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發(fā)現(xiàn)奇跡的眼——《宇宙探索編輯部》觀后

請問你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上存在奇跡嗎?
?
一、宇宙探索編輯部
?
在《宇宙探索編輯部》中,奇跡是所謂的天外來客。我們好奇,又被瑣碎的“人生”遮住雙眼,僅止于葉公好龍;我們探尋,又畏懼一路上的艱辛與風險,在岔道徘徊不前;我們厭惡,又無法遺忘最初那份熱血的心情,對未知留戀不舍。
?
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這個世界嗎?還是說,平時總是擺出一副司空見慣的經(jīng)世臉,到了深夜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時又反來責怪宇宙的無情呢?無限的時空似乎注定就是要承載我們無限的惆悵:費米悖論之下,我們的孤獨無人回應(yīng),于是我們渴望隨便誰的陪伴;終極問題無解,我們的靈魂無處安放,于是我們向星云追求一個答案。吵著要糖的孩子從來不會在乎銀河那邊是不是空空如也,而那個化作大人的“奇跡”也就成為了最嚴格的后媽,所有的沉默被誤認成冷漠,所有的秩序被理解成殘酷。一切抱怨似乎順理成章,一切飲恨不過自導(dǎo)自演,從來沒有人盯著我們的生老病死,盯著這一場無趣的演出。
?
在這層意義上,奇跡似乎從來都是我們臆想中求而不得的憐愛??上祟惿钪@一點,便開始閹割自己的期待,從嬰兒的好奇到青年的癡迷,最后到成人的麻木,到老年的無奈。就這么低頭盯著地面走完一輩子,抱憾合上那只看向星空的眼。然而也總有那些神經(jīng)敏感的人始終睜著那雙眼——一只洞悉內(nèi)心渴求的眼,一只渴望世間奇跡的眼——睜得酸澀也不聽勸地執(zhí)著。
?
二、日常與奇跡
?
于是問題再次回到了奇跡。奇跡其實不存在,所謂的外星人只是江湖騙人的把戲,所謂的超自然被當做炒作營銷的噱頭,所謂的最終真相不過仍舊是一團不知所云的迷霧。由干癟無趣的日常偽裝成這一場場啼笑皆非的鬧劇。
?
奇跡其實存在,因為未知而出發(fā)探索的信念真實存在,因為好奇而團結(jié)一致的感情真實存在,因為奇跡而甘于等待的希望真實存在。這一場奇跡存在于唐志軍接收到異常信號時頭腦中迸發(fā)的靈感中,這一場奇跡存在于那日蘇接到老唐電話時不顧一切收拾行李出發(fā)的激動中,這一場奇跡存在于曉曉抱著《宇宙探索》朝著一行人到來方向招手時的興奮中。也正是由這日常中再普通不過的喜怒哀樂,再普通不過的相聚別離,組成了千萬種可能中最不可思議的現(xiàn)在,組成了最不可思議的未來。
?
奇跡是現(xiàn)在。透過搖晃不清的鏡頭,體驗“現(xiàn)在”,我們與一行人共同踏上探秘之路,共同親歷這所有的詭秘與奇異。透過性情各異的角色,反思“現(xiàn)在”,我們在故事中看見千千萬萬個自己的影子,情緒隨人物跌宕,自然流露。透過推心置腹的傾訴,窺探“現(xiàn)在”,電影不再是一種記錄“過去”的影像,它將人物的內(nèi)心剖給你看,不再注定有“繼續(xù)”,我們停滯在此刻,仿佛在于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路人交談,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無法磨滅的印記,這無數(shù)人所向往的名為“永恒”的奇跡,定格在現(xiàn)在。
?
奇跡是未來。透過跳躍閃動的剪輯,揭示“未來”,我們的人生不過就是一幕幕戲劇拼貼出的記憶,從未顯示過它的連貫性,未來“未來”,也可能下一秒就將到來。透過迷離徘徊的劇情,探索“未來”,整個故事籠罩著極為詭異的非線性陰影,背景、銜接與邏輯曖昧難辨,下一個鏡頭究竟會是在何時何地?如同在一遍遍地詢問:“未來”究竟在何方?于是戲劇性地,游蕩在不確定的未知中,我們跟隨主角們一起探索著未知的“未知”,而每一秒確定的畫面與我們作為同文化語境中觀眾的理解能力的共同作用,又將最開始的未知消除,是從“精神病的幻想”到“純粹的求知”間驚險的一躍,由此,歷史性地,我們達成了名為“認知”的奇跡。
?
奇跡是日常。那個蘋果存在于此的可能性、電視機雪花屏里的宇宙微波信息、我此刻寫下這些文字的心情。難以琢磨的是本質(zhì)與真理,確實發(fā)生的是這世界上僅此唯一的我與你。所有的日常,年復(fù)一年的追逐,一切都在以光速發(fā)生著極微小的改變,我們卻一貫視而不見。與你的相遇是巧合,與你的對視極低概率,與你的共鳴是不可能中的禁忌,而當這一切實實在在地發(fā)生時,在這么想的時候,連一句“哦”也會變成最微小的奇跡。我終于存在,我竟然存在,我存在于的這個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奇跡。
?
“我們一日日度過的所謂的日常,實際上可能是接連不斷的奇跡。”——《日?!?/p>
?
三、驢、意義與胡蘿卜
????
我們?nèi)祟惔嬖谟谟钪骈g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
同樣是書寫對于宇宙廣闊神秘的求知與探索,洛夫克拉夫特用近乎冷酷而現(xiàn)實的筆調(diào)告誡世人:人類不過是自視甚高而無人在意的螻蟻,甚至難以窺見世界原貌;而《宇宙探索編輯部》用一次幾乎失敗而無意義的探險故事告訴我們:人類,你無需在意。
?
整部電影圍繞著“探索”展開,從為了探索未知而建立編輯部,到故事主體的西南探索經(jīng)歷,再到貫穿全篇的對于人類意義的探索,從思考與智力誕生的那一剎那,人類對于真理的追尋便從未停止,但是直至現(xiàn)在,我們也難以從眾多思想中辨出宇宙的真意。即使如此。人類從不會因為真理的缺席而止步不前,或許換句話來說,真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都很重要,而這樣一來,人類追尋真理的過程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哪怕是找尋到真理后,最終受益的是人類,最終應(yīng)用它的也是人類。我們就好比是吊著胡蘿卜的那只驢,那個驅(qū)動著人類前進的渴望真理的信念才是一切困惑的答案——往前走,我們渡過所有湍急的苦難,向著真理前進。失去了信心的人,永遠只會繞著磨盤一日復(fù)一日勞累致死罷了。
?
于是,我們終于得到了答案。或許我們也從未獲得答案:那根胡蘿卜究竟將會引我們向何方呢?也許在路上我們會停留,也許我們留戀定居,也行我們受驚逃返。在前方等待我們的始終不是一個確切的未來,就算是這樣,在老唐的執(zhí)著中,在秦彩蓉的同情中,在那日蘇的熱情中,在曉曉的斷舍中,在孫一通的犧牲中,我看見,我也始終相信:人類會有,人類有,人類緊握著,那份探索宇宙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