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得自對外貿(mào)易的財富》托馬斯 孟 (二)
第5章? 對外貿(mào)易是提高我國土地價格的惟一手段
貨幣的多寡決定物價的高低。
由對外貿(mào)易差額而導致的貨幣流入是可以長久保留在英國的,同時它也會使我們變得更富有,這樣(而且只可能這樣)還能使我國的土地價格提高。因為當商人將紡織品和其他商品輸出到海外賣了個好價錢后,他會馬上回來收購更多的商品,這樣羊毛和其他商品的價格就會提高,結果地主也會提高土地的租金。因為每天都有到期的租約。這種方式既可以賺到錢,又可以使更多的金銀流入英國。因為這些錢可以買土地,也可以錢生錢。
這一章又是這么短。
第6章? ?靠制定和頒布各種國內(nèi)禁令的方法,西班牙并不能保證其財富不流入其他國家
為什么會說到西班牙?
這本書出版于1644年,它是1621年托馬斯關于東印度公司貿(mào)易的另一本書的改寫。托馬斯在1615年成為東印度公司的董事。東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
再往前一點,1588年,英國海軍擊敗了強大的西班牙無敵艦隊。這一年也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登基30周年。
就在前一年,1587年,伊麗莎白處死了表妹,蘇格蘭王后瑪麗。
回溯到伊麗莎白登基的那一年,1558年,她的同父異母的姐姐,另一位瑪麗,英國女王同時也是西班牙王后的“血腥瑪麗”病死,伊麗莎白才獲得王位。
西班牙的統(tǒng)一,借助了天主教會的力量,西班牙也因此成為天主教的庇護者。而伊麗莎白的父親亨利八世與天主教決裂,因此西班牙與英國長期處于敵對狀態(tài)。
伊麗莎白登基之后,為了削弱西班牙的海上力量,暗中扶持海盜,進行劫掠和殖民活動。這一活動使得英國迅速變得富有。
西班牙是當時最強大的海上帝國,控制著美洲的貿(mào)易。西班牙國王為了獲得整個歐洲的控制權,不斷發(fā)動戰(zhàn)爭,這完全依賴于美洲獲取的金銀。
英國擊敗西班牙,也同時獲得了海上霸權,原本流入西班牙的財富,現(xiàn)在也歸英國所有了。這些巨額財富,曾經(jīng)對西班牙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
“西班牙國王在西印度群島所擁有的金銀礦的價值,大于目前世界各地已發(fā)現(xiàn)的全部金礦和銀礦的價值之和?!?/p>
“金銀就是西班牙力量的源泉,使得西班牙將自己的勢力延伸到如此眾多的國家中,并試圖將這些國家聯(lián)合起來,以使自己從所有的基督教國家中獲取充足的物資供應,來滿足它在戰(zhàn)爭與和平時期的需要。那些向西班牙供應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國家也因此從它那里獲得了一些金銀,因此西班牙的政策總是極力阻止金銀外流出國?!?/p>
“需要進一步考慮的問題是,除了無法用本國生產(chǎn)的商品來交換他們所需的外國物品之外(他們因此被迫借助貨幣來滿足物品供應),西班牙人還天性好戰(zhàn),這耗盡了他們的財富。由于西班牙要維持一支龐大的由外國人組成的軍隊,這些軍隊距離西班牙本土又路途遙遠,因此,他們不可能依靠西班牙本國的產(chǎn)品來滿足部隊所需的糧食、服裝和其他軍需品的供應,使得他們不得不從其他國家那里得到補給。”
“戰(zhàn)爭使西班牙這個基督教國家中最富有的王國很快變得不名一文。金銀的短缺會使軍隊很快陷入混亂狀態(tài),就像西班牙本土有時也會發(fā)生的情況一樣:這個以金銀為立國之本的國家,有時它的金銀會在運輸?shù)耐局斜粩橙擞梦淞Z走,抑或有時由于自身的原因?qū)е仑斦氩环蟪鰰r,國內(nèi)也會發(fā)生秩序混亂的情形?!?/p>
