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我媽目不識丁,將我送進了中山大學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受過高等教育,最起碼也識字,知識豐富,但是在教育上面頭腦不是那么清楚。就我所見,紙上談兵、焦慮的,非常多。相較之下,以前一些沒什么文化的家長,卻做得很好?,F(xiàn)在的家長,沒文化就肯定不行了。
我覺得我媽就做得非常棒,雖然她目不識丁,卻有大智慧。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她沒有才華,卻有德行來彌補這個缺陷。
我爸是高中生,在那個年代肯定不比現(xiàn)在的大學生差,但他多數(shù)時間不在家里,這教育的重擔就落在了我媽手里。她一個人帶四個孩子,兩男兩女。衣食住行,學習品德,都得操煩。我到現(xiàn)在都覺得我媽精打細算和管理水平極高,因為以前一天就10塊錢家用預算。
嚴格來說,我媽不算文盲,也讀過一年書,但家庭實在太窮了,沒法繼續(xù)學習。她是裁縫,心靈手巧,在娘家時就在南邊城門給人車衣服、被單啥的。后來,她的縫紉機做了嫁妝。小時候我們的衣服,多數(shù)是她車的。她做的時候,我就喜歡在旁邊看。然后沒事的時候,就研究縫紉機玩。
總的來說,我媽是一個很有生活智慧的家庭婦女。她也將自己的智慧,傳授給了我,而這些智慧,是書里讀不到的。我講幾件典型的事。
我們家附近有個文昌宮,俗名又叫“孔子公”。讀書之前,大概都有去拜,我記得就是一年級開學時還吃了紅雞蛋,搞了比較隆重的儀式。我是按虛歲7歲讀的,實際不到6周歲。所以,這個儀式,讓我非常認真地對待讀書。
我們潮汕重商,讀書的人少,讀書無用論很盛行,以前搞各種喜喪事,會用報紙鋪地上或桌子。有些人就會踩或者撕報紙,我媽(包括奶奶和外婆)說不能踩,踩了就變文盲。所以從小,我就不敢造次,老老實實讀書、寫作業(yè),對文字和知識有敬畏感。
一年級,我被同桌欺負,老是打架被罰站。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是我表姐,我媽沒有插手,全憑表姐處置。她就教我,不要打,也不要被打到要害部位,被打到的話一定要回家說。鬧了一年多,二年級就慢慢不鬧了。
一年級第一次考試,那肯定是非常緊張的,畢竟是人生第一場考試嘛。我媽就像教練,給我打氣,“麥驚,跟它糗”,意思是別怕,大膽沖。
這個話是每一個家長都會說的,我媽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她還講了怎么考試的技巧:
一、會的先做
二、易的先做
三、暫時想不出來的,先放一放,后面再做
四、做了最后要檢查
五、不會的,也要寫一點東西
六、字要清楚,可以不好看,但速度要快
這幾句話,平平無奇,沒有特殊的技巧,非常簡單。但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絕對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因為這個年紀,是不可能通盤考慮整張試卷的,也不太會取舍,往往會卡在不會的題目上,結果后面會的題目沒有時間做,或者沒有檢查就交卷,失分太多。
別人可能在若干年的教訓后才能學會這一點,我自一開始就會了,起跑就非常穩(wěn)??荚嚦煽兒昧?,有充足的成就感,老師喜歡又不受批評,就有學習興趣。所以,我雖然不算頂尖,但也年年都是三好學生。
我媽其實不會考試,但在她的生活經驗里,肯定有抓住主要矛盾以及怎么克服難關的智慧。
三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被堂哥帶去了游戲機室。以前是從來不敢去的,在我們家里那是一個很罪惡的娛樂場所,多少小孩不讀書,沉迷游戲了。但游戲可真的是好玩,潘多拉魔盒一打開就不可收拾了。我像著迷一樣,幾乎天天都要跑去看人家玩,看著太過癮了。
