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注疏》何晏注,刑昺疏
(二十一) ?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邢昺疏:“子罕言利與命與仁”。注釋說:這一段討論孔子不說人們無法達(dá)到的事。罕,希的意思。與,是及的意思。利,禮義的總和。命,指天命。仁,指一切行為中的最極??鬃右詾槔⒚?、仁這三者一般平常人很難達(dá)到,所以很少講。 何晏注:“罕者”至“言也”(《論語》里的一句注解。罕者,希也。利者,義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寡能及之,故希言也。)注釋說:《釋詁》里說“希,罕的意思。”這二個字互相解釋,所以罕也是希的意思。說“利者,義之和也”這句是是《乾卦·文言》里面的。說上天能利益天下一切事物,它使事物各得其所并且互為對應(yīng)。這里所說的利,是指君子如上天一樣能利益萬物,能使事物各得其所,足以與禮義和合,實行天法的利。說“命者,天之命也”,天所命生人,天原本沒有形體,也沒有語言,但人感受天自然而生,人有賢愚、吉兇、窮通、夭壽,就如天賦予人的命一般,所以說天之命。說“仁者,行之盛也”,有仁德的人愛護(hù)他人以及一切事物,是所有善行中的最極。利、命、仁,中知以下的一般人很少能了知并做到,所以孔子很少提到。 達(dá)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xué)而無所成名?!弊勇勚?,謂門弟子曰:“吾何執(zhí)?執(zhí)御乎?執(zhí)射乎?吾執(zhí)御矣?!? 邢昺疏:“達(dá)巷”至“御矣”。注釋說:這一段討論孔子的道藝知識廣博。說“達(dá)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xué)而無所成名?!边_(dá)巷,鄉(xiāng)黨名。五百人家稱為鄉(xiāng)黨。這個鄉(xiāng)黨的人贊美孔子博學(xué)道藝,無法在其中一方面稱贊他特別突出。說“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zhí)?執(zhí)御乎?執(zhí)射乎?吾執(zhí)御矣。”孔子聽到他人的贊美,非常謙虛,所以對自己的學(xué)生說“我精通六藝中哪個?我精通駕車嗎?我精射箭嗎?”乎,疑惑未定的說辭。然后夫子又謙虛說“嗯,我精通駕車?!弊鳛樗似蛷奶嫒笋{車,在六藝中屬于最卑賤的,孔子說“吾執(zhí)御矣?!保f明孔子為人極為謙遜。 ?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邢昺疏:“子曰”至“從下”。注釋說:這一段寫孔子順從恭謹(jǐn)節(jié)儉。說“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冕,指緇布冠。古時候的人用三十升績麻制作成的,所以說“麻冕,禮也?!苯鹨玻侵v孔子在的那個時候。純,指絲。用絲比較容易制作,所以說純,儉。用絲制作的冕雖然不合禮,但是因為它簡單節(jié)儉,所以孔子也隨從。說“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倍Y,臣子向君王所行的禮,先下堂禮拜然后升上堂成拜,這禮規(guī)定的?,F(xiàn)在的臣子,都是直接上堂成拜,這是因驕縱而倨傲的表現(xiàn)??鬃右驗檫@種直接上堂成拜的作法是因驕縱而倨傲表現(xiàn),因而他不隨大家,從下堂禮拜起。下拜,在禮節(jié)上表達(dá)恭謹(jǐn)。 何晏注:“孔曰”至“從儉”(《論語》里的一句注解。孔曰:“冕,緇布冠也,古者績麻三十升布以為之。純,絲也。絲易成,故從儉?!保┳⑨屨f:說“冕,緇布冠也”冠,頭部的服飾的名字;冕,冠的別號,所以可以知道冕是緇布冠。按照《士冠禮》說“陳服,緇布冠頍項青組,纓屬于頍?!庇浾f“最開始的冠是緇布冠,大古是布冠,祭祀齋戒,則染成黑色。至于帽帶打結(jié)后下垂的部分,孔子說‘這樣的式樣我從沒聽過,緇布冠就可以棄置不用了?!闭f“古者績麻三十升布以為之”,鄭玄注解《喪服》時說“八十縷布為升” 何晏注:“王曰”至“恭也”(《論語》里的一句注解。王曰:“臣之與君行禮者,下拜然後升成禮。時臣驕泰,故於上拜。今從下,禮之恭也?!保┳⑨屨f:說“臣之與君行禮者,下拜然後升成禮”,按照《燕禮》說法,是君王宴請卿大夫的禮節(jié)。《燕禮》說“公坐取大夫所媵觶興,以酬賓。賓降西階下,再拜稽首。公命小臣辭,賓升成拜。”鄭玄注解說“升上堂成拜,然后稽首再拜。最開始君王如果不讓拜,在禮上是不成拜?!庇衷凇队P禮》中說“天子賜各位諸侯馬車以及服飾。三公捧著裝有命服的箱子,天子的詔書放在箱上,由西階登堂,面朝東,太史在他的右邊。