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摘抄】俞振飛八十高齡上舞臺(唐斯復)

今年八月,多年少有的酷熱和暑氣籠罩著上海。
著名昆曲、京劇表演藝術家俞振飛老先生,剛剛參加完上海紀念梅蘭芳同志逝世二十周年的演出,臉上還掛著汗珠,就接到北京來的長途電話,只聽他對著話筒欣然地說:“我當然來!一定來!”
八十高齡的老人冒著酷暑從上海飛到北京,懷著對梅蘭芳深深的懷念,又登上首都第一場紀念演出的舞臺。他演《奇雙會》中的《寫狀》一折,剛一亮相,就贏得了長時間的“碰頭彩”。
深夜三點了,北京飯店的窗口都陸續(xù)暗下來了,只有俞振飛的屋里還亮著燈。他睡不著,在聽錄音機里送出來的微弱的演唱聲。那是1959年他和梅蘭芳最后合演《奇雙會》的錄音。老人坐在沙發(fā)里,噴著淡淡的青煙,回想起往事:他從十九歲開始演出此戲,僅和梅蘭芳就合演過五十幾次,六十二年后的今天,又和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合作,俞老真是感慨萬分。
從1979年開始,俞振飛就全身心地投入了藝術記錄工作。他精力之旺盛真令人驚異。今年五月,上海藝術研究所為他錄制教學片,原計劃每天工作兩個多小時,可是在高溫的日子里,他一連五天每天連續(xù)工作五個小時,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十一點以后。在這五個小時中,一次一次地試拍,直到他認為滿意為止?,F在已如期完成錄制四出戲的精彩片斷:《玉簪記》中的《琴挑》、《荊釵記》中的《見娘》、《千忠戮》中的《慘睹》、《長生殿》中的《小宴》,以及《金玉奴》便裝說戲的錄像片。這些都是唱作并重的功夫戲,俞振飛的表演,靜中有動,柔中有剛,既儒雅、飄逸而又雄厚道勁。他刻劃的眾多角色有個共同特點,有濃厚的“書卷氣”,這是藝術家長期以來各種修養(yǎng)的結晶,形成了京昆小生行當中別具一格的俞派藝術。
俞振飛的其他各項藝術記錄工作,同樣進行得十分緊張。其中包括:記專題,記散論和記戲。記戲,要記下十幾出戲的唱法、腔調、唱念的解釋等?,F在已完成了六出戲。《監(jiān)酒令》是俞派京劇小生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俞振飛拜程繼仙為師后學的第一出戲。多年來俞振飛非常喜愛這出戲,演出的場次很多,還經常用這出戲作主要教學劇目。但是,今天在錄音之前,他仍不斷地精雕細琢,聽各位老前輩演唱的錄音,研究自己各個時期不同的演唱法,對大段〔二黃〕做了許多新的處理,又采用了演員低唱、胡琴高奏的方法,和諧悅耳,韻味雋永,十分精彩。
老藝術家想得深,站得高,看得遠。他把自己的藝術化在了青年人身上,每當他給學生說戲的時候,總是興致勃勃,循循善誘,毫無保留。許多學生的演出,他都去看,連夜逐條記意見,第二天邊講邊示范,一連幾個小時。他允許學生改動他的表演,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更感人的是他不僅關心身邊的學生,還發(fā)現千里迢迢之外的人才。他在電視節(jié)目里看到北京京劇院《人面桃花》和《金玉奴》的演出時,認為姚玉成是個條件好、有前途的小生演員,但又覺得他有若干不足,自己有責任幫助他,想收作學生,并表示愿意出路費,讓姚玉成到上海學習。姚玉成去上海前,有的好心人囑咐他:千萬別說是老師看上了你,要說你是主動去拜師求教的??墒怯嵴耧w在盛大的拜師會上,坦蕩地向眾人宣布:“這個學生是我自己選的!”最近,俞振飛在北京又收了兩名弟子: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戲劇舞蹈系教授楊世彭博士和北方昆曲劇院青年演員許風山。國慶前,他又與已故著名京劇藝術家荀慧生的女兒荀令萊合演了《金玉奴》,扮演了忘恩負義的莫稽,使北京的觀眾又一次大飽眼福。
多么可喜啊,我們有如此德高望眾的老藝術家,中青年演員有這樣甘灑熱血的良師益友!
【作者:唐斯復 1981.10《中國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