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劉淑芬跳井的悲劇,只有已婚女人看得懂!
重溫《無問西東》,我對“冷暴力”有了全新的認知。
劉淑芬絕望之際,選擇了縱身跳到了家中的“水井”之中,這是“悲鳴”,還是“解脫”?
她就像是活在井中一樣,越是想要掙扎,窒息感就越來越強烈。
這個女人的悲劇,從一段“門不當戶不對”婚姻開始。
夫妻本應該是錦上添花的絢爛,朝夕相處之余,卻失去了往日的光澤,猶如陌生人一樣。
劉淑芬經(jīng)歷了什么?堅守“承諾”,寧愿傷痕累累,也不愿意放棄,真的是她錯了?
長相帥氣的許伯常,是一個彬彬有禮的讀書人。
在鄰居們的眼中他樂于助人,無論什么事情都會搭把手,但妻子經(jīng)常追著打罵。
敏佳看不下去恩師被如此對待,于是聯(lián)合好友李想,決定警告師母收斂一點。
通過臨摹別的同學的字跡,一封匿名信落到了劉淑芳的手中。
她通過標點符號,以及寫作的習慣,精準的找到了敏佳,上去就是一個響亮的耳光。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被千夫所指。
敏佳臉上的五指印,坐實她“勾引恩師”的罵名。
可信上的字并不是一個人所寫,領導詢問還有誰參與了這件事情。
李想目光躲閃,身子向后傾斜,他不能因此斷送前程。
敏佳望向他,瞬間就明白了,于是選擇一個人扛下所有。
因為這件事情,敏佳被當成了“反面典型”上臺檢討。
與此同時一墻之隔,李想戴著大紅花,激動人心的演講,得到了臺下熱烈的掌聲。
面對眾人的斥責,敏佳沒有選擇理會,她認真的聆聽著李想的誓言和決心。
心中暗自為其開心,這樣自己被責罵,才算是有意義。
她情不自禁的露出了笑容,瞬間激怒了臺下的師母劉淑芬。一句“她在笑,打她”,敏佳被一眾人拳打腳踢。
不知道過了多久,暴雨傾盆而下。
就像是無聲的淚水,試圖讓所有人清醒過來。
最終人群散去,手無縛雞之力的敏佳,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劉淑芬上前探了探鼻息,她想不到自己的猜測,竟然讓一個女孩失去了生命。
她失魂落魄朝著家走去,迎面而來遇到了丈夫許伯常。
看著冰冷的眼神,再想想因為自己的猜忌,葬送生命的敏佳。
劉淑芬頃刻之間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她不知道如何面對內(nèi)心的譴責,以及冰冷刺骨的丈夫。
沒有一點點的猶豫,這個女人跳進了冰冷的水井之中。
許伯常意識到了不對,踏進家門的那一刻,妻子已經(jīng)跳下去了。
他歇斯底里的吶喊:“淑芬,淑芬,救人啊……”
一切都晚了,劉淑芬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她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
敏佳是壓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許伯常面無表情的“冷漠”,是日積月累的“冷暴力”。
外人的眼里,許伯常是一個顧家的好男人。
但是在家里,他就像是一塊寒冰一樣,對待劉淑芬非常的冷淡。
他拒絕和妻子一起吃飯,甚至連兩個人的碗筷,也分的清清楚楚。
就算是淑芬動手,或者摔了許伯常喝水的杯子、飯碗,這個男人都沒有任何的反應。
他會重新買一個水杯、飯碗,也不會用淑芬的東西。
就連睡覺的時候,也是各睡各的床,各自一床被褥。
本是相濡以沫的夫妻,卻宛如陌生人一樣,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
看似兩個人近在咫尺,實際上相隔千萬里。
劉淑芬聲淚俱下:“外人只看到了我怎么動手打你、罵你,可他們不知道,你是怎么打的我”。
許伯常不服氣的回應道:“胡說,我什么時候碰過你”。
坦白來講,這位丈夫確實從來都沒有碰過李淑芬,她的身上沒有一點傷痕,心卻日積月累下千瘡百孔。
許伯常是用自己的態(tài)度,將劉淑芬傷的體無完膚。
本應該親密的關系,相濡以沫的廝守,卻變成了“冷漠”、“無視”。
只要屋子里是兩個人的時候,空氣都是“冷冰冰”的。
劉淑芬覺得,自己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她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何曾幾時,兩個人也有過一段幸福美滿的回憶。
許伯常彈奏著風琴,劉淑芬翩翩起舞。
被最愛的人“嫌棄”,是一種什么樣的滋味?被最最在乎的人“無視”,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內(nèi)心打擊?