我是知道克制的,功課沒耽誤,但在我媽眼里肯定是很危險的事情,畢竟這個地方不務正業(yè)的人太多了。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嘛,未雨綢繆。所以就下了軍令狀,嚴禁出入游戲機室。但我忍不住,然后還帶弟弟也去玩了。結果沒多久就被我媽發(fā)覺了,是妹妹告的狀,罪加一等,被我媽狂揍。我就有所收斂,但心里還是癢癢的,后續(xù)又被我媽發(fā)現(xiàn)了好幾次。
直到五年級,我奶奶去世。我媽就不揍了,說再打下去也沒用了,會改變的也該改變了。喪禮之后,我仿佛就突然長大了不少,真的不沉迷打游戲了。雖然我偶爾還是去玩一下,但是生怕我媽知道,對我失望,不敢讓她知道。初中和同學一起去玩,哪怕我成績是第一名,也還是怕。
我不想做一個讓父母失望的兒子。這個緊箍咒,一直都限制著我,沒有做違背道德良心的事。大學的時候,我就有一些同學組隊去風月場所的。畢業(yè)之后,自然更多。還有個同學經常pc,被老婆抓了個正著。雖然說男人用下半身思考,但做人的基本底線還是要有的。我們家家世清白,就算不能光耀門楣,可以犯點小錯誤,但怎么都不能給列祖列宗蒙羞。
這個自律,來自于家教。小時候覺得家里管得很嚴,但基本上就管一些關鍵的道德、品格和生活習慣的事情。比如晚上幾時睡覺,幾時起床,干家務,待人的禮貌等等,都沒有商量的余地。學習太久了,甚至現(xiàn)在我坐著工作太久了,就1個小時,她都要說我,讓我多活動。
一觸逆鱗,必犯天威。至于學習和成績,只管過程,最多看一下學生手冊的成績單和評語就夠了。后面我包括弟弟妹妹的家長簽字,都是我給冒簽的。
最后一件事,是上高中前的準備工作。第一次離開家住校,我媽怕我衣服不會洗,就培訓了幾天洗衣服。怎么抹洗衣服,怎么刷,哪里是關鍵的地方,教一下,然后再實習。這就解決了一個關鍵問題。
我媽還在我的幾條褲子里縫了暗袋,大多數(shù)錢都放在里面隨身挾帶,外口袋就放10塊錢,這樣就不容易被偷或者遺失。還教我財不可露眼,拿多錢的時候,要跑去沒人看到的地方掏。出門的話,錢要分幾個地方放,被摸了一處,還有其它地方。
剛開始我是很認真執(zhí)行的,但環(huán)境實在太過安逸了,沒有發(fā)生什么偷竊的事,慢慢就懈怠了。終于有一次,我在去車站搭車的路上,被人攔路搶劫,260塊放在一個地方被全部搶走了。最后和向賣票阿姨說了自己的遭遇,才順利回家,返校的時候又把車費還給她。
高三我和同學一起合租教師宿舍,我的床位在客廳。平時把復讀機放在桌子里,哪知有天晚上回來就被人偷走了。因為有個同學總是帶著人來來去去,肯定是這里面的人偷的。那可是我用爸用150給我新買的,我特別寶貝,可把我氣死了。但我沒有證據,只好吃啞巴虧。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果然,姜還是老的辣!
我不知道各位成長過程中,是不是一帆風順的?
在我多年的學校生涯中,出現(xiàn)了非常多的意外事件,甚至有幾次性命之危。所以我深知,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而且情況經常出乎意料之外。光靠理論知識,和一腔熱血是不夠的,過于豐富的資源和刻板的理論知識通常還會限制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我和很多城市長大的人交流,都有一種涉世未深的感覺。他們的思想比較單純,思路比較粗暴,思維比較僵硬,理論知識有余而應變智慧不足,而我中學時就懂的很多道理,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盲區(qū)。我小時候,不知道給多少人耍得團團轉,給社會毒打了多少次,早就不是傻白甜了。
相較之下,我媽懂得少,思路卻更加靈活多變,行事方針更符合教育的規(guī)律。這才順利把我送進了中山大學。當然我爸也有另一半的功勞,我下次再寫寫他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