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在1660年之前不存在
(轉(zhuǎn)自文行先生)
《辟邪論》所載說明,“耶和華”此時還未誕生,耶和華還不是天主,耶和華即是天主的說法還不存在。因此,耶和華成為天主必為1660年之后出現(xiàn)的??梢該?jù)此作出結(jié)論:凡是出現(xiàn)“耶和華是天主”的文獻必為1660年之后。《圣經(jīng)舊約》絕大多數(shù)必成書于1660年之后,《圣經(jīng)新約》的一部分必成書于1660年之后。也就是說,《圣經(jīng)舊約》大部分成書于《新約》之后,即《新約》早于《舊約》、《舊約》晚于《新約》?;蛘哒f,今版《圣經(jīng)》成書于1660年之后。也可據(jù)此輕易推理出,現(xiàn)代基督教誕生于1660年之后的清代中國。

本文將根據(jù)楊光先的文著《辟邪論》進一步縮小現(xiàn)代基督教誕生的年代范圍,使其更精確。
我曾提到古代基督教在來華傳教士受到中國士大夫詰問之后變遷發(fā)展成現(xiàn)代基督教,是基于很少且片段的證據(jù)、只言片語,基于天主耶穌和天主上帝概念的變化而作出的合乎邏輯的推理。不曾想,在文章刊出后,有網(wǎng)友留言說要我參閱楊光先的《辟邪論》,一看不得了,該文作為證據(jù)竟然完全證實了我的推理,這種情形非常類似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楊光先的《辟邪論》作為鐵證證明了我的推理是正確的,本文將對此進行闡述。
一、《辟邪論》的成書年代
楊光先《辟邪論》的成文年代,如下圖1、圖2:

↑圖1:《辟邪論上》的落款時間

↑圖2:《辟邪論中下》的落款時間
《辟邪論上》的落款時間為“順治己亥”即公元1659年,《辟邪中、下》的落款時間為“順治庚申”即公元1660年。
二、實證天主即耶穌
《辟邪論上》中寫道:
【“問:‘耶穌為誰?’曰:‘即天主?!斃麃喬ピ刑熘鳌灰d,故瑪利亞為天主之母。”】
如下圖3:

