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日直播:90后“文博一哥”為您講解陶鷹鼎
2019年5月18日,為了慶祝國際博物館日,陜西廣播電視臺推出“探秘陜西五大博物館”的直播活動,走進陜西歷史博物館、漢陽陵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渭南市博物館。其間,我在渭南市博物館為大家講解了陶鷹鼎——
5月18日上午,在考古勘探部領導的帶領之下,我跟隨陜西廣播電視臺的記者,在渭南市博物館的展廳里參觀,主持人被這里的陶鷹鼎吸引了。雖然它是一件復制品,但是外觀非常的可愛,極具代表性,也便于宣傳,就選擇它了!
通過短短兩分鐘的講解,我講述了陶鷹鼎發(fā)現(xiàn)的經(jīng)過、出土的地方、外觀的特點、基本的用途等方面的信息,讓觀眾們大體了解到這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藝術價值和實用功能。同時,也提到最近網(wǎng)絡上對這件文物的議論,大家給它起了兩個非常有意思的外號:“胖胖腿”和“肌肉萌”!
在渭南市博物館的展廳,陳列著眾多精美的文物,但是沒有一件文物比得上這件陶鷹鼎??上?,陶鷹鼎的原物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渭南市博物館只好按照1:1復制了一件,擺放在展廳最顯眼的位置——
這件文物高35.8厘米,口徑23.3厘米,最大腹徑32厘米。它的外觀像一只站立的雄鷹,雙腿和尾巴形成三個器足,背部和翅膀間有一個圓口,將器物特征與鷹的外觀巧妙地融為一體,很像一件陶質的鼎,所以被稱為“陶鷹鼎”。
這只鷹的體型健碩,雙腿粗壯,兩翼貼于身體兩側,尾部筆直地垂于地面。五官清晰,眼睛圓睜,嘴巴尖銳呈鉤狀,默默地凝視著前方。從正面觀看,眼睛萌萌噠,肚子圓滾滾,四肢粗壯,呆萌可愛。
陶鷹鼎的口部很大,裝飾著一圈的弦紋,曾經(jīng)可能還有蓋子。鼎是用來煮肉的器具,后來演變成為了禮器,成為身份和財富的象征。據(jù)說,已發(fā)現(xiàn)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中,鳥類造型的陶器僅見此一例,開啟了商代鳥獸形青銅器的先河。
轉眼之間,陶鷹鼎已經(jīng)被發(fā)現(xiàn)60多年,我曾經(jīng)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看到過這件精美的陶鷹鼎,被單獨地陳列在展柜之中。什么時候,它能再回渭南呢?我們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