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魏延 字文長

魏延 字文長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qū)三里店)人。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川幫助劉璋抵御張魯,魏延以部曲隨劉備入蜀作戰(zhàn)。次年,劉備與劉璋決裂,起兵攻打劉璋,魏延數有戰(zhàn)功,遷升為牙門將軍,深受劉備信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于沔陽自稱漢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當時他需要留大將以鎮(zhèn)漢中,大多數人的意見都認為張飛應當擔任,而張飛內心中也渴望獲得此職,但是劉備卻意外的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并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zhèn)遠將軍。全軍上下聽聞此事一片震驚。一日,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道:“今天委任你這個重任,你打算說點什么嗎?”魏延朗聲答道:“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并了他?!眲渎牶蟾械绞譂M意,群臣也為魏延這番話而稱贊其雄豪。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魏延進封為鎮(zhèn)北將軍。建興元年(223年),劉備去世,劉禪登基,魏延被封為都亭侯。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為預備北伐,進駐漢中,升魏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建興八年(230年),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蜀漢漢中地區(qū),其中兩路因大雨退還,此時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qū),大破魏將費瑤和郭淮。獲得大勝的魏延因此被提拔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而且還假節(jié),進封為南鄭侯。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與司馬懿對峙。司馬懿使張郃攻王平于南圍,諸葛亮派魏延、高翔、吳班逆戰(zhàn),魏兵大敗,獲甲首三千級,司馬懿還保營。
魏延善養(yǎng)士卒,勇猛過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極惡,人人都避其鋒。唯獨楊儀不屑魏延,與他勢成水火,甚至有數次魏延拿刀作勢要殺楊儀的舉動。諸葛亮愛惜二人,費祎也常為二人調解。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于途中病情加重,病逝五丈原。他讓長史楊儀、司馬費祎、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后退軍節(jié)度,令魏延斷后。諸葛亮歿,秘不發(fā)喪。魏延不滿楊儀做主,便率領部隊日夜兼程,趕在楊儀大軍前面,所走過的地方都燒絕閣道。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說對方謀反。魏延先占據南谷口,率軍出擊楊儀大軍,楊儀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魏延的軍隊人心渙散,被王平斥責后就潰散了。魏延只好與其子數人逃亡,逃到漢中,楊儀派遣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斬了他,將頭顱獻于楊儀,楊儀事后誅滅魏延三族。
統(tǒng)帥 B-
(魏延臨難受命,折沖外御,鎮(zhèn)保國境,妙盡精才。至于直出褒中以取長安之計不用,古今所疑,未能盡言矣。)
武力 B-
(魏延勇猛過人,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zhàn)功。)
軍謀 B-
(魏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公制而不許,而延深以憤惋。)
智略 D+
(魏延雖以勇略貴重,然覽其舉措,跡其規(guī)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內政 D
(政績不詳。)
魅力 C-
(魏延善養(yǎng)士卒,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及武侯適卒,延、儀各相表叛逆,董允、蔣琬咸保儀疑延,于是遭馬岱追斬,夷延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