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I卷(乙卷)作文
2019年全國I卷(乙卷)作文:
(適用地區(qū):廣東、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北、河南、山西、山東)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p>
夙興夜寐,灑掃庭內(nèi)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綿延至今。可是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
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
。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xiàn)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面向本校(統(tǒng)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在希望的田野里辛勤勞動
深圳科學高中:羅佰方
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是來自復興中學的李克勤,——對,和那位香港歌星同名字,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在希望的田野里辛勤勞動》。
如今,隨著科技的創(chuàng)新和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在曾經(jīng)“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夢想快要實現(xiàn)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時常升起一股忐忑不安的感覺??纯粗車?,越來越多的人不尊重勞動,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總是用各種理由和借口否定勞動的價值。你聽,這些話你熟悉嗎?“我要學習沒有時間勞動”,“有機器人代替勞動就好”,“花一些錢雇別人勞動...”再放眼家庭生活,許多家庭日常灶冷鍋涼,沒有人愿意做飯,僅僅是點外賣或者吃盒飯而已,周圍環(huán)境一時垃圾成山,廢品遍地。這難道就是科技發(fā)展帶給我們的改變嗎?
絕對不是!是因為我們忘記了勞動的價值,不尊重勞動。曾經(jīng),我們的祖先邁著堅實的步伐,扛著笨重的工具,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從萬里長城到京杭大運河,從灌溉沃野的都江堰到聳入云際的布達拉宮,每一項雄偉壯觀的建筑都凝聚著千千萬萬先民勤勞的汗水?!暗乇郎酱輭咽克?,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在科技并不發(fā)達的古代,修建這些雄偉壯觀的建筑并不容易,然而先民用聰明的大腦和勤勞的雙手完成了,留給我們后人一筆筆寶貴的財富,這正是依靠勞動的力量。
由此說來,其實電子智能的發(fā)展和運用只能代替人的部分勞動和部分人的勞動,無法成為勞動的全部。一個按鈕或者一道指令,勞動的結(jié)果就可以“不勞而獲”,效率仿佛提高了,但高效率是為了什么呢?難道是為了割舍我們勞動的樂趣?難道是為了松懈我們骨子里的勤勞品質(zhì)?我們該如何品味勞動之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勞動的美與自然的美高度結(jié)合,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們追求勞動美的志向是難以改變的,人們通過勞動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基因也是無法轉(zhuǎn)改的,這條基因深深地寫進每一位中華民族的子民的身體里,我們不想成為忘記勞動、漠視勞動的“轉(zhuǎn)基因人”!
其實,勞動很好地統(tǒng)一了身心,可以達到身心愉悅,許多智慧都是在勞動中發(fā)現(xiàn)的。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勞動的外在形式固然發(fā)生了變化,雖然古代男耕女織的家庭勞動模式幾近絕跡,但穿衣吃飯的樂趣不應該被人們輕描淡寫地省略掉,勞動的內(nèi)在意義經(jīng)典永恒,彌足珍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即將實現(xiàn),在這歷史性的一刻,每一位中國人應該尊重勞動,奮發(fā)圖強,我們要接過祖先的勞動工具,繼承祖先的勤勞品質(zhì),牢記歷史使命,繼續(xù)在希望的田野里勞動,在肥沃的土壤里深耕!
我的演講結(jié)束了,謝謝大家。
名師綜評
(廣東省高州市馮文新)
仰望滿天星辰,腳踏堅實土地
——淺解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卷1作文題
廣東省高州市馮文新教師工作室
2019年中國語文教育界的春晚(注:此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滕威教授對語文高考全國卷的評價)如期而至,而本場春晚的壓軸好戲——作文題也撥開迷霧現(xiàn)真身。一年一高考,一年一吐槽,這似乎又是一場可以預見的話語狂歡會?;蛘哂謺腥苏J為,這又是政治老師絞盡腦汁精心炮制出來的申論考試,或者認為這又是一場平庸空乏、毫無溫情可言的較量。作為本場春晚的看客,我也想表達一下自己的聲音,對話全國1卷作文題。
一、命題原則:立德樹人,守正出新
早前,有命題專家指出,如今之所以要強調(diào)高考的政治性,是因為中國教育這二十年來過于重視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放松了思想教育,加上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導致青少年的思想混亂,道德缺失。因而,“立德樹人”便自然而然地作為高考試題命題的一個原則。今年的全國1卷作文題,很明顯就是強調(diào)了作文的教育功能,“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的倡議,恰恰體現(xiàn)了育人使命和“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現(xiàn)在看來,總是有人吐槽高考作文命題像公務員的申論考試,也是不無道理的。如此看來,命題中心也是相當關(guān)注社會輿情的,貼心地來了一次“勞動最光榮”、“勞動是財富”的命題。
