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大披薩——豐田亞洲龍2.0體驗報告
作者 —— 咖加用戶:內(nèi)燃茶館
車叫亞洲龍,但其實是輛美國車
最早認識亞洲龍,是2010年在上海街上見到一輛軍牌初代亞洲龍MCX10,然而那時我并不知道這老豐田究竟是個啥,甚至覺得有點丑。直到四年之后去烏蘭察布旅行,酒店樓下停著一臺二代亞洲龍MCX20,在搜索了Avalon這個名字之后,我才知道這車的中文名叫亞洲龍。

國人熟悉亞洲龍基本上是通過上圖這款生產(chǎn)于1999-2004年的第二代亞洲龍,在皇冠155停產(chǎn)到十二代皇冠國產(chǎn)的這幾年空檔里,亞洲龍成為了彼時豐田在大陸銷售的旗艦轎車,售價高達六十多萬。
風水輪流轉(zhuǎn),沒想到十幾年后的今天,在皇冠停產(chǎn)之后,亞洲龍再次成為了豐田品牌在大陸銷售的轎車旗艦。

筆者體驗的這代一汽豐田亞洲龍屬于亞洲龍的第四代車型,2019年初在國內(nèi)上市,而這輛2.0自然吸氣版本則屬于去年年底才上市3的中國特供車型,具體車型為指導價19.98萬的2.0進取版,也就是丐版。在體驗亞洲龍2.0之前,我的內(nèi)心是有兩大疑問的。一是亞洲龍能否撐起豐田旗艦轎車這面旗幟,二是雷克薩斯ES200究竟是不是換殼亞洲龍2.0。
何為旗艦?
帶著疑問,我拿到了亞洲龍的車鑰匙。不可否認,這代亞洲龍在靜態(tài)方面我認為是不錯的,除了前臉的線條會讓不少人覺得有點猙獰,但側(cè)面尤其是尾部的設計整體還是到位的。在這個15代皇冠都摒棄寬C柱設計的年代,亞洲龍的尾部設計用新線條勾勒出了old school味道的豪華感,我很喜歡。

車長4975mm,軸距2870mm,側(cè)面視覺效果被215 55 R17的小腳毀了。

坐進車內(nèi),方向盤的設計和凱美瑞一樣,中控的布局多了一絲北美風味的粗獷。那個幾乎不存在什么UI設計的中控大屏連同空調(diào)面板以生硬的方式杵在那兒了,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凱美瑞的中控設計。至于剛上市時很多人提到的做工粗糙問題,我覺得還行,可能是后續(xù)有所改進,但擋桿兩側(cè)那個手感極其粗糙的硬塑料還是相當?shù)魞r的,包括中控臺下方的用料質(zhì)感也是一般。雖然整體設計很粗獷,但是用起來還是順手的,畢竟豐田在人機工程學方面還是一向令人省心的。

內(nèi)飾整體及格線以上,好用,并沒有什么令人值得稱贊的地方。木紋裝飾提升了不少檔次感,但筆者還是更加懷念皇冠那種優(yōu)雅的亞洲式豪華??磮D片亞洲龍的高配車型內(nèi)飾的設計和用料是不一樣的,不知道高配車型實際體驗如何。

筆者體驗的這臺2.0丐版是手動絨布座椅,前排的柔軟程度和坐墊尺寸都可以給好評,足夠舒適,但包裹性差了點。至于坐姿高,這也是豐田系轎車的一貫傳統(tǒng)了,雖然我身高180cm頭部空間是夠用的,但是調(diào)節(jié)范圍可以做大一些,很多人喜歡把座椅調(diào)到很低。后排的乘坐舒適性同樣好評,不會覺得有任何不夠用的情況。圖中主駕座椅是筆者的駕駛坐姿,已經(jīng)相當靠后了,后面再坐個我也是不成問題的。

當我把亞洲龍開起來之后,動態(tài)表現(xiàn)立刻告訴我,這不是一輛豐田旗艦該有的水平。亞洲龍2.0搭載了代號M20A的2.0自然進氣混合噴射引擎,馬力178PS扭矩210N·m,變速箱是模擬10個擋位的CVT。推動車重1575kg的亞洲龍,其實這車的動力夠了。

中低轉(zhuǎn)速區(qū)間下,亞洲龍2.0的整體響應速度很棒,加速很輕快。你讓它加速有多么快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至少不會讓人覺得動力捉急,完全夠絕大多數(shù)人用了。但是大油門下的中高轉(zhuǎn)速,這車的運轉(zhuǎn)質(zhì)感就一般了。當你深踩油門想要獲得更多的動力輸出,這車的整體響應速度一般,油門踩下去,轉(zhuǎn)速拉上來,大概在1秒鐘之后你才能感受到輪上有動力輸入。我開CVT的車比較少,不知道這點問題是不是變速箱的鍋。此外,亞洲龍的靜謐性控制一般,時速60kph之后就有胎噪傳入車廂了,考慮到輪胎是跑了一萬公里的普利司通泰然者,這個水平不應該。
還有一點,亞洲龍2.0在起步加速至大約1500rpm、20kph左右的時候會有莫名其妙且明顯的頓挫,類似傳統(tǒng)老舊AT變速箱升擋的感覺。我了解了一下,估計是Direct Shift-CVT起步低速走齒輪,之后走鋼帶,二者切換導致的頓挫。論壇中凱美瑞2.0的車主也有類似問題的反饋,但我問了幾個開過現(xiàn)款ES200的朋友,他們表示沒有這個問題,看來得去凌志店開一下對比才能下定論。

