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長風先生
致長風先生:
上次的信已經(jīng)收到,自我們認識并通信以來,這已經(jīng)是第九次了。
很難想象,世界上會有您這樣與我如此相似的人,在過去的來信中,我們交流了彼此對文學,音樂,電影,運動的看法,竟然完全相同!您也許覺得不可思議,但我每收到一封來信,都會覺得您與我的電波是越來越吻合了,我時常還會把前面的八封來信再次閱讀幾遍,甚至把它們展開,鋪在我的寫字臺底下。
說實話,您是不是從事過心理醫(yī)生這類的職業(yè)?見識過了無數(shù)的人?所以您一眼就看透我了,為了迎合我而包裝自己。原諒我,我老是有這種想法,誰讓您太過神奇了。
哦,對了,您上周說養(yǎng)了寵物是嗎?這可終于讓我松了一口氣,不然我真的是以為我是在和平行世界中的自己對話了。不,寵物之類我是絕對不會養(yǎng)的,它們體味濃厚,又善脫毛,遇到性格不好的寵物,調(diào)教它們又十分費神費力。還有就是,我沒有家人,要是自己來照顧它們的話,怕是要連自己也顧不上了。
不過根據(jù)您的描述,您給寵物吃的可真好呢,幾乎是和人類一樣的飯菜了,看來您夫人一定也是位拿手的大廚,不僅能調(diào)理您的口味,連動物也能顧得上——啊抱歉,因為我覺得一個人照顧寵物會很麻煩,所以我就以為您有家人了。不過絕對是有的吧?您這么善解人意,能輕易地和一位陌生人交流通心,肯定很容易獲得女性的青睞,擁有自己的家庭。
不過我想給您提一個小建議,您說您怕它到處亂跑,所以把它鎖在家里,連門窗也不敢開,這可是不對的。我雖然不養(yǎng)寵物,但也是知道的,他們和人類不同,本就活在大自然里,所以經(jīng)常帶著它們出去玩玩會更好呢。如果您養(yǎng)的是狗,多曬太陽會讓它的毛發(fā)更有光澤,性格也更加容易相處;如果您養(yǎng)的是貓,那就別管它啦,多開開窗戶讓它出去玩吧,省的在室內(nèi)撓窗簾。
哈哈,說到寵物我的話似乎就有些多了,我個人還是很喜愛動物的,雖然自己不養(yǎng),但看到街上偶爾出現(xiàn)的小動物們,還是會覺得它們可愛,想象著把它們抱在懷里撫摸的感覺,有時候也自己會去逗弄兩下。不過這樣短時間的親近還是能夠接受,但要是真養(yǎng)起來那可就受不了啦,它們又不像人類,能夠溝通,能夠自己上廁所,能夠吃東西不亂撒,養(yǎng)一個孩子他會慢慢長大,慢慢懂事,它們可不會。
這兩天臺風過境,雨下的很大,我要去把房頂修一修,免得室內(nèi)要受淹了。地下室的鑰匙還是找不到,我問過媽媽,她說交給我的時候是和門鑰匙拴在一起的,但我的鑰匙串上現(xiàn)在只剩下門鑰匙了,它會跑到哪里去呢?
算啦,我才不好奇這樣的老房子,地下室會藏著些什么,最多就是些灰塵,蜘蛛網(wǎng),還有老鼠之類的吧?要是真有什么值錢的東西,家里也就不會過得這么辛苦啦。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越來越好睡了,有的時候一覺醒來竟然是在傍晚,這實在是很神奇!也許是最近真的太累了,一個作家想要養(yǎng)活自己,可真是不容易呢,整天就是面對電腦打字,我的鍵盤都換過好幾個了!
最近在寫一篇名為《囚鳥》的小說,真是很莫名奇妙的標題,它突然就出現(xiàn)在腦海里了!但是也只是零零碎碎構(gòu)思了幾個片段:少女被囚禁在密室里,暗無天日,沒有希望,而犯人每天都會來送飯,同時對她行盡齷齪之事。太過黑暗了吧?您肯定也這么想,不過我肯定是要將它寫成一部擁有好結(jié)局的懸疑小說的,或者您能給我點什么建議嗎?
期待下次來信!
端木先生致
致端木先生:
來信已閱,甚為震動,早先便覺察閣下與我之相似,今得到證實,感至涕零。吾一世孤獨,從未有理解者,閣下為第一人。
故此,閣下之猜測不甚準確,吾獨身一人,未曾有內(nèi)人,寵物一事,不過是吾一人照看,甚是辛苦。閣下關(guān)于寵物的建議吾認真閱畢,認為所言極是,然礙于不可抗力,似乎無法聽從閣下之言,吾歉甚!
但請閣下寬心,此寵物對吾意義很大,填補了吾內(nèi)心之空缺,必然會善待之。自它來吾家第一天起,吾便允許它吃吾之飯食,與吾之同寢,然似它過慣了野性生活,初始并不聽從,吾不曾氣餒,漸加引導,終與吾親近好似一人,吾中有其,其中有吾。
說來甚巧,吾住地也有臺風肆虐,雨聲陣陣好似鞭炮貫耳,吾想起杜甫先生之詩云: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為了不落得如此境地,吾也要登高修屋頂了!到時還得與閣下交流交流經(jīng)驗。
閣下的小說甚是新穎,然題材太過黑暗,不似真實,現(xiàn)代還會有此等劣人,將無辜之少女囚作奴隸?不如添加些許流行元素,此犯人為二意識者,一意識為善人,一意識為惡人,惡人囚禁少女在地下室,且藏匿了鑰匙,善人未曾參與惡行,不知地下室發(fā)生了何事,從而被惡人瞞天過海。二者意識交替蘇醒,惡人為惡,善人為善,各司其事。
吾只是提出了一些卑劣之見解,供閣下參考,真正的情節(jié)構(gòu)思還需閣下自行完成,如仍有商討意愿,歡迎閣下再來信。
長風先生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