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炮彈落在身邊,劫后余生又被凍傷,如今…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wèi)祖國,就是保家鄉(xiāng)……”每當唱起這首《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西來鎮(zhèn)龍飛村的侯炳榮眼中滿是堅毅的光芒。
侯炳榮老人今年87歲??姑涝姆榛鹣鯚熞呀?jīng)過去了70年,但侯炳榮從未忘記那段崢嶸歲月。時光回溯到70年前,1951年,村里動員村民參軍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18虛歲的侯炳榮一腔熱血,積極報名。“那時候我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要為國爭光,做個出人頭地的男子漢。”侯炳榮說。經(jīng)過短暫的集訓,侯炳榮被編入26軍。1951年夏天,他與500多名志愿軍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途。抵達鴨綠江時,原先的鐵橋都被敵機炸毀,部隊只能從臨時搭建的浮橋通行。

戰(zhàn)爭的慘烈遠超出了侯炳榮的想象。在前往營地的途中,白天常有敵機轟炸,侯炳榮和戰(zhàn)友們只好在半夜行動。“有一次,一顆炮彈直接落到了我和戰(zhàn)友身邊,萬幸的是,我掉進了旁邊一個兩層樓高的山溝,背包又正好護住了我的頭,我這才死里逃生?!被貞浲?,侯炳榮仍有劫后余生的感覺,更讓他痛心的是,當時他身后的三名戰(zhàn)友都犧牲了。

到達營地后,侯炳榮被安排在了偵察連,主要負責趁夜?jié)撊霐耻姴焯綌城?,把了解到的敵軍部隊人?shù)、裝備等情報傳遞回來。1951年11月,侯炳榮所在的一連被安排駐守朝鮮下浦里,防止敵人進一步入侵。山路崎嶇,積雪厚的地方有1米多深,在這種天寒地凍的惡劣環(huán)境中,大家還要躲避敵機的襲擊,死傷慘重。直至撤出下浦里時,侯炳榮在途中被凍傷,右手小指第二節(jié)被截除。
1953年停戰(zhàn)后,侯炳榮又留京三年。1956年,他和上海籍戰(zhàn)友侯懷玉、興化籍戰(zhàn)友陳俊榮一起,主動申請前往新疆參與生產(chǎn)建設。幾經(jīng)輾轉(zhuǎn),侯炳榮于20世紀80年代初回到靖江,過上了安穩(wěn)的生活?!艾F(xiàn)在的日子好過了,政府對我們也很關心,各項保障政策都很到位。”說起現(xiàn)在的生活,侯炳榮很是滿足,閑不下來的他還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都種了蔬菜,每天精心打理,生活十分充實。
責任編審:王平 朱正
記者:夏崢姣
編輯:聞攀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