西班牙失去了它的財富,其他國家又是怎么獲得和瓜分這些財富呢?托馬斯舉了兩個例子。
如果英國每年通過與西班牙的貿(mào)易可以獲得五十萬個銀元,但是在與土耳其的貿(mào)易中我們又損失了五十萬個銀元,這些銀元都被運到了土耳其。因此,雖然土耳其人沒有與這些銀元的產(chǎn)出國——西班牙有任何貿(mào)易往來,但最終得到銀元的還是土耳其人而非英國人。
再舉一個例子,如果英國在與土耳其的貿(mào)易中仍是損失五十萬個銀元,但在與法國、意大利和其他與英國有貿(mào)易關系的國家里獲得了雙倍的利潤——一百萬個銀元,因此,從貿(mào)易凈差額的角度說還有五十萬個銀元的收益。
無論是在獲取金錢的方法上,還是每年獲利的比例上,這種比較方法都適用于評估任何國家間的貿(mào)易。
第7章? ? 對外貿(mào)易的各種收益
“在進行對外貿(mào)易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三種收益:第一種是國家的收益,它可能是在商人(他是國內(nèi)最主要的代理人)發(fā)生損失的時候產(chǎn)生的;第二種是商人的收益,有時它是可以通過公平正當?shù)氖侄潍@得的,雖然此時國家是損失方;第三種是國王的收益,這是一種任何時候都可以得到的收益,即便是國家和商人都蒙受損失的時候。”
第一種收益。托馬斯直言,“當公眾沉浸于國家利益增長的喜悅之中時,商人們恐怕無法與公眾共享這一快樂?!?/p>
舉例來說,假如東印度公司將十萬英鎊輸出到東印度群島,用這筆錢買回了價值三十萬英鎊的貨物并運回英國。因此,很明顯,國家的這一部分財產(chǎn)增長了三倍。但請恕我直言,我有充足的理由證明,我上面所說的這家商業(yè)公司在這次交易中至少損失了五萬英鎊。
“商人的上述損失從國家的角度看卻是利益的增加。因此我們可以明白,即便是在商人遭受慘重損失的時候,國家和國王仍可以從關稅和其他稅費中獲取豐厚的利益。”
商人為什么應該得到尊崇呢?這就是理由。
第二種收益。“商人憑借其值得嘉獎的勤奮精神經(jīng)營進出口貿(mào)易,在有利可圖的時候買進賣出商品以獲取利潤。”商人因而獲得收益。
“盡管如此,如果國內(nèi)秩序混亂,國力仍然會衰退和貧窮下去。同時,驕傲和浪費會使我們消費過多的外國貨物,使得我們消費的進口貨物的總值超過我國財富所能負擔的程度;當這種情況不能用本國商品的出口來彌補時,這就是被稱為不自量力、奢侈浪費的人的典型特征?!?/p>
商人只做有利可圖的生意,這可能導致“進口多于出口”,也就是國家財富外流。這就需要開拓和發(fā)展出口生意,而不是簡單地指責所謂的“消費主義”。
第三種收益?!皣蹩偸强梢酝ㄟ^貿(mào)易獲取收益。但是這里我們不能在這種廣泛的意義上看待國王的收益。因為如果這樣我們就可以說,雖然國家的貿(mào)易損失了一半,國王陛下仍舊有油水可撈?!蓖旭R斯在這里指出,國王的收益,并非直接等于國家利益。
“假設目前我國每年進出口貿(mào)易的總額大約是四百五十萬英鎊,由于外國貨物進口和消費的增加,每年還可能增加二十萬英鎊。我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國王肯定可以獲得近兩萬英鎊的收益,但國家卻因為過度消費損失了全部的二十萬英鎊。”
第8章? ?提高或貶低我國的幣值,既不能增加本國的貨幣,也不能防止貨幣輸出
“一般說來,有三種方法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貨幣擁有量。第一種方法是,使現(xiàn)在流通的各種面值的鑄幣如英鎊、先令或便士等,低于或高于其以前的價值。第二種方法是,當上述鑄幣的重量發(fā)生改變時,依舊按原來的價值繼續(xù)流通。第三種方法是,當鑄幣的成色即其中金或銀的含量提高或降低時,依舊按以前的價值繼續(xù)流通?!?/p>
一個國家的貨幣擁有量變得更多或者更少,會有什么影響呢?