從舒適角度講,亞洲龍的底盤質(zhì)感不錯,濾震軟中帶韌,很舒服,符合亞洲龍的定位。但轉(zhuǎn)彎時,車身動態(tài)跟隨性一般,瞬間給人一種大車的感覺。加上祖?zhèn)骼县S田味的轉(zhuǎn)向手感,回正力矩和增益讓人挑不出什么硬傷但是并不會給人駕駛的欲望,另外十分松散的阻尼讓我很不喜歡。找回記憶中的碎片,我記得六代凱美瑞也是這個手感,而印象中前年開過的混動八代凱美瑞轉(zhuǎn)向手感要更加細膩。
結(jié)合以上,我認為亞洲龍除了更大,并沒有與同屬GA-K架構(gòu)下的凱美瑞拉開什么差距,更沒有當年皇冠的質(zhì)感所在,所以亞洲龍作為豐田在大陸銷售的旗艦轎車,只能憑借尺寸了。
美式大披薩
我想起來前陣子吃的Costco大披薩,便宜量足且好吃,18寸只賣68元,又想起多年之前聽一個精神意大利人說過他對米國披薩的種種不屑:
只有在那不勒斯窯爐烤制且使用Mozzarella芝士的做法才能被稱之為"披薩",米國大披薩只是窮人拿來充饑的工具罷了。
我覺得豐田亞洲龍其實就是一塊美式大披薩,實惠,料多,適合一家人一起食用,但總感覺不是那么精致和考究。

眾所周知,豐田有大量產(chǎn)品是針對北美市場開發(fā),并主力市場基本都在北美,比如塞納、漢蘭達,以及本文的主角亞洲龍。早在1994年初代亞洲龍發(fā)售之時,亞洲龍就是一款徹頭徹尾為北美市場量身打造的中大型前驅(qū)轎車。第一代亞洲龍甚至可以選裝懷擋+大通鋪前排座椅,這么美國的東西出現(xiàn)在一輛豐田轎車上,你是不是沒想到?

一直以來,亞洲龍和核心競爭力就是一款乘坐舒適、空間夠大、價格實惠的大轎車,現(xiàn)在也是。我認為這種日本品牌尤其是豐田為北美市場量身打造的產(chǎn)品,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粗糙感。比如塞納本身是一款好開好用的居家MPV,但在設計上總沒有普瑞維亞身上那種歷久彌新的感覺。這東西有點玄學,可能是我精日,我就是不喜歡這種豐田logo的美國車。
不可否認,亞洲龍肯定可以成為一臺稱職的工具車,但你如果想在它身上找到點信仰之類的東西,那是不可能的,這不是一臺皇冠。再提一點,亞洲龍在北美市場的主力車型是3.5V6自吸和2.5混動。
說到工具車,亞洲龍2.0的油耗表現(xiàn)倒是挺出色的。我一天開了一百多公里,通暢高架路況、清晨上海市區(qū)通暢路況、下午上海市區(qū)擁堵路況各三分之一,表顯油耗如下。

豐田旗下最為正統(tǒng)的那不勒斯披薩,還得是皇冠,亞洲龍就是Costco里面物美價廉的大披薩。
關(guān)于換殼論
有人說亞洲龍是換殼ES,包括不少一汽豐田銷售,可趕緊拉倒吧。
確實,亞洲龍2.0和雷克薩斯ES200車長一樣,軸距一樣,都是M20A+CVT的配置,亞洲龍的參數(shù)還高了一點,你一個凌志標就值十萬?

值,太值了,咱們來算筆賬,這十萬你能買到啥。我們拿指導價19.98萬的亞洲龍2.0進取和29萬的ES200卓越來進行對比,結(jié)合我此前開過的18款國五ES200(6AR引擎+6AT)和幾位開過國六ES200朋友的觀點。
1.更加精致的外觀和內(nèi)飾,說ES比亞洲龍好看以及內(nèi)飾更精致應該沒人會反對吧?
2.配置方面多了點電皮椅電方向盤、雷達影像這些有的沒的,相差不算太大。
3.更好的駕駛體驗,轉(zhuǎn)向不再是類似六代凱美瑞的那種松垮,底盤跟隨性更好,沒什么大車感。
4.更好的底盤質(zhì)感和靜謐性,ES200一開就能感受到有高級感,亞洲龍沒有。
5.這款CVT低速頓挫的問題據(jù)說在國六ES200上幾乎沒有,但我沒開過,反正在亞洲龍上挺明顯的,這車才一萬公里。
6.ES200會讓人喜歡聽著音樂舒舒服服慢慢開,亞洲龍沒有這個魔力,這簡直是玄學。
總之,我認為說買ES200就是多花錢買換殼亞洲龍的人非蠢即壞。

亞洲龍不是一輛不值得購買的轎車,但是對我而言實在是沒有什么吸引力。優(yōu)惠完18.x萬的售價不算太便宜,而除了尺寸大一點之外也并沒有跟同門車型凱美瑞拉開什么本質(zhì)上的差距,更別提綜合實力強悍的雅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