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第三卷的摘錄和筆記(一:成本價格,資本增殖過程的神秘化)

第三冊 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 (上)
第一篇 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和剩余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
第一章 成本價格和利潤
注:第三冊也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的,故將摘錄的封面設置為二人的另一畫像。
1、在第一冊中,我們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本身作為直接生產過程考察時呈現(xiàn)的各種現(xiàn)象,而撇開了這個過程以外的各種情況引起的一切次要影響。但是,這個直接的生產過程并沒有結束資本的生活過程。在現(xiàn)實世界里,它還要由流通過程來補充,而流通過程則是第二冊研究的對象。在第二冊中,特別是在把流通過程作為社會再生產過程的中介來考察的第三篇中指出: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就整體來看,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tǒng)一。至于這個第三冊的內容,它不能是對于這個統(tǒng)一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這一冊要揭示和說明資本運動過程作為整體考察時所產生的各種具體形式。資本在其現(xiàn)實運動中就是以這些具體形式互相對立的,對這些具體形式來說,資本在直接生產過程中采取的形態(tài)和在流通過程中采取的形態(tài),只是表現(xiàn)為特殊的要素。因此,我們在本冊中將闡明的資本的各種形態(tài),同資本在社會表面上,在各種資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競爭中,以及在生產當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識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
注:這段話是對《資本論》三冊內容的高度概括。
2、商品使資本家耗費的東西和商品的生產本身所耗費的東西,無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量。商品價值中由剩余價值構成的部分,不需要資本家耗費什么東西,因為它耗費的只是工人的無酬勞動。但是,因為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工人自己在進入生產過程之后,就成為執(zhí)行職能的并屬于資本家的生產資本的一個組成部分,也就是說,資 本家是實際的商品生產者,所以,對資本家來說,商品的成本價格必然表現(xiàn)為商品本身的實際費用。我們把成本價格叫做k,W=c+v+m這個公式就轉化為W=k+m這個公式,或者說,商品價值=成本價格+剩余價值。
因此,把商品價值中那些只是補償商品生產上耗費的資本價值的部分概括為成本價格這個范疇,這一方面表明資本主義生產的特殊性質。商品的資本主義費用是用資本的耗費來計量的,而商品的實際費用則是用勞動的耗費來計量的。所以,商品的資本主義的成本價格,在數(shù)量上是與商品的價值或商品的實際成本價格不同的;它小于商品價值,因為,既然W=k+m,那么k=W-m。另一方面,商品的成本價格也決不僅僅是資本家賬簿上的一個項目。這個價值部分的獨立存在,在現(xiàn)實的商品生產中,會經常在實際中表現(xiàn)出來,因為這個價值部分會通過流通過程,由它的商品形式不斷地再轉化為生產資本的形式,也就是說,商品的成本價格必須不斷買回在商品生產上消費的各種生產要素。
但是,成本價格這一范疇,同商品的價值形成或同資本的增殖過程毫無關系。即使我們知道商品價值600鎊的5/6或500鎊,只是所耗費500鎊資本的等價物或補償價值,因此只夠買回這個資本的各種物質要素,我們由此還是不會知道,商品價值中形成商品成本價格的這個5/6是怎樣生產出來的,也不會知道商品價值中形成剩余價值的最后 是怎樣生產出來的。不過,我們通過研究將會看到,在資本主義經濟中,成本價格具有一種假象,似乎它是價值生產本身的一個范疇。
注:原文中舉出了具體例子進行說明,在此只摘錄相關結論。
3、如果把預付資本和商品價值二者比較一下,我們就會得到:Ⅰ.預付資本500鎊=在生產資料上耗費的資本400鎊(即生產資料的價格)+在勞動上耗費的資本100鎊(即666.66個工作日的價格或工資)。Ⅱ. 商品價值600鎊=成本價格500鎊(耗費的生產資料的價格400鎊+耗費的666.66個工作日的價格100鎊)+剩余價值100鎊。在這個公式中,在勞動上支出的資本部分和在生產資料(例如棉花或煤炭)上支出的資本部分的區(qū)別,僅僅在于前者是用來支付一種物質上不同的生產要素,而決不在于前者在商品的價值形成過程中,從而在資本的增殖過程中,起著職能上不同的作用。生產資料的價格,正像它在預付資本中已經出現(xiàn)的那樣,會在商品的成本價格中再現(xiàn)出來,這是因為這些生產資料已經有目的地用掉了。同樣,在商品的生產上耗費的666.66個工作日的價格或工資,也像它在預付資本中已經出現(xiàn)的那樣,會在商品的成本價格中再現(xiàn)出來,這也是因為這個數(shù)量的勞動已經以有目的的形式耗費了。我們看到的只是完成的現(xiàn)有的價值,即加入產品價值形成的預付資本的各個價值部分,而不是創(chuàng)造新價值的要素。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qū)別也就消失了。全部500鎊的成本價格,現(xiàn)在取得了雙重意義:第一,它是600鎊商品價值中用來補償商品的生產上耗費的500鎊資本的組成部分;第二,商品價值的這個組成部分本身之所以存在,只是因為它以前已經作為所使用的生產要素即生產資料和勞動的成本價格存在了,也就是說,已經作為預付資本存在了。資本價值之所以作為商品的成本價格再現(xiàn)出來,是因為而且只是因為它已經作為資本價值耗費掉了。
預付資本的不同的價值組成部分已經消耗在物質上不同的生產要素,即勞動資料、原料、輔助材料和勞動上,這一情況只是決定了商品的成本價格必須再買回這些物質上不同的生產要素。而就成本價格本身的形成來說,只有一個區(qū)別會顯現(xiàn)出來,即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區(qū)別。用我們的例子來說,20鎊算做勞動資料的損耗(400c=勞動資料的損耗20鎊+生產材料380鎊)。如果這個勞動資料的價值在商品生產之前=1200鎊,那么,在商品生產之后,它就以兩種形態(tài)存在:20鎊表現(xiàn)為商品價值的一部分;1200-20鎊或1800鎊表現(xiàn)為仍歸資本家所有的勞動資料的余下的價值,換句話說,不是表現(xiàn)為他的商品資本的價值要素,而是表現(xiàn)為他的生產資本的價值要素。和勞動資料相反,生產材料和工資卻在商品的生產中全部消耗,因此,它們的全部價值也會加入所生產的商品的價值。
4、因此,預付資本=1680:固定資本1200鎊+流動資本480(=生產材料380鎊+工資100鎊)。但是,商品的成本價格只=500鎊(固定資本的損耗20鎊,流動資本480鎊)。商品成本價格和預付資本的這種差別只是證明:商品的成本價格僅僅是由商品的生產上實際耗費的資本構成的。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這種差別,從成本價格的計算來說,不過證明成本價格從表面上看是由耗費的資本價值形成的,或者說,是由資本家自己在耗費的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在內)上付出的價格形成的。另一方面,從價值形成來說,在勞動力上支出的可變資本部分,在這里,在流動資本這個項目下,顯然和不變資本(即由生產材料構成的資本部分)等同起來,這樣,資本的增殖過程的神秘化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