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圣地】中國篇●浙江 金華市磐安縣 實相寺
【寺廟簡介】
浙江實相禪寺[1]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燦爛,源遠流長。它地處浙江省磐安縣玉山鎮(zhèn)。始建于唐朝廣明元年(880),迄今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
寺內(nèi)的主要建筑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軸線上,有大雄寶殿、三圣殿、地藏殿等相繼聳立。殿宇崢嶸,建構(gòu)有序、莊重典雅、長林古木,環(huán)境清幽。寺外群山疊翠,千巖競秀,云煙萬狀,古樸肅然,仿佛人間仙境。
“青山綠田映紅瓦,悠悠梵音蕩寶剎”,鐘靈毓秀,景色怡人,有“福地仙閣”之美譽。
實相禪寺殿宇金碧輝煌,佛像雕塑別具一格,神采紛呈,各有千秋。
“實相禪寺碑記”更是中華文化的一顆奇葩,約立于唐昭宗龍紀元年,迄今一千一百余年,有一定的藝術(shù)價值。
自宋朝(1153)以來,登進士玉峰胡氏賢喆公籌資,造大雄寶殿 ,建廂房120余間,置寺田百畝之余,素有“住不完實相寺”之盛譽。據(jù)查實:寺內(nèi)有皇家贈迎方丈之金絲袈裟,價值連城,彌足珍貴。
有萬人所鑄的千斤銅鐘,還有隸書篆刻的“實相禪寺碑記”等,先后毀于戰(zhàn)亂或流失民間。
確切時間與碑文甚難認辯,緣戰(zhàn)爭洗禮,內(nèi)亂迭起,寺毀頻頻,院產(chǎn)流失,滄桑歷歷所致。
【高僧輩出】
明末著名抗清將領(lǐng)吳凱,曾在反清中與眾將一起壯烈犧牲于該院,留下可貴的“撒銀田”、“八婆垅”、“鯉魚塘”的傳說。明朝期間,實相禪寺已聞名于南方禪林。
其后,駐場高僧輩出。寺內(nèi)曾有德高望重的老僧多名,年過百歲,鶴發(fā)童顏,耳聰目明,神采奕奕。族譜載有《古剎清泉》的詩:“一片空明可澆頂,澄清照澈如來面,還今漱滌可染 多,潮覺濁流亂河清,革去舊污見真宰,虛靈本體原不改”。清乾隆年間,獨榜進士,江南才子葉蓁先生在此收童授學時,曾題詩于寺壁。“面目真同古蘭乾,牢愁皆散回祥天。門機偶爾談空有,成佛從渠較后先。白衣山人寒夜芋,關(guān)西天子講堂前。他時貴賤胥平等,漫費新紗籠新篇”。
【政通人和】
改革開放,實相禪寺迎來了政通人和,正本清源,百業(yè)俱興之大好時光,實相禪寺當?shù)孛癖娂吧颇行排?,群策群力,踴躍捐資,大興土木之功,水彰圣泉之德,不日之間,路面硬化,交通便捷,經(jīng)過幾代興廢,幾度修建,實相禪寺重現(xiàn)昔日榮光,規(guī)模輝煌,氣象萬千,寺廣信眾,瞻仰禮拜,梵鐘悠揚,香火旺盛,生機盎然。玉山書畫院更是畫增春色,書賦麗形。2003年,實相寺經(jīng)磐安縣人民政府批準開放?,F(xiàn)有住持,釋法印負責實相寺全面工作。
實相禪寺以其得天獨厚的佛教文化、恢宏壯麗的殿宇建筑和秀美幽雅的自然風光,成為人們學佛、觀光、祈福、休閑的佛教勝地。2015年10月4日(農(nóng)歷八月二十二日),浙江磐安縣實相寺舉行天王殿佛像開光暨玉山書畫院成立揭牌慶典法會。
【現(xiàn)任主持】
法印法師,字:慧明?安徽亳州人
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書畫專業(yè)
1997年于安徽合肥市明教寺妙安長老剃度出家
2001年禮黑龍江五大連池市鐘靈禪寺園山長老受具足戒、
先后而內(nèi)置于浙江寧波禪宗講寺知客、監(jiān)院、江蘇蘇州相城區(qū)佛協(xié)辦公室主任、蘇州皇羅禪寺維那、安徽毫州市白衣律院知客等
現(xiàn)任實相寺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