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過序章后看了《登臨意》 不敢相信這是一個游戲

第1階段,小靈通階段(基礎的工具屬性,簡單實用)
作用:1.塑造人物。2.推動劇情。
好的對白要求壓縮和簡約,以盡可能少的詞句表達最多的內容。
第一,他必須承載著塑造人物,推動劇情兩大最基本功用,理清敘事脈絡。
第二,它必須具有方向,對白的每一次交流都必須將場景中的節(jié)拍向與變化中的行動相對應的一個或另一個方向轉折,而且沒有重復。
(舉例:《登臨意》的高潮部分)
(重岳與槐天裴的對決——武)
(重岳與左樂的蒼生之辯——文)
(天災的降臨——武)
(重岳與睚的時間之辯——文)
第三,它應該具有目的性。每一行臺詞或對白的交流都要執(zhí)行設計中的一個步驟。以為要轉折點構建場景,并形成場景弧光。
這一嚴密的設計聽起來又必須像日常談話。采用非正式和自然的詞匯。簡而言之——辦事,但說人話。
第二階段,智能手機階段(自然流暢,舒適)——“展示,不要告訴”。
不要將話語強行塞入人物的口中,令他們告訴觀眾有關世界、歷史和人物的一切。而是要向我們展示出誠實而自然的場景。其中的人物以誠實而自然的方式展示動作和言談。而與此同時,卻間接地將必要的事實傳遞給觀眾。
換言之——將解說戲劇化。而這種戲劇化的表達不僅可以用“語言臺詞”,也可以用“動作臺詞”。后者更是一種內斂卻高級的影視化表達。
(舉例:在《登臨意》第1節(jié)“忽夢少年事”里,有一場左宣遼和梁洵的對手戲。這段對話的一開始,左將軍射出的箭離靶心稍偏。這是一個基調,映示著他的心還未定,大事還未完成,他有猶疑、有揣摩。而兩人對話的最后,梁洵一句“在下相信將軍的決斷,也相信將軍的權衡”。左將軍再次射了一箭,而這一箭正中靶心。是這場戲一個收尾的定調,人物下定決心要有所行動了。這場戲結束了,克制、內斂、有細節(jié))
第三階段, VR沉浸階段(厚度、主題)
這一階段是當你沉浸在故事的時候,有一句臺詞不刻意、又有厚度地。呈現(xiàn)了這個故事的“戲眼”。
借人物之口傳遞故事內核,把握“度”是非常重要的。當有足夠厚度的故事時,才撐得起這樣的設計。不然只會顯得刻意和“用力過猛”。
同時,留白也是非常重要的點。尤其是中式意蘊的故事。言不盡,意無窮。這是獨屬于我們的美學。而這里戲眼的關鍵點不單單在于“人物說了什么”,還在于“人物做了什么,才說出了什么”。
(就像登臨意中: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重岳會過“眾我”,才識“真我”,才有了最后魏彥吾和重岳的“三問三答”。
天瞠之劍,當絕則絕、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劍隨心動,招出無悔、
為蒼生計,將心比心,
情理之間,方成一代宗師。
像《瑯琊榜》里,梅長蘇層層布局,十三年心血為赤焰軍討回的公道。才有了“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
我們常說,大主題要用小視角,而小主題要有大視野。
江湖、家國這種大敘事,用比較“私人化”的多角度,是很明智的行為。畢竟,人寫好了,江湖就有了。臺詞寫好了,故事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