諸侯登堂,面朝西站立,太史宣讀天子詔書。諸侯下堂,在東西階之間,面朝北再拜稽首,登堂成拜。”這里是說臣子對君王的禮節(jié),先在下堂禮拜然后升而成禮。 ?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邢昺疏: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注釋說:這一段是討論孔子絕不去作的四件事,這是夫子與一般人不一樣的地方。毋,不的意思。我,身子。一般人遵循自己的私心并被私心所迷惑,隨意放任自己??鬃右远Y義為標(biāo)準(zhǔn),所以不會隨意放任自己。一般人對自己的行為是否行持是否不能行持不能把握,喜歡自以為是。只有孔子能該用到的便行持,不適合的行為便不行持,從不自以為是。一般人的想法是,可以給予他人的我就給他人,不可給予他人的我就不給他人。孔子沒有什么是可給予不可給予他人的,這方面孔子沒有固定的模式。一般人都標(biāo)新立異,來彰顯自己。孔子他只是遵循講述古圣賢,從不標(biāo)新立異,夫子和大家聚在一起時,與大家和光同塵,從不刻意去彰顯自己,所以當(dāng)時的孔子沒有自己。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邢昺疏:“子畏”至“予何”。注釋說:這一段是記錄孔子了知天命。說“子畏於匡”,匡人帶兵圍住孔子,有人以一般人對待這種情況的方式記錄此事件,而說“子畏於匡”,其實當(dāng)時的孔子根本無所畏懼。說“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孔子以為他的弟子們很害怕,所以說這句話作比喻安慰弟子們。茲,此的意思。夫子說文王雖然已經(jīng)死了,但是他所遺留的行跡難道不在我身上表現(xiàn)出來嗎?說文王所遺留的行跡依然能在我身上找得到。說“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后死,孔子說自己。文王已經(jīng)死去,所以孔子自己稱自己為后死的人。夫子說天如果要滅了文王所遺留的行跡,應(yīng)該不會讓我知道并去學(xué)習(xí)。既然現(xiàn)在天讓我知道文王所遺留的行跡,說明天并不滅文王所遺留的行跡。說“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如予何,就是人家平常說的能奈我何。天并不滅文王所遺留的行跡,那么就需要我來教傳??锶怂苣梦以趺粗?,夫子說匡人無法違背天意來加害我。 何晏注:“包曰”至“圍之”(《論語》里的一句注解。包曰:“匡人誤圍夫子,以為陽虎。陽虎曾暴於匡,夫子弟子顏克時又與虎俱行。後克為夫子御,至於匡??锶讼嗯c共識克,又夫子容貌與虎相似,故匡人以兵圍之?!保┳⑨屨f:這句注解都是來自《世家》,講述被匡人畏懼的緣由。按照《世家》的說法“孔子去衛(wèi)國路上,快要到達(dá)陳國,經(jīng)過匡地。當(dāng)時顏克在駕車,他用馬鞭指著一處說‘當(dāng)初我就是從這個地方進(jìn)入的,那兒有個缺口?!锶酥肋@件事,以為來的人是魯國的陽虎。陽虎曾經(jīng)殘暴的對待過匡人,于是匡人便來阻止孔子進(jìn)入匡地。孔子的外表長得與陽虎相似,孔子被匡人拘禁五天。弟子們看到匡人拘捕孔子時很兇狠,非常害怕??鬃诱f‘文王雖然是死了,但他所遺留的行跡難道也消失了嗎?’”《世家》接下來的記載和這里的說法一樣,《世家》也是在說這件事。 ? 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邢昺疏:“大宰”至“多也”。注釋說:這一段討論孔子會精通小藝(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說“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大宰,大夫的官名。大宰意思是說,圣人大多關(guān)注大的方面忽視一些小事,如今夫子已經(jīng)和圣人差不多了,為何他還能精通小藝呢?因為有這樣的疑惑,所以來請教子貢。說“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睂?,大的意思。子貢說“這是天意,因為天讓他成為圣人,又使他精通小藝?!闭f“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孔子聽說了這事,知道大宰懷疑自己因為精通小藝因而不是什么圣人,所以夫子說“知我乎!”這是謙遜再謙遜的意思。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子接著說自己精通小藝的理由。說“我小時候貧賤,常常去服侍別人,所以會很多粗人的活?!