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為公出自哪里
「天下為公」出自《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乖馐翘煜率枪姷?,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后成為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
天下為公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tiān xià wéi gōng。出自《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p>
意思是原意是天下是公眾的,天子之位,傳賢而不傳子,后成為一種正確的社會政治理想。
在句子中作謂語、定語,用于人。
典故
古指君位不為一家所私有,后則成為一種美好社會的政治理想。
傳說遠古時代,堯的哥哥摯曾是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由于他為人“不善”而被罷免,由堯接替了摯的職位。堯晚年詢問“四岳”(即四個部落酋長),有誰可以繼承自己的職位,“四岳”表示他們的德行還不夠,推薦舜,堯表示要對舜先考查一番。于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nèi),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
這表明當(dāng)時的部落聯(lián)盟最高首領(lǐng)在選擇繼承人時,必須征求聯(lián)盟議事會的意見,而不能自己單獨決定。被推舉為最高首領(lǐng)繼承人的人,也不能馬上獲得首領(lǐng)的職位,還必須經(jīng)過多年的考核、試用,才能得到正式的確認(rèn)。繼承人還需要取得廣大公社成員的信任和擁護。
原文鏈接:https://www.muyuhao.com/y/26817.html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