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向往,斗中顯貴】王凌
魏? ?4/4? ? ?王凌? ? 熒惑守斗
【謀備】出牌階段限一次,當(dāng)你使用牌結(jié)算完成后,你可將所有手牌置于牌堆頂,然后從牌堆底摸x張牌并橫置所有本回合獲得過牌的角色(x為你本回合已使用過的花色數(shù))。
【星啟】結(jié)束階段,你進(jìn)行至多x次判定(x為你本回合已使用過的花色數(shù)),若判定結(jié)果與你的手牌花色均相同,你將這些牌交給任意角色;否則你受到一點火焰?zhèn)Α?/p>
【垂徽】宗族技,限定技,出牌階段,你可以視為使用一張目標(biāo)角色只有所有同族角色的五谷豐登或桃園結(jié)義。

首先來說一下為什么技能只有【謀備】與【星啟】而沒有后續(xù)效果:
①王凌和其他兩叛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沒有起事,并且在謀劃泄露之后,就直接自縛謝罪
凌陰謀滋甚,遣將軍楊弘以廢立事告兗州刺史黃華,華、弘連名以白太傅司馬宣王。宣王將中軍乘水道討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將尚書廣東,使為書喻凌,大軍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勢窮,乃乘船單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謝罪,送印綬、節(jié)鉞。軍到丘頭,凌面縛水次。
②海外、手殺、ol王凌也都沒有直接表現(xiàn)“謀” 完后的技能

測試服版王凌,簡單直接的的【謀立】和【自縛】,玩起來是升級版界于禁的感覺

手殺版王凌,還有一版主要是修改了技能名,把【澄朝】改成了【謀立】;這版王凌,也是“星啟、自縛、秘備、謀立”這些要素,但我覺得“謀立”本身就是王凌“秘備”里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喜歡【澄朝】而不喜歡【謀立】的原因,【澄朝】既可以說王凌本身秘備的原因,也可以說是王凌秘備成功之后,準(zhǔn)備起事后續(xù)的感覺;【謀立】這個效果,也沒有“謀立”的感覺,更像是支援別人,準(zhǔn)備起事。
【星啟】記錄牌名再獲得牌,我不理解為什么要這個效果,這不像“星啟”,更像是“秘備”,【秘備】同理。

海外版使命計+覺醒技,【星啟】覺醒技這點我覺得還是比手殺版好很多的,而且根據(jù)【秘備】狀態(tài),【星啟】覺醒有不同效果,來表現(xiàn)對應(yīng)星象這點,我是有點喜歡的;【秘備】作為使命計,我覺得算是某種意義上“不會失敗”的使命計,也有點意思,至于【秘備】獲得【謀立】這點,和我對手殺版看法相同。

ol族王凌,我不是很懂【駁龍】表現(xiàn)得意思,這個等設(shè)計師玄蝶發(fā)族武將專欄再說吧。

【謀備】的設(shè)計思路:
【謀備】出牌階段限一次,當(dāng)你使用牌結(jié)算完成后,你可將所有手牌置于牌堆頂,然后從牌堆底摸x張牌并橫置你與另一名角色(x為你本回合已使用過的花色數(shù))。
【謀備】橫置角色這點,有以下幾個原因:①王凌謀反牽連到了很多人,而他自己則是“禍?zhǔn)住雹谖簢u血技偏多,去表現(xiàn)牽連其他人的情況③無論是神司馬還是晉司馬,都沒有直接獲得牌的賣血技,甚至神司馬覺醒還能翻人摸牌讓他被王凌連禍。
有些人可能覺得這樣表現(xiàn)畫面有點怪,甚至王凌有時能完全規(guī)避掉橫置隊友,這點我也想過一部分,比如“出牌階段結(jié)束時”,但我覺得這樣改游戲性大大降低,體驗上也會有些問題。
【星啟】首先我用判定去表現(xiàn)一個天象,在三國殺中,判定表現(xiàn)天象也是一個常見的元素,比如閃電、諸葛亮【觀星】、屈晃【泥首】、司馬懿的【鬼才】說吾乃天命之子。
判定次數(shù)越多,越符合星象,收益越大,這也是【謀備】把手牌置于牌堆頂,然后從牌堆底摸牌的原因,通過【謀備】可以控“天象”,但因為摸牌是未知的,所以只能一定程度上控制“天象”
《三國志》二年,熒惑守南斗,凌謂:“斗中有星,當(dāng)有暴貴者。
《資治通鑒》熒惑入南斗,去而復(fù)還,留止六旬。上以諺云“熒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乃跣而下殿以禳之,及聞魏主西奔,慚曰:“虜亦應(yīng)天象邪!”
王凌看到看到天象,覺得自己這邊是應(yīng)天象的;蕭衍看到天象,也覺得自己是,等到孝武帝元修西奔關(guān)中,他又覺得元修才是應(yīng)天象的人。我個人覺得真正的天象是不可控的,但是你可以把他解讀成相對有利于自己的情況,所以這也是【謀備】一半可控(放牌到牌堆頂,一半不可控(牌堆底摸牌)的原因。
【星啟】應(yīng)天象判定成功后,可以把牌交給任意角色,這其實就是表現(xiàn)準(zhǔn)備好起事了,就像手殺的【謀立】那樣,但我沒有直接用“謀立”,原因我也在手殺版說了。
還有些人可能覺得你把牌交給別人,為什么不會牽連到那些人?①都起事了,我覺得也不存在當(dāng)事人是不是被牽連這點了②還是上邊說的游戲性和個人體驗上,我不希望變成【結(jié)營】那樣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