闭f“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夫子又自己說“圣人君子應(yīng)當(dāng)精通小藝嗎?”意思是肯定君子不能精通小藝。如今我自己這么精通小藝,那我就不是圣人啦,所以說孔子是謙遜再謙遜。 何晏注:“孔曰”至“小藝”(《論語》里的一句注解??自唬骸按笤祝蠓蚬倜?,或吳或宋,未可分也。疑孔子多能於小藝?!保┳⑨屨f:說“大宰,大夫官名”,按照《周禮》的說法,大宰是六卿中最高的官職,卿指上大夫,所以說是大夫的官名。說“或吳或宋,未可分也”,當(dāng)時只有吳國、宋國二國的上大夫稱為大宰,其他國家雖然也有大宰,但并不是上大夫,所以說“或吳或宋,未可分也”。鄭玄注解說“是吳國的大宰嚭”。在《左傳·哀公·哀公十二年》說“哀公在橐皋會見吳國人,吳國君王派遣大宰嚭請求在盟約上修改些條款。哀公不愿意,派子貢回答。”又子貢也曾經(jīng)去過吳國,所以鄭玄以為就是吳國太宰嚭。 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 邢昺疏:“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注釋說:這一段是討論為什孔子精通很多技藝,因為這一句話說的時間與大宰問於子貢的時間不一樣,所以分開討論。牢,孔子的學(xué)生琴牢。試,用的意思。說孔子自己說“我不擔(dān)任任何官職,所以能精通技藝?!? 何晏注:“牢,弟子子牢也”(《論語》里的一句注解。鄭曰:“牢,弟子子牢也?!保┳⑨屨f:在《家語·弟子篇》中說“衛(wèi)國人琴牢,字子開,一字張?!边@里是說孔子的學(xué)生子子牢,應(yīng)該就是子子牢。 ?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邢昺疏:“子曰”至“竭焉”。注釋說:這一段是講孔子教導(dǎo)人們一定要盡心至誠。說“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知,意識所了知的??鬃诱f“我這人有將自己所知道的,不盡心教授給他人嗎?沒有?;蛟S一般人如果知道點東西未必會全部講出來,但現(xiàn)在我是誠心盡力教授?!闭f“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边@是舉自己無遺留所知的誠心盡力教授的事例??湛?,虛心的意思。叩,發(fā)動的意思,兩端,終點和開始??鬃诱f“假設(shè)有位粗俗貧賤的人極為虛心的來向我請教,我會將所發(fā)生的事竭盡所知從頭到尾給他講清楚,不會有任何的保留?!狈蜃拥囊馑际俏医虒?dǎo)粗俗貧賤的人尚且竭盡所知,那些了知禮義的弟子就更不用說了。夫子明確沒有愛惜自己的學(xué)識。 何晏注:“知者”至“誠盡”(《論語》里的一句注解。知者,知意之知也。知者言未必盡,今我誠盡。)注釋說:說“知者,知意之知也”,知意之知,類似說屬于自己的意識所了知的。說“知者言未必盡”,這句是講一般人的短處,說一般人在教授學(xué)識給他人的時候,未必會竭盡自己的所知,那是因為愛惜自己的所學(xué)到的知識。說“今我誠盡”,孔子說“如今我教授他人時沒有一點愛惜學(xué)識,而是傾盡自己意識所了知的知識,所以說無遺留所知。”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邢昺疏:“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注釋說:這一段是講孔子哀傷他所處的時代沒有明君。圣人接受天命時必定有鳳鳥出現(xiàn),以及河出圖。如今根本沒有這樣的瑞兆,說明現(xiàn)在這個時候沒有圣人。孔子因此而嘆息說“吾已矣夫”,哀傷自己所處的時代無法見到圣人。 何晏注:“孔曰”至“是也”(《論語》里的一句注解。孔曰:“圣人受命則鳳鳥至,河出圖。今天無此瑞?!嵋岩臃颉撸瑐坏靡娨?。河圖,八卦是也?!保┳⑨屨f:說“圣人受命則鳳鳥至,河出圖”,按照《禮器》的說法是“向天禱告,鳳凰會降臨。”《援神契》說“最仁德的鳥獸鳳凰來了”天老說“鳳凰長什么樣子?麟的前半部鹿的后半部,蛇一樣的脖頸,魚的尾巴,龍的紋理,像龜一樣拱起的背,燕頷雞喙,身有五色祥光。出生在東方的君子國,翱翔于四海之外,飛過昆侖山,到砥柱飲食,在弱水濯羽,棲息在丹穴。如果能見到它則表示天下太平?!编嵭J(rèn)為,河圖、洛書,是龜龍銜負(fù)出水的,就如《中候》里面所說的“龍馬所銜來的綠甲,上面有紅色的文字,此甲外表像龜?shù)谋常L寬各九尺,上面畫有紅色的列宿斗正之度,也就是記載了帝王興亡之?dāng)?shù)。”孔安國以為河圖就是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