今年的作文題正如筆者所言:仰望滿天星辰,腳踏堅實土地。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勞動的身影最迷人,材料引導大家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獻禮青春,甚至是民族復興,看似“微不足道”的勞動,卻偏偏是國家大事、民族偉業(yè),此為“仰望星辰”;而材料巧妙地考查了考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生命體驗和聯(lián)系生活的能力,從而進行個性化、富于創(chuàng)意的表達,此乃“腳踏土地”??偠灾呖贾餍蔁o論怎么變,“立德樹人”永遠是不變的主調(diào)。
二、命題屬性:積極導向,尊重個體
細讀材料,不難發(fā)現(xiàn),今年的命題雖然過于保守,但還是將更多的話語權(quán)充分地交由考生。筆者認為,本次命題還具有以下特點:
(一)審題弱化,可寫性強
本次作文,延續(xù)了前兩年的命題特點:審題弱化,可寫性強。就材料本身而言,命題的拿捏得還是比較合適的,“尊重勞動、熱愛勞動”這一倡議充分考慮到了考生的地域性以及對內(nèi)容的熟悉程度,所以在審題上是沒有過多設置障礙的。可寫性上,本次的命題,同樣能引導學生通過演講稿、提建議等的形式去關(guān)注社會、感悟人生,意義重大,而且讓考生有話可說,語文素養(yǎng)不錯的考生也有更多的表達空間,我們應該點贊命題中心的這種誠意和溫情關(guān)懷。
(二)關(guān)注體驗,生活性強
本次命題,非但沒有劍走偏鋒,反而是回歸原點。既然不是網(wǎng)上熱傳的宏大主題,考生應該不會再被宏大的敘事綁架,也不會再來一次轟轟烈烈的人云亦云,歌功頌德。命題者的意圖就是關(guān)注考生的個體體驗,積極導向考生在作文中加入生活化細節(jié)畫面,進行個性化、由于創(chuàng)意的表達。“熱愛勞動、尊重勞動”這一命題比較容易寫真事、抒真情,考生能從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出發(fā),寫出自己對勞動的獨特體會與感悟,避免空洞、泛化,避免虛情假意。這樣生活性較強的命題,融入了個體的生命體驗,文章便會真誠可信,行文也自然生動活潑、自然輕松。
(三)指令明確,交際性強
本次命題,延續(xù)了近四年高考對任務驅(qū)動的強調(diào),有明確的任務與語境。比如,整個材料正反兼?zhèn)?,表明了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同時列舉了生活中不尊重勞動的種種現(xiàn)象,正反的對立,很容易為考生創(chuàng)設演講的語境。當然,寫作的對象也很明確,那就是“復興中學”的同學,這里過度解讀一下也無妨,考生可以由“復興中學”聯(lián)想到、升華到“勞動就是民族復興的入場券”也是未嘗不可的。
寫作的任務同樣明確:
文體任務:寫一篇演講稿。
內(nèi)容任務: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
思維任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
其它任務: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因而考生行文時,任務與語境也顯得更為重要。
此外,本命題有關(guān)正能量的主題導向更加明確,積極的情感表達成為本次作文的標配與必須,考生幾乎沒有負面情緒可以宣泄的機會與空間。
三、解碼命題:仰望星辰,腳踏土地
一篇優(yōu)秀的演講稿,它必須具備幾個特征:針對性、藝術(shù)性以及鼓動性。從各地的模擬卷以及平時的作文訓練看來,很多考生對此類文體已經(jīng)熟透于心,因而在格式上存在的文體應該不大,“針對性”這一點也相信很多考生能做到,因為導向已經(jīng)很明確,就是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仰望星辰。因此,真正能獲得閱卷老師青睞的還是演講稿的“藝術(shù)性”以及“鼓動性”。
所謂藝術(shù)性,就是要求演講稿思想內(nèi)容的豐富、深刻,見解精辟,有獨到之處,發(fā)人深思,語言表達要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倡議同齡人熱愛勞動,可以通過小故事的形式引人入勝,然后亮明觀點,擺明事實,講明理由,最后提倡呼吁,這是比較靠譜的一種寫法。當然,要增加藝術(shù)效果,必要的名言警句、修辭手法、論證方式、夾敘夾議等,這些都是有必要的。
本次演講稿的最終任務是“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這就意味著它必須具有鼓動性,而鼓動性和藝術(shù)性是分不開的,它必須實現(xiàn)理、事、情的交融統(tǒng)一,冷靜嚴肅的層層剖析,高度概括的哲理,生動形象的的敘事,輔之以熱情的鼓動、感人的情懷,造成一種感染力極強的氛圍。而要達到這種效果,一定是經(jīng)過強化訓練才能達到的,在此一言兩語亦無法讓考生到達如此高度。
總之,本次的全國1卷作文題,看似有話可說,但往往無處訴說,看似柳暗花明,實則山重水復。至此,或者很多考生會抱怨,平時宏大主題式的訓練、申論式的魔鬼訓練完全派不上用場,空有一身才華卻無法華麗轉(zhuǎn)身。然而,我還是傾向于謝有順(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的觀點:“一個人不放縱自己的才華,而把自己諸多奇思妙想控制在一定的規(guī)則之內(nèi),適應現(xiàn)有的規(guī)則,爭取拿到高分,這不僅無可厚非,還是一種智慧之舉”。
最后,愿所有考生的作文,既能仰望滿天星辰,又能腳踏堅實土地。
本文系轉(zhuǎn)載,原作者:告知幫您署 本文由語文閱刊(yuwenyuekan) 編輯,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致原創(chuàng)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無意中侵犯了您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聯(lián)系,馬上刪除!謝謝! 文章轉(zhuǎn)載語文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