“貨幣不僅是我們衡量國內(nèi)所有其他財富的真實尺度與標準,而且也是我們衡量對外貿(mào)易的標準?!?/p>
貨幣是金銀鑄造的金幣和銀幣。如果金幣銀幣的含量增高,而幣值不變,則舊有貨幣必然輕于新幣,會被拒收。或者,新幣將被收藏重鑄,流通的仍然是舊有貨幣。
如果新幣含量降低,則舊幣將被回收,鑄成新幣。
其結果是同樣的,貨幣總量多于從前,并且這些貨幣是“劣質(zhì)貨幣”,人們希望盡快地把它花掉。它立刻表現(xiàn)為,消費能力的上漲,從而帶動物價的上漲。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通貨膨脹”。
“現(xiàn)在你該明白了,這些為數(shù)不多的貨幣(用來衡量所有其他物品的價值尺度)在人們每天的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按照某種公正的比例,統(tǒng)治和分配所有的人日常一切重大事項?!?/p>
另外,如果我國的幣值不穩(wěn)定,就會違反對外貿(mào)易法規(guī),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國家出于戒備心會相應地改變它們貨幣的幣值,那么我們還能期待什么呢?抑或,假如它們不改變幣值,我們可以期待什么?因為如果外國商人將他們的商品帶進英國后才發(fā)現(xiàn)英國的貨幣升值了,難道他們不會將他們的貨物留存起來,等到漲價時再出售嗎?難道商人們不會將外匯的兌換比例相應地提高嗎?所有這些的答案毫無疑問都是肯定的。那么,能不能在貨幣升值后再將它輸出到國外,并賺回與升值前一樣多的利潤呢?
也許還會有人這樣說,如果我國的的貨幣升值了,其他國家的貨幣卻沒有,因此肯定會有更多的外國貨幣或金銀被帶入英國。真要是這樣的話,就必須依靠從事出口貿(mào)易的商人和購買我國物品的商人。顯然,上述兩種商人都不可能從中獲取較幣值變動前更多的利潤和好處。因為如果他們所說的外國貨幣或金銀的確能比以前換到更多的英鎊、先令和便士的話,他們會愿意以目前看起來高了一些的兌換比率,更多地兌換這些跟以前相比成色更差、分量更輕的英國貨幣嗎?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改變幣值的這種創(chuàng)新并不是使金銀流入英國的好方法,即便這些金銀被帶進了英國,我們也無法把它們保留下來。
第9章? ? 準許外國貨幣以高于其實際價值 的比率兌換我國貨幣并允許其在我國流通,不會使我國的財富增加
“一個考慮周全的商人為了更好地經(jīng)營其生意和賬款,一定會認真學習如何分辨與他經(jīng)常有貿(mào)易往來的那些國家的貨幣的成色和重量,并與我國的貨幣相比照,以期準確地計算出生意上的利潤和損失?!?/p>
國外貿(mào)易,收獲的是其他國家自行鑄造的貨幣。由于它們都是金銀鑄造,所以有一個基礎的參照值,就是金銀的含量。不過,出于各種原因,各國不同貨幣的兌換,并不是按照金幣銀幣的真實含量,而是各國之間自行制定的“兌換比率”,也就是“匯率”。
為了吸收更多的外幣,制定高于它的實際價值的匯率,在短期內(nèi)確實有效,但“這種辦法是違背商業(yè)慣例的,而且很快就會導致其他的國家采取相同或更嚴厲的行動來與我們對抗,使我們的希望最終落空?!?/p>
另一方面,“我國允許外國貨幣以高于其實際價值(與我國的標準貨幣相比)的兌換率在我國流通,那它帶來的結果只能是:公共財富不能被公正地分配,因為衡量這些財富的尺度是不準確的?!?/p>
最后,“如果我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價值差距很小,那么帶進國內(nèi)的金銀就會很少甚至沒有,這種情況下商人寧愿帶進貨物,因為輸入貨物通常總是有較好的利潤的。另一方面,如果我們?nèi)藶榈財U大外國貨幣于我國貨幣的兌換比率,使外國貨幣的價值遠大于其實際價值,獲利的人就會將我國所有的金幣都帶走?!?/p>
