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3有感隨錄
最近無意中又聽到廣東小曲《分飛燕》,有點感慨。因為小時候經(jīng)常聽到爸媽看節(jié)目,小孩子說不上特別喜歡,但聽著也不覺得厭煩。
后來到了初中,有一次文藝晚會表演,沒想到當(dāng)時一位老師和家長上臺,合唱表演了這首歌——老古的歌詞和曲調(diào),引來臺下的同學(xué)們噓聲一片。我倒是見怪不怪了。
粵劇,粵語小曲,粵語流行歌,這三個階段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經(jīng)歷了好幾代人。也難怪在十幾歲的時候,同齡大部分人都聽不下。
據(jù)介紹,這首歌是寄調(diào)粵樂十大名曲之一的《楊翠喜》,《楊翠喜》是粵樂的傳統(tǒng)曲目,作者不詳,樂譜最早載于1934年丘鶴壽編《國樂新聲》?!斗诛w燕》由蘇翁填詞,蘇翁(1932-2004),廣東順德人,家世富裕,1948年就讀廣州大學(xué)、嶺南大學(xué),1954年移居香港,跟粵劇名伶何非凡學(xué)戲。2004年,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wù)署專門舉辦了“蘇翁作品展演及講座”,表彰他對粵劇和歌壇的付出。(百度百科資料)
70年代由麗莎唱起之后大火,90年代還不時能聽到,直到現(xiàn)在也依然活躍于不少的表演節(jié)目。我之所以有感想,還因為以前被大學(xué)同學(xué)嘲笑了一下:您還是喜歡聽鄧麗君吧?我當(dāng)時沒說什么,畢竟笨嘴笨舌。


是的,我也喜歡聽鄧麗君。難道古老的曲子那么不受待見么?在它們的年代,固然與今天的流行歌曲作品沒有兩樣,一經(jīng)唱出,風(fēng)頭一時無二。過了十年二十年,也變得過時,隨那代人一起慢慢變老。但是更應(yīng)該關(guān)心的,不是歌曲本身所傳達的情意和主題嗎?不合眼緣耳緣的話,大可不必酸別人嘛!
一首好歌,或者是任何作品,都是有其出生的時代背景,這有什么難理解的呢?一代人,用自己的表現(xiàn)方式和表達手法訴說他們的情志,在他們自己的年代,誰會覺得自己是古代人呢?原來他們當(dāng)年的情話,就是這樣說的;情歌,是這樣唱的!


自己最近再聽到《分飛燕》,是蓋鳴暉張學(xué)友對唱演唱的版本。越發(fā)感到歌詞意味悠長,年歲增益其醇香。
同時想到了另外一首《送情郎》,也是訴說別離的情境,歌詞雖顯淺,但是幾個場景如在眼前。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愛情好像是人的本能,絮絮叨叨,聽不膩的通篇情話?有感于此,隨手記下。


《送情郎》歌詞:
小妹妹送情郎啊,送到那大門外
手拉著那個手兒,問郎你多咱回來
回不回來我定會,捎上封信兒哪
怎舍得讓小妹妹,時常掛心懷
小妹妹送情郎啊,送到那十字坡
頭上的那個金釵丟了一個
我無心回去把金釵找啊
寧舍得那個金釵,也舍不得情哥哥
小妹妹送情郎啊,送到那石頭橋
手扶著那個欄桿,眼望水長流
水流千載歸大海呀,從小的那個夫妻
恩愛到白頭,從小的那個夫妻
恩愛到白頭


《分飛燕》歌詞:
分飛萬里隔千山
離淚似珠強忍欲墜凝在眼
我欲訴別離情無限
匆匆怎訴情無限
又怕情深一朝淡
有浪愛海翻
空嗟往事成夢幻
只愿誓盟永存在腦間
音訊你休疏懶
只怨歡情何太暫
轉(zhuǎn)眼分離緣有限
我不會負情害你心灰冷
知你送君忍淚難
哎呀 難 難 難
難舍分飛冷落怨恨有幾番
心聲托付鴻與雁
囑咐話兒莫厭煩
你莫教人為你
怨孤單
只怨歡情何太暫
轉(zhuǎn)眼分離緣有限
我不會負情害你心灰冷
知你送君忍淚難
哎呀 難 難 難
難舍分飛冷落怨恨有幾番
心聲托付鴻與雁
囑咐話兒莫厭煩
你莫教人為你
怨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