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南海醫(yī)院:兒童口吃家長要引起重視,應該如何幫助口吃的孩子呢?
長沙南海醫(yī)院介紹,口吃最常見的形式是兒童的發(fā)育性口吃,90%口吃發(fā)生在6歲之前,口吃的發(fā)生率約在5%~10%,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約為4:1。約60-75%的發(fā)育性口吃兒童可以緩解或自愈,但也有許多病例持續(xù)至成年,考慮到兒童發(fā)育過程中溝通的重要性,兒童口吃問題需要引起家長和幼兒園教師的重視。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口吃的孩子呢?

1.不評論孩子的說話內容,不要對孩子說 “慢點說” 或 “放松”,耐心聆聽已經(jīng)能很好地表明您的態(tài)度 。家長的無心的評論:“對了”“你看慢慢說就好了”“你說的很好”……往往加重孩子的口吃情況。
2.不要求孩子表演,“展示”自己的語言能力或者在孩子不情愿的情況下讓孩子表達、要求孩子在別人面前朗誦、表演等。孩子要在自然的情況下主動的表達。
3.不搞任何特殊,引導口吃兒童的方式與其他小朋友是一樣的,不要由于孩子說話不流利,就改變你自然引導的態(tài)度。給與孩子特殊的關注和照顧。
4.不要一個接一個的問孩子問題,比問問題更有效的方法是:當孩子主動表達后給與評論或解釋,繼續(xù)給孩子提供說出自己想法的機會。
5.家長需要在與孩子說話時自己提供“表達范本”,家長自己就要慢慢說、柔和的說、不急于說長句子。不要急于孩子馬上給你反饋,給孩子一點時間,再開始對話。
6.讓家里的人說話時都養(yǎng)成輪流的習慣,家長在對話時適當停頓,建立起互相傾聽的氛圍,不中途打斷孩子的話,不和孩子同時說。
7.特定單獨的時間安靜的陪伴孩子,每天留出一定時間和孩子一起繪本閱讀或對話(一定不是一起瘋鬧或玩手機、或與家庭成員多人對話)。在這個過程一定是你和孩子每天選擇一個安靜、心平氣和的狀態(tài),進行對話,幫助孩子建立信心。
8.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很重要,引導口吃兒童的方式與其他小朋友是一樣的,深度觀察孩子的溝通方式,收集孩子的溝通素材,幫助其進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