這一章,應該針對的是當時英國存在的,“其他國家的金銀被允許在國內(nèi)使用,而且是以高于斯特林金幣的價值來計算兌換比率的?!?/p>
第10章? ? 頒布現(xiàn)金使用法令不能增加也無法保護我國的財富
“規(guī)定進入我國的外國商品所售貨款最終只能換成我國的商品帶出英國,最初看起來似乎效果很好而且手段也合法,但仔細研究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法令實際上是不可能產(chǎn)生好的結果的?!?/p>
這顯然是對“貿(mào)易自由”的限制。這一限制必然損害了商人的利益,托馬斯才會反對。
“在有的國家,我們銷售我國的貨物,然后再購買一些當?shù)氐漠a(chǎn)品,剩余的貨款以現(xiàn)金形式帶回英國;在另一些國家,雖然我們也在那里出售我國的商品,但當?shù)氐奈锲穮s不適合我國的需要,因此我們只能帶走貨款;還有一些地方有我們所需要的商品,但那里的人們卻不需要我國的商品,所以我們在其他國家賺到的錢被他們拿走了。因此,通過貨物(按時間的變動而不斷變化)的不停周轉(zhuǎn)以及參與各方互相合作共同完成的貿(mào)易,永遠都不會失去活力?!?/p>
“在這里我只打算簡單說一說限制的問題?!?/p>
“首先,商人在海外銷售貨物的所得可采取三種形式:現(xiàn)金、貨物和匯票。但是現(xiàn)金使用法令不僅限制貨幣(在一些人看來似乎是公正的和有遠見的)的使用,而且也限制匯票的使用,這種做法是違反商業(yè)慣例的,與我國有貿(mào)易往來的其他國家從未采用過此類的措施?!?/p>
“其他國家就會馬上制定相應的策略來應對。因此,我們從他國自由攜帶金銀出境回到英國的權利會被剝奪,緊接著英國商品在其他國家的銷售額也會大大下降,因而我國的貿(mào)易會衰退,金銀會減少。”
“其次,如果依靠上述法令我們還能推進我國的商品出口(高于一般水平)的話,那么這些商品一定是英國人民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節(jié)省下來的,這種做法是不利于商人、水手和航運業(yè)的發(fā)展的;而且,它還會使國家遭受損失?!?/p>
“使貿(mào)易得到充分發(fā)展是需要條件的,一個發(fā)達的貿(mào)易呈現(xiàn)出的狀態(tài)是:有的人既出口也進口商品,而有的人則只進口或只出口;有的人需要把貨款匯出去,有的人要收進貨款;有人把貨幣帶出去,有人把貨幣運進來,數(shù)量的大小取決于各國的經(jīng)營能力和貨幣富余狀況。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實行嚴格的法令,才能不影響商業(yè)的順利進行;沒有這一條件,任何法令都起不到保護和增加財富的作用。”
“假如其他國家所購買的我國商品的價值大于我國所消費的外國商品的價值這一說法是事實,那么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即便沒有限制法令,出超的部分也會以現(xiàn)金的形式返回到英國。因此,限制現(xiàn)金使用的法令不僅是毫無意義的,而且是有害的,就像其他那些類似的限制措施一樣,一旦付諸實施,其副作用將會暴露無遺。”
這大概是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的最初來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