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民族之光?民族之恥?
Hello,大家好,這里是不定期更新的小成同學。
在4月2日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后,昨天4月3日我在瀏覽了各種公眾號的文章后,打算自己來寫一篇關于瑞幸咖啡的專欄。在昨天一天的瀏覽中可以說各種公眾號(包括個人公眾號和大V)基本可以分為兩個派別:觀點一認為瑞幸是拿著資本主義的的錢造福國內大眾,民族之光。觀點二認為瑞幸作為中國企業(yè)在美國上市,造假違反法律,為中國企業(yè)今后在世界發(fā)展造成重大不利影響,民族之恥。
總之我看完一圈的感覺就是:結論都不客觀。簡單來講就是吹瑞幸的要把公司吹上天,貶瑞幸的要把公司踩在地球地表三萬里之下。
本篇專欄會以一個客觀的角度(個人認為)來聊一聊瑞星咖啡這件事,只為給大家提供一些看事情的角度。我會盡量用通俗的話語來解釋一些情境,盡量避免金融專業(yè)術語,讓每一個人都看得懂。為什么說我是客觀的角度呢?因為我寫長文就是為了自己娛樂自己,不為流量不賺錢。這個世界做任何事只要不和錢掛鉤,那當然客觀。
警示:以下文字僅代表個人觀點,文字可能會對某些特定人群造成不舒服的感覺,如果你在閱讀時感到不適請及時離開,反正你也不能順著網(wǎng)線來打我。

因為我們的核心點在于討論瑞幸公司被曝財務造假對關聯(lián)方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所以我們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順著這個思路我們自然就能從以下的角度入手: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從瑞幸公司個人或機構投資者(股東)的角度,從在美國上市中概股公司的角度,從國外個人投資者或機構投資者因為瑞幸造假事件來看中概股的角度。看到這里不是金融專業(yè)的小伙伴可能有一點點暈,別怕后面會用非常通俗的語言來解釋。

首先,我們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出發(fā)。眾所周知瑞幸咖啡是一個沒有感情的優(yōu)惠券機器,新用戶注冊第一杯免費,第二杯3.8折......以此類推,全場產(chǎn)品可以買全國通用券買2送1等等的優(yōu)惠手段。總之一句話來總結:在瑞幸咖啡買飲品能以一個絕對低于市場價的價格買到一杯大碗奶茶。至于好不好喝,這是一個個人喜好的問題,就和你愛吃魚肉我愛吃牛肉還有一個人不吃羊肉是一個道理。既然我們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那必然假定都是認可瑞幸產(chǎn)品的人,不論你是從口味上認可還是從價位上認可。在中國奶茶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喜茶、奈雪、Coco、一點點、厝內小眷村等數(shù)不清的奶茶品牌。瑞幸咖啡給人的感覺都是真香。因為價格實屬便宜。

那么在瑞幸自爆造假之后,從消費者的角度要來怎么理解這件事呢?在這里我直接來說結論:99%的消費者都不關心,造假只是又一個新聞罷了,消費者真正關注的核心點在于我以后還能不能以這樣便宜的價格喝到大碗奶茶?因為造假事件是本質上違反法律的事情,這就會面臨巨額罰款,賠償投資人損失,相關人員刑事責任,而這些有可能會導致瑞幸破產(chǎn),從此消費者們的便宜的大碗奶茶沒有了。

因為瑞幸的實際做法就是讓利消費者,消費者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優(yōu)惠,那就是真香的體驗。而現(xiàn)在這種優(yōu)惠有可能以后就不復存在了,這自然對消費者而言是不好的。

首先大家來想一個問題:為什么瑞幸在美國上市,而不是在滬深或者港股上市?因為瑞幸的理念不支持他這么做。假設讓你來做選擇,早餐是喝咖啡還是喝豆?jié){?即使對于我在國外呆了3年的人來說,我還是80%的情況下會選擇豆?jié){。
那么可以說,瑞幸公司的大部分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都是外資。這點很重要,這也是昨天看的大多數(shù)文章標榜瑞幸為民族之光的理由。你拿在手里的不是瑞幸咖啡,是資本主義中產(chǎn)階級的眼淚。不論你是什么來路的資本。造假事件對股東都是致命打擊,股價暴跌,財富縮水,公司面臨巨額罰款賠償,面臨退市風險等數(shù)不清的危機。對股東總結而言就是一個字:慘就完事了。
在這里還想反駁昨天看到的一個非常stupid的概念,大概意思就是說中國為了支持自己的企業(yè),許多中國的個人投資者甚至機構投資者都會去海外投資中國自己企業(yè)的股票。而瑞幸割的并不是資本主義的韭菜,割的還是中國自己人,最后把瑞幸釘在恥辱柱上。首先來給大家做科普,由于中國實行外匯管制,從法律上來說個人直接投資美股股票是允許的,但是如果你去實操你會發(fā)現(xiàn)非常的麻煩,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間接投資,QDII型基金,QDII基金是指在一國境內設立,經(jīng)該國有關部門批準從事境外證券市場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業(yè)務的證券投資基金。但是我現(xiàn)在還沒找到定向投資瑞幸的ODII。(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只要是從事金融行業(yè)、有基本金融知識、有基本常識的中國人都不會去認可瑞幸的故事,因為瑞幸的故事真的只能講給國外的人聽。在瑞幸的理念下,會有多少中國的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去投資瑞幸?當然還是會有人去,但是他們所做的操作不叫投資,叫投機。