↑圖3:《辟邪論》
此前諸文的“天主即耶穌”尚可認為是推理,而這段話則非常明確指出:天主即是耶穌,文中還有多處提到“天主即是耶穌”,都是明證。楊光先的記載實證了此前的邏輯推理。
三、“上帝”是怎么成為天主的?
《辟邪論中》中寫道:
【“利瑪竇……歷引六經(jīng)之上帝,而斷章以證其為天主……尊耶穌為上帝,則不可言也?!薄?/blockquote>如下圖:
這里出現(xiàn)的說法是:天主=上帝=耶穌,而且說明利瑪竇當時就已經(jīng)把中國概念的“上帝”附會成基督教的天主,作為對耶穌是天主的解釋,以便于中國受眾理解。也就是說,在中國概念的“上帝”取代西方概念的“耶穌”成為天主、耶穌成為上帝之子之前,還有一段“天主=上帝=耶穌”的過渡期,直至1660年仍然如此。
四、“耶穌即是天主”遭到詰問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邏輯推演認為,耶穌由天主變?yōu)樯系壑邮怯捎谠谥袊艿绞看蠓虻脑憜柖a(chǎn)生的,當然只是根據(jù)只言片語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進行推導而已,而楊光先的《辟邪論》確確實實記載有對耶穌降生的詰問,算是對我邏輯推演的直接證據(jù)支持,是實證,相當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先有推演,后有實證。楊光先的詰問有如下幾點:
1.《辟邪論上》中載:
【“天主下生三十三年,誰代主宰其事?天地既無主宰,則天亦不運行,地亦不長養(yǎng),人亦不生死,物亦不蕃茂,而萬類不幾息矣?”】如下圖:
楊光先這里詰問,在天主耶穌降生的33年間,宇宙萬物無所主宰而不運行。這個詰問在不能分身的情況下還是有力量的。
2.《辟邪論上》中載:
【“及事敗之后,不安義命,跪禱于天,而妖人之真形畢露……以天主而跪禱則必非天主,明矣!”“若耶穌跪禱于天,則知耶穌之非天主,痛快斬截,真為照妖之神鏡也。”】如下圖:
楊光先這里詰問,天主耶穌降生于世間,事敗之后,竟然跪禱于天,那就說明,耶穌肯定不是天主。這個詰問在邏輯上是很有力量的。
3.《辟邪論上》中載:
【“古今有圣人而正法者否?上帝而正法,吾未之前聞也。所謂天主者,主宰天地萬物者也。能主宰天地萬物而不能主宰一身之考終,則天主之為上帝可知矣。”“豈有彼國正法之罪犯而來中夏為造天之圣人……耶穌得為圣人,則漢之黃中明之白蓮皆可稱圣人矣?!薄?/blockquote>如下圖:
楊光先這里詰問,既然耶穌被正法,一個罪犯怎么能稱造天之圣人呢?如果耶穌這樣被正法的人都能當圣人,那么白蓮教也能稱圣人了。這個詰問在政治上是有力量的。
正是在這三個頗有分量的詰問之下,傳教士開始改編,之后,耶穌從天主降格成為中國概念的“上帝”之子。再之后,這些信息回傳西方,西方再編造一個天主的名詞——耶和華,而耶穌成為成為耶和華之子。這樣,基督教基本名詞和教義就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在中國文獻中留痕下來。
五、1660之前耶和華不存在
《辟邪論》所載說明,“耶和華”此時還未誕生,耶和華還不是天主,耶和華即是天主的說法還不存在。因此,耶和華成為天主必為1660年之后出現(xiàn)的。可以據(jù)此作出結(jié)論:凡是出現(xiàn)“耶和華是天主”的文獻必為1660年之后。
問題是:“耶和華”這個詞匯此前存在嗎?若存在,是什么含義?何以成為God天主的名字呢?若不存在,是怎么制造出來的新詞?
《圣經(jīng)舊約》中出現(xiàn)“耶和華”的次數(shù)高達5765次,《圣經(jīng)新約》中出現(xiàn)“耶和華”達143次,如下圖:
↑圖4:“耶和華”一詞在《圣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頻率
據(jù)此,我們可以說,《圣經(jīng)舊約》絕大多數(shù)必成書于1660年之后,《圣經(jīng)新約》的一部分必成書于1660年之后。也就是說,《圣經(jīng)舊約》大部分成書于《新約》之后,即《新約》早于《舊約》、《舊約》晚于《新約》。或者說,今版《圣經(jīng)》成書于1660年之后。也可據(jù)此輕易推理出,現(xiàn)代基督教誕生于1660年之后的清代中國。
六、總結(jié)
此圖表是對《現(xiàn)代基督教在中國誕生記》中表格的修正。
①1430年代,在《坤輿萬國全圖》中,有“天主”之稱,且竟是“天主降生”之說,沒提及“耶穌”,雖然并不能因此說此時不存在耶穌,但也沒有明確說存在耶穌。如果耶穌存在,此時的天主教與耶穌教是否能等同呢?
②1602年之前,天主即是耶穌,這時候,“上帝”還未被附會為天主耶穌。
③1602-1623-1660年間,“上帝=天主”是作為“耶穌=天主”的解釋而附會的,與后來(約1700年,甚至更晚)的“耶穌是上帝之子”的“上帝=天主”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處于附會從屬地位,后者處于正式主體地位,成為正式學說。
④約1700年,甚至更晚,“耶和華”在西方誕生,取代耶穌成為天主,而耶穌降格成為耶和華之子。同時,耶穌在中國成為中國概念“上帝”之子。這已經(jīng)不是推理了,而是有充分證據(jù)支持的事實了。
⑤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基督教界,西方概念的“耶和華”取代中國概念“上帝”成為God的名字,中國概念的“上帝”取代“天主”成為God的類稱。
⑥20世紀晚期,“神”又取代“上帝”成為God的類稱。當今中國大陸版的《圣經(jīng)》中不見任何“上帝”的字樣。
總而言之,God、天主、耶穌、上帝、耶和華,這些基督教基本名稱和教義在中國的嬗變過程,基本特點是西方的“God耶穌”到中國之后變成“上帝之子”,這其中,不僅僅涉及到翻譯問題,更涉及到西方基督教在早期(16世紀末)傳入中國之后受到明朝士大夫的詰問而改造,吸收中國文化思想并豐富、完善、成熟、定型,再之后(估計是18世紀)回傳到西方對舊式的、不成熟的、充滿矛盾的古代基督教進行革新,使之成為現(xiàn)代基督教,之后(估計為19世紀)再回到中國改變之前的翻譯,以翻譯之說進行解釋,妄圖抹掉基督教在中國被改造的歷史痕跡。
七、結(jié)論
1.耶和華誕生于1660年之后,今版《圣經(jīng)》成書于1660年之后。
2.基督教傳入中國之前很可能非常單薄粗陋,傳入中國之后被改造,改造的廣度和深度都非常之大。現(xiàn)代基督教誕生于1660年之后的中國,中國文化思想對現(xiàn)代基督教的滲透非常之大,具體情況還有待于后來者研究。
3.西方的“三位一體”、“經(jīng)院哲學”、“三教合一”、“自然神論”、“摩西十戒”的誕生和形成都與中國文化思想有著難以割舍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且都是1660年之后的產(chǎn)物。所謂托馬斯·阿奎那的皇皇巨著不可能是13世紀的產(chǎn)物!托馬斯·阿奎那是否是存在?是否是13世紀的人物呢?
4.基督教史存在大量偽史。
5.上述結(jié)論既是嚴謹推理的結(jié)果,也是已經(jīng)為文獻所實證的。
6.本點系邏輯鏈條較長的推理。根據(jù)上述經(jīng)實證的結(jié)論,合理的推理是:天主教早于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早于耶穌教,耶穌教早于現(xiàn)代基督教,現(xiàn)代基督教早于猶太教??梢姡笸鹨晕鞯淖诮淌肥欠浅5湫偷膶永鄱傻摹皻v史”。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謂的“天主教”指的是耶穌還未出現(xiàn)、還不是天主的早期教派,這里所謂的“耶穌教”指的是天主即是耶穌的教派,這里所謂的現(xiàn)代基督教指的是耶穌是上帝之子的教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