Vivio與第三代REX是姊妹車型號,因此在驅動形式上依舊是相同的前置前驅和四驅,并且前驅車型依舊占據(jù)主導。雖說斯巴魯Vivio有三門、五門以及T-TOP硬頂敞篷以及Bistor復古版等多種版本,毋庸置疑的,只有五門版車型才最適合中國市場,所以貴航國產的Vivio僅有五門版一種車身結構,另外國產的Vivio也有了中國名字—貴航云雀小公主。國產的小公主也僅有前置前驅一種驅動形式。

當然了,斯巴魯旗下的前驅車型也絕對不僅僅只是那些看上去比較廉價的K-car們,斯巴魯旗下的雙門跑車SVX同樣擁有前驅車型,其實這也完全說明了,驅動形式無關車型定位高低,一個某項固定特征非常明顯的品牌,同樣擁有那些看上去與品牌基調背道而馳的車型,斯巴魯應該就是一個非常鮮明的例子吧。
?
總結
其實不光是斯巴魯,還有很多品牌都推出過這種有些劍走偏鋒的車型,自始至終強調性能的保時捷也推出過不以動力論高低的保時捷914,甚至還專門為中國市場打造過廉價特供車保時捷C88,雖說C88沒有量產,但是也可以證明保時捷想要涉足入門家庭車領域的態(tài)度;強調駕駛樂趣的寶馬也在推出了驚世之作運動跑車寶馬328和頂級豪華車寶馬507之后推出了廉價微型車寶馬伊賽塔并且廣受好評;汽車鼻祖奔馳也不光擁有S級或者SLR這種頂級車型,同樣也有定位比Vito還要低的平民的工具車奔馳MB100。
?
所以汽車品牌推出一款車型從來都不是想當然的拍腦門,而是眾多工程師和商業(yè)大佬們無數(shù)次協(xié)商洽談的結果。汽車廠商除了技術積淀和品牌文化的宣揚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了盈利賺錢,只要推出適合市場的車型那就是好車,存在就有意義。因為對這個汽車品牌的固有理解就給它硬貼上一個標簽本來就是對汽車認知不夠的表現(xiàn),也是對于汽車文化理念的不夠尊重,理論上來說汽車品牌推出任何車型都不稀奇,因為市場需求才是汽車品牌發(fā)展下去的無限動力。
講到這,那些因為寶馬改用前驅平臺和搭載三缸發(fā)動機而捶胸頓足的人們,是不是應該進行一下反思?畢竟前驅的斯巴魯依舊沒有影響以全時四驅見長的斯巴魯品牌的口碑和品牌價值,這些另類斯巴魯同樣也很受歡迎,之所以某些國家汽車文化有氛圍,那一定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