從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角度來看,首先來科普概念,中概股就是指帶有中國概念的股票。簡單來講就是中國的企業(yè)去美國上市之后,該企業(yè)的股票就會被稱為中概股。而昨天閱讀的文章中把瑞幸釘在恥辱柱上的理由就是瑞幸作為中概股公司,造假消息傳出對中國其他企業(yè)在國外的信譽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那么瑞幸造假對中概股公司到底有沒有影響呢?個人的結論肯定是:有,但并不大
我們繼續(xù)來想一個簡單的情境就好了,瑞幸的主要經(jīng)營性業(yè)務是什么?瑞幸就是一個賣便宜大碗奶茶的公司。其技術含量不可能與傳統(tǒng)實業(yè)相提并論,比如制造半導體、制造汽車、制造工業(yè)機床等。在這里給大家一張在美上市中國公司一覽表(納斯達克篇)。你看完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上市公司要么是自身已經(jīng)在中國非常成熟的大企業(yè)(對應藍籌概念),要么是掌握某個行業(yè)領域核心技術(有技術支持),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企業(yè)都有核心競爭力。

而瑞幸掌握什么呢?制作咖啡奶茶的核心工藝?國內有一大批奶茶品牌都等著和你battle。與其說瑞幸掌握生產(chǎn)制作飲料的完美工藝,不如說瑞幸最有力的武器是講故事的嘴。所以個人認為瑞幸的造假對中概股會有影響,但是影響并不大,美國的企業(yè)或個人不會因為一家賣咖啡的中國公司倒閉了,就不會去和中國的半導體生產(chǎn)企業(yè)、中國的生物制藥產(chǎn)業(yè)等中國企業(yè)停止合作。就算停止了合作,理由也一定不是因為瑞幸造假。一定是雙方的利益沒有達成一致。
從國外個人投資者或機構投資者因為瑞幸造假事件來看中概股的角度,從中概股自己本身講完。我們來看看國外的投資者,既不與中國企業(yè)直接發(fā)生業(yè)務關系的人,來怎么看待這個事情。其實如果各位已經(jīng)看懂了從中概股的角度,那么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就很簡單了。一個成熟的投資者并不會因為瑞幸造假而拋棄中概股本身。假設你是一個投資者,你看到了瑞幸造假,首先你不會去投資瑞幸的股票,你可能會因為瑞幸的原因不去投資瑞幸的上游供應商(比如瑞幸的咖啡豆供應商),你也不會去投資瑞幸的下游零售商(假設有零售商)。這里的假設各位應該能感覺到都是比較偏激的。因為瑞幸造假并不能代表他上游的咖啡豆供應商就有問題,也不能代表他下游的零售商策略就不對。所以看到這里,大家應該能明白:成熟的、聰明的、被市場毒打過的投資者去投資要看的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產(chǎn)品、盈利模式、是否有健康的現(xiàn)金流等。而不會因為一家中概股的丑聞而拋棄其他中概股,尤其是兩家企業(yè)從事的行業(yè)完全不同且相互不關聯(lián)。瑞幸是造假,但是如果你認為百度的新能源概念大有前途,為什么不去投資呢?
那么到此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你會發(fā)現(xiàn)好像結論都不太一樣。這也是我所想給大家提供的角度。看任何一件事情,你需要站在不同的立場來看,你才能看得清楚核心的利益交換點在哪里。并且最后再來做一個完全不負責任的大膽猜想:首先我們會發(fā)現(xiàn)瑞幸是自曝造假,沒有經(jīng)過第三方核驗。這就好比你是餐飲店老板,你自己知道你往食物中添加違規(guī)的食品添加劑,你自己跑到食品安全局自己揭發(fā)自己。每一個公司企業(yè)的創(chuàng)立目的都非常的簡單純粹且真實:賺錢。而就在瑞幸自曝后的第二天,微博熱搜第一名瑞幸爆單。

這都不得不讓我這個吃瓜群眾覺得這一切都是瑞幸安排好的。瑞幸也許走投無路想起這么一波自殺式營銷。操作類似美聯(lián)儲,這一波不是上天就是上墳。

而對于我們這種普通的吃瓜群眾,這只不過又是normal的一天。
我是小成同學,下期再見!
求三連,求硬幣,求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