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聯(lián)想記古詩第56首《夢游天姥吟留別》唐-李白
快速聯(lián)想記古詩第55首《夢游天姥吟留別》唐-李白
古詩背景小故事:
這首詩是李白七言古詩代表作,應(yīng)該是高中必背詩,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李白結(jié)束了短暫的翰林供奉生涯,被“賜金放還”,返回東魯。這年冬天,李白在齊州紫極宮由高天師如貴授道篆,正式成為道士。天寶四年秋,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相見,共訪隱士高人,文學(xué)大家,至冬分別,以后再未見面。天寶五年,李白臥病任城,至秋才病愈,游魯郡。天寶六年春游揚(yáng)州。這首詩還有一題是《別東魯諸公》。應(yīng)該是天寶五年離開東魯?shù)綋P(yáng)州前所寫。
李白曾經(jīng)設(shè)想自己的人生是先建立奇功偉業(yè),再歸隱林泉。“功成拂衣去,搖曳滄州旁”。可事與愿違,只好留戀山水,訪道尋仙。
李白晚年對自己有個評價“五岳尋仙不辭遠(yuǎn),一生好入名山游”。這首《夜歸鹿門山歌》我們也背過的。
我覺著唐詩里最容易背誦其作品的兩位詩人:李白和白居易。
李詩仙的詩像是一部精彩刺激的電影,你只需要閉上眼睛聯(lián)想畫面,你就變成了旁白解說。
白樂天的詩,你就像是在跟老朋友聊天說話,通俗易懂,簡單易記。
幾個需要理解的關(guān)鍵詞:
天姥mu山,在浙江,據(jù)說在山頂可以聽到仙人天姥(西王母)唱歌。現(xiàn)在仙居那邊還有天姥祭祀活動。
瀛洲,東海中傳說的仙山。
天臺,山名,浙江天臺山很有名。
剡溪,水名,在浙江。
謝公,謝靈運,兩晉南北朝時代,南朝最有名詩人。才高八斗就是說的他老人家了。
謝公屐,謝靈運喜歡游山,專門發(fā)明了一種木鞋。
天雞,傳說,在大地東南有一座山,名為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大樹,名為桃都,樹長三千里,樹上住著天雞,天亮了,就鳴叫,引動天下。
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這首詩可以這樣理解以助于誦記:
出海的人談起瀛洲,都說東海之上煙波浩渺實在難以找尋。越人說起天姥山在彩云中間時隱時現(xiàn),還能一睹容顏。天姥山仿佛要連接了天直插天空,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了赤城山。天臺山雖高四萬八千丈,面對天姥山也好像要向東南傾斜一樣,顯得比天姥山低矮。
我根據(jù)越人說的話夢到吳越,一夜飛過明月映照下的鏡湖。鏡湖上的明月照著我身影,一路相送到剡溪。
謝靈運曾經(jīng)的住處如今還在,附近清澈的湖水蕩漾,猿猴啼叫清亮。我腳上穿著謝公當(dāng)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插云霄的山路。半山腰就看見了海上升起的太陽,聽到半空中傳來天雞報曉的叫聲。
無數(shù)山巖重疊,道路盤旋彎曲,方向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頭,不覺天色已晚。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森林為止戰(zhàn)栗,山峰為止驚顫。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煙霧。
電閃雷鳴,山峰似要崩塌。
仙人洞府的石門,從中間打開。
洞中天空無邊無際,日月爭輝,照耀著金銀鑄就的宮闕。身穿彩虹衣裳,乘著風(fēng),云中的神仙們紛紛而來。
老虎彈奏琴瑟,鸞鳥駕車,仙人成群結(jié)隊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驚動,我猛然驚醒,不禁長聲嘆息。
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云霞全都消散。
人世間的歡樂也是像夢中的幻境這樣,自古以來萬事都像東流水一樣一去不復(fù)返。
告別東魯諸位好友,什么時候才回來?
暫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要遠(yuǎn)行時就騎上它訪名山。
豈能低頭彎腰,卑躬屈膝去侍奉權(quán)貴,使我不能有開心的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