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江丹徒寶堰鎮(zhèn)上展出的坦克裝甲車輛

鎮(zhèn)江丹徒區(qū)寶堰鎮(zhèn)上,有一個“主題公園”,放置了三輛退役裝甲車輛供參觀和愛國主義教育,分別為59式中型坦克,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63式裝甲輸送車。展品雖然老舊,但在一個遠郊鄉(xiāng)鎮(zhèn),能有這樣的文化布局,還是很罕見的。
下面就來看看這些“老爺車”們的風采。(位置:寶堰人民英雄紀念廣場)
一、59式中型坦克

展出的這輛59式坦克,為最早期的基本型,屬于引進蘇聯(lián)T-54A時的原始狀態(tài)(有過一定改裝痕跡)。
看炮塔上的鑄造編號,大概為80年代早期生產(chǎn)。
該坦克由包頭617廠和洛陽第一拖拉機廠生產(chǎn),36噸。裝配一門內(nèi)蒙包頭447廠生產(chǎn)的59式100毫米線膛炮(蘇聯(lián)D-10坦克炮仿制品),53.5倍徑。
另車頂裝一挺59式12.7毫米坦克機槍(備彈500發(fā))、一挺7.62同軸機槍、一挺7.62航向機槍,駕駛員潛望鏡下方小洞為機槍口(備彈3000發(fā))(均已拆除)。
發(fā)動機為山西大同616廠生產(chǎn)的12150L型12缸V型水冷柴油機,520馬力。
車體每側5個雙輪緣大直徑負重輪,誘導輪在前,主動輪在后(發(fā)動機后置、出軸在后),單銷金屬履帶。




該車前視照:裝備100毫米線膛炮(抽煙裝置位于炮口),駕駛員側無紅外燈,前部無備用履帶安裝位,炮盾處無激光測距儀底座,所以判斷為基本型59式坦克。



炮塔編號82-2-121,個人估計為82年批次生產(chǎn)。


此筒狀物為車載電臺天線儲存桶,80年代后期才開始出現(xiàn),該車可能有一定改裝。


59式100毫米線膛炮炮口特寫。?
炮口的十字刻線,為簡易校炮使用(幾乎所有的坦克炮都有這個刻度)。
(大致原理:用兩根線,按刻線十字交叉,通過炮閂擊針孔看出去,相當于直瞄。當和瞄準鏡箭頭指示目標一致,即為校準。如果有偏差,微調(diào)方向機、高低機使其一致即可)
二、63式裝甲輸送車

展出的這輛應該為63A式 (A531) ,也就是63式批量裝備的基本型號,車側面沒有觀察窗。
該車由北方車輛廠(618廠)總裝,全車12.8噸。裝配6150L型水冷柴油機(蘇聯(lián)引進),功率191KW(260匹)。
車頂配一挺59式12.7毫米坦克機槍(展車已拆除)。
車身正面裝甲15毫米左右,側面為普通薄鋼板,只能抗擊7.62毫米及以下手步槍彈射擊。
該車發(fā)動機中置、出軸靠前,所以主動輪也就在前面了,下面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發(fā)動機前置)也是如此。
越南戰(zhàn)爭中,該車有部分被澳大利亞軍隊繳獲,其測試認為車內(nèi)噪音煙霧太大,乘員“無法忍受”。



三、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該車由包頭447廠牽頭研制,31噸,配12150LB型12缸水冷柴油機,520匹馬力。(發(fā)動機基本與59式坦克一致)
該車看起來非常像坦克,但其實差異很大,其實只是一種“坦克殲擊車”,會跑的反坦克炮。
首先,該車裝甲防護遠不如坦克,資料顯示該車裝甲厚度大約在3-5CM左右,其側面,尾部可能還沒有這么厚,從現(xiàn)場實物判斷可能只有1.5-3CM,勉強可以在千米距離擋一下反器材步槍和大口徑機槍。
其次,該車火控、觀瞄都較同代主戰(zhàn)坦克有大幅簡化,主要依托預設陣地增強防護、守株待兔,屬于標準的防御武器。
該車所有的設計運用,均圍繞裝車的這門52倍徑的120毫米高膛壓反坦克滑膛炮展開。一些文章號稱該炮在3000米距離,使用尾翼穩(wěn)定脫殼穿甲彈,具備擊穿T-72正面裝甲的能力。
不過,指標歸指標,有效殺傷的前提是遠距離的先敵開火和首發(fā)命中,這卻又是該型武器的軟肋。一旦接戰(zhàn)窗口時機被貽誤,在那么短的距離上,又如此薄弱的裝甲防護,該車與敵方主戰(zhàn)坦克對抗的下場可想而知。所以該車目前也在大量淘汰,走進了各地的展覽館,這只是當時的一款救急裝備。




從尾部看,該車應該不具備多強的裝甲防護力,頂多防御一下機步槍子彈以及一些爆炸破片。

每一件裝備,都是有“生命”的。雖然時過境遷,變成了展品,還是希望有人能好好善待它們,延長生命周期,這也是“武德最后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