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解運動
冰菓有著華麗精致的美貌外封跟虛節(jié)內斂的質樸內核,就如同帶點小布爾喬亞情結的書卷氣女子,自顧自的美麗、才情、自負與自傷。她的矯揉造作、執(zhí)拗、情懷不是所有人都應付得來、消受得起。當然如果你有福又有緣,成她青目于你,那樣的愜意自己知道足矣。
—— 桐原木月《如諾時光蕭瑟去,靜流年,自有「冰菓」爛漫時》,豆瓣電影,7861165。
構成番劇名意涵的,是小布爾喬亞書卷氣女子對戰(zhàn)后日本學生團建的遴選與評價。即(MMMM2,2018):
真正成熟的大人理應接受秩序運行的法則,服從安排,履行分內職責,而非自以為是地挑戰(zhàn)秩序。因而事件起因如「小孩玩具被搶了鬧別扭」一般,是叛逆心理的結果。
團建參與者必然被狂熱的群體情緒吞噬,進而引發(fā)違背目標與綱領的暴力活動。因而一切團建應被批判,一切未來的團建應被阻止,實際的進步僅能來自理性對話與漸進變動。
團建參與者所宣稱的偉大事業(yè),必然是個人私利的嫁衣,無任何進步性可言。一切精神的圖騰均為被動推舉,主體性未曾存在,最終必然成為失敗中的祭品。
上述評價在近年來的相關作品中廣泛存在。五流十三派的局面無疑存在,這一遴選也無疑是帶有某種歷史必然的抉擇。

MMMM2《戰(zhàn)后日本學生團建的當代印象——從冰菓談起》,知乎專欄,35479420。
徐靖《日本動漫與戰(zhàn)后社會團建》,Utopia,450192。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