劉淑芬這個女人,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在了眾人的面前。
這個世界上最冷的不是冰山,而是一顆無論你怎么付出,都無法融化的“心”。
冷暴力之下,她的情緒敏感易怒,整日里惶恐不安。
許伯常似乎是意識到了自身的問題,但是他沒有選擇讓步,反而是歇斯底里的問:“人為什么不能變”?
劉淑芬歇斯底里“不能”,因為丈夫是她的全部。
面對妻子的“失控”,男人言語很無情的說道,如果自己不在了,她就會失去30斤糧票。
可能在許伯常的眼里,這段婚姻就像是一場“交易”,兩個人各取所需。
實際上,劉淑芬愛到了骨子里,當年憑借一己之力,將丈夫供到了大學,省吃儉用將最好的一切給予,并非是貪圖30斤的糧票。
而是她真的愛許伯常,想要有個幸福美滿的未來。
這個節(jié)骨眼上,敏佳和李想,扔進院內(nèi)的“警告信”,再一次撕開了這段婚姻的“不堪”。
劉淑芬聲稱自己從來沒有和朋友說過,到底過的是什么樣的日子。
在外人看來,她生活幸福美滿,有一個教書育人的老公,還有一份體面的工作。
實則同在一個屋檐下,許伯常已經(jīng)很久沒有碰過她。
即便如此,劉淑芬一如既往的對男人好,盡管對方不領情。
雖然不知道兩個人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可以感覺到,女人一直都在挽回“修復”。
但是丈夫一直在通過冷暴力的方式,逼迫劉淑芬離開。
日積月累下,劉淑芬心緒開始變得敏感。
她將怒火都撒到了敏佳的身上,那種沒有人理解,壓抑的情緒,就像是找到了一個宣泄口。
不成想,一個響亮的耳光,葬送了一條無辜的生命。
絕望之余,劉淑芬失魂落魄的走上了回家的路,迎面而來的是許伯常。
男人的眼神依然冰冷,萬念俱灰下,這個女人選擇了跳井自盡。
在很多人看來,她就是死有余辜,不應該因為自身的問題,給無辜的人扣上一個“帽子”,釀成了悲劇。
那么,是什么原因?qū)е?,劉淑芬做出了如此極端的行為?
時至今日,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冷暴力”的傷害。
在很多人看來,保持距離是一件好事。實際上,過程中完全忽略了另一半的感受。
選擇生活在一起,渴望得到溫暖和愛,是每個人對婚姻的期望。
冰冷的姿態(tài),等同于給了另一半致命的打擊。
冷暴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刀”,任何時候,都應該學會說“不”,這是對自我內(nèi)心健康的保護。
除此之外,也要懂得“適可而止”,一味的迎合和討好,只會讓自身越來越卑微。
“門當戶對”指的并不是物質(zhì),而是兩個人的精神層面。
許伯常和劉淑芬兩個人,是否真的合適?我們無從得知,細節(jié)上或許可以捕捉到蛛絲馬跡。
在這個女人選擇跳井的前一秒,她的腦海中一閃而過,曾經(jīng)的幸福場景。
這說明,許伯常深愛過,許下了“一輩子對劉淑芬好”的諾言。
劉淑芬堅守著承諾,憧憬著幸福美滿的未來,不成想日子“缺乏溝通”,遭受到了冷暴力。
層層打壓之下,她萬念俱灰,選擇了給對方一個成全。
“冷暴力”應該被重視,愈演愈烈傷害的不僅僅是感情,還有最愛的人。
遇到問題的時候,“溝通”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如果愛請深愛,如果不愛也請明確的表示離開,不要通過精神上的“折磨”去傷害。
人生漫長,希望每個人都用心對待。
《無問西東》這部影片值得每個人細細品味,逃避和沉默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很有可能就是一把利刃。
最后我想說,劉淑芬并不是死在了“井”里,而是許伯常消失的愛里。
生活不易,愿每個人被溫柔以待,得償所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