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茶廠實習生活(2)
4月7日 ?星期三 ?晴
?
? ? 今天是比較忙碌的一天,很累但也很心安,累的是從傍晚一直忙到了晚上十點半。心安的是我終于覺得我們不是吃白食的了,可以證明,我們吃的飯是值得的。今天早上七點,我起床洗漱完成后,就去簡單地打掃了一下衛(wèi)生,之后就去煮早飯。做的是我最拿手的西紅柿雞蛋澆頭,但可惜配的不是面條,而是米線。結果做出來的味道也不是那么的盡如人意。之后我們就被接去了精制廠參觀學習。我們看到了他們的標準化生產車間,看到了他們的倉儲環(huán)境,確確實實是清潔化、標準化的生產車間,還參觀了前國營農場時留下的一些機器設備,例如:風選機、飄篩機、勻堆的機器等等。這讓我想到我們在加工課本中所學到的種種相關知識,只可惜當時沒有好好聽講,有好多東西都已經忘記掉了。參觀完之后,我們又在辦公室里品了一會兒茶,交流了一會兒茶藝,之后就回到了住處。中午吃飯的時候,董事長與我們一塊兒,給我們講了好多好多他個人的感悟以及簡介(詳見后篇)。
? ? 之后,班主任來到住處給我們開了一個短會,班主任能來也是非常的不容易,我們自己都覺得這個地方比較偏遠。但班主任還是克服重重困難來到這里,我們非常的感動。參觀期間,班主任也給我們喂了好多雞湯,讓我們在實習期間,要留下最美好的記憶。
? ? 吃完晚飯后,我們就開始了真正的工作,首先是收攤晾在曬場上的白茶,收的過程比較粗暴一點,因為是品質不是特別好的鮮葉,收的時候忘記戴口罩了,所以收完之后就感覺特別的難受,鼻子里滿滿的灰塵。晚上,也是我們最辛苦的時候——高檔鮮葉白茶的攤晾萎凋。是將白茶攤放在簸箕上,然后放在萎凋架上進行萎凋。攤晾要求要厚薄均勻一致平攤在簸箕上,聽起來很簡單,可實際操作起來這種要求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粗と藗兒喓唵螁蔚貟亽伻鋈?,基本上就符合要求了。一開始我們上手的時候,沒有領會基本要領,后來經過師傅的傳授,我們的動作漸漸的有模有樣起來了,做的時候也是越來越快。要點就是用兩只手各抓一把鮮葉,然后快速均勻地撒在簸箕上,厚的話攤開一點,薄的話稍微添一點,整體以不露出簸箕的底部為宜,一個簸箕(直徑1.06m)上的鮮葉大概重約1kg。雖然我們的攤晾速度不慢,但由于整體的茶葉量比較大,約1噸,導致我們光攤晾鮮葉大概就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做完之后感覺渾身腰酸背痛。只有親身體會到制茶的辛苦,才方覺茶葉的來之不易,方覺茶葉的價格是貨真價實的。相比于我們,采茶的農戶,廠里的加工工人們,他們起早貪黑,比我們更加的辛苦,因此我們要好好地學習,了解最新茶葉技術動態(tài),去創(chuàng)造,去發(fā)明更先進的茶葉生產機器,以減輕農戶及工人們的工作負擔,去承擔起中國茶葉未來發(fā)展的重擔。
??附:董事長講話總結
? ? 做茶要認真用心去做,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認真學好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審評術語,加工工藝、流程等)。品茶要注重細微的差別,幾萬元的茶與幾百元的茶喝上去,總體的口感差距不會特別大,但只有細細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微妙差距。茶行業(yè)是一個值得托付終生的行業(yè),將來在茶行業(yè)有長足發(fā)展的人,首先要是一個會喝茶、會品茶的人。只有會喝茶,才知道什么茶是真的好,什么茶值得配上什么價,才不會被人所蒙騙。其次,做茶要有理論知識的積累,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制茶工藝上的一點小小的創(chuàng)新,都可能會打造出風味獨特的暢銷茶。另外,要充分了解各種茶葉的國家標準(勐庫大葉種——茶多酚含量30%以上)。要保證所制成的茶葉符合國家標準,專業(yè)的人不能做不專業(yè)的事。多讀一些關于茶葉方面的書籍,尤其是一些專家所出版的專著。做茶要講求真才實學,要誠信為先,不能胡吹,不能把茶葉吹得天花亂墜。/
白茶的制作:萎凋、干燥、揀剔。國家標準濕度(福鼎大白茶)8.5%以下,要保證做到。勐庫大葉種不同于其他地區(qū)的中小葉種,它更厚更大,水分含量相對也就較高,所以萎凋失水的時長也就要更長些,為48個小時,日曬干燥12小時。攤晾厚度——簸箕(1.06m),春茶厚攤些約1.5kg(天氣干燥等因素有關),夏秋茶約1.0kg(空氣濕度大等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