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上海外國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考研:小語種跨專業(yè),二戰(zhàn)成碩
兩年追夢路,今朝終實現(xiàn),從我開始決定考研的那一刻起,上外就已經(jīng)深深埋在我心里了,第一年因為學校的事情太多再加上自己太不自信,學習上比起其他同學來也不夠拼命,于是因為幾分之差無緣復試,我想我這輩子也不會忘掉接受失敗的那個過程我一個人是怎么熬過來的,因為我是小語種,雖然知道非常不好調劑但當時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準備了幾個月,然而最后還是徒勞無功。
考研這件事一旦它成為了你的目標,你的夢想,如果不去實現(xiàn)它,可能永遠都不會甘心。決定二戰(zhàn)的時候很多人都勸我可以換個稍微簡單一點的學校,我也曾有些許動搖過,但每次當我看到朋友圈里那些已經(jīng)考上上外的前輩分享上外生活的時候,我都好羨慕。上外是我的夢想啊,我怎么甘愿輕易放棄,就算是冒著可能再次失敗,一旦進不了復試連調劑都沒得選的風險我也愿意為了它再拼一次。
六月份的時候經(jīng)過學姐的介紹我報了勤思的課程,開始針對導致一戰(zhàn)失敗的薄弱點重新系統(tǒng)學習,上外近兩年專業(yè)二參考書目比較多,但好在勤思都給安排了課程,自己看書看不下去的時候跟著課程聽聽重點還是很事半功倍的。我一戰(zhàn)時就是死在了專業(yè)二上,才考了100+,直接比其他同學低了一二十分。于是第二年我又仔仔細細的把專業(yè)二的每一本書都好好背了好多遍。
說一下今年我的分數(shù),總分400+,專業(yè)一120+,專業(yè)二120+,韓語90+ 政治60+
先說專業(yè)一,今年上外專業(yè)一比起往年來仁慈了不止一星半點,40分的大題竟然全部都是往年考過的原題,也沒有什么偏怪題,唯一一個我感覺有一點點偏的題目就是名詞解釋假借字,因為現(xiàn)漢課本上沒有介紹轉注和假借這兩種造字方法,不過在文化要略上其實也是能背到的。即便題目很簡單但我的分數(shù)讓我非常的不滿意,大家基本都考了130+,我這個成績基本算倒數(shù)了,也怪自己當時考專業(yè)一的時候狀態(tài)有點不好導致前面題目用時太多,后面40分的大題匆匆答完的。
關于專業(yè)一的學習,現(xiàn)漢上下冊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說了,不背個五遍以上就別來考研了,尤其是對于我們跨專業(yè)的,本來基礎知識就掌握的不扎實,剛開始接觸現(xiàn)漢的時候學到的都是皮毛,不要覺得看了幾遍書基本知識點懂了,會做些題了就是學好了,其實你還差得遠,詞匯語法語音能夠深入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尤其是語法。
在現(xiàn)漢課本學習的差不多了的時候,就可以結合楊玉玲的《語法答問》進行深入的學習了,我覺得現(xiàn)漢和語法答問這四本書簡直就是幫助我學習漢語的寶藏,即便我已經(jīng)看過不下十遍了,但每一次看都覺得能學到很多新東西,有很多新發(fā)現(xiàn)。此外如果想讓自己的語法知識更扎實一些,在前期學好了現(xiàn)漢和語法答問,時間也還算還比較充足的話我推薦可以結合b站上陸儉明老師的視頻把《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學一遍,感覺這本書能起到拔高的作用。當然前提是先把上外給到的參考書學透。包括還有201例也是要全部背誦,從開始一直背到考研前的。
前期打基礎的時候,一定不要懶,把每一本參考書都學好,背誦熟練。等到覺得差不多基礎知識還可以的時候就開始瘋狂刷題吧,勤思的通關寶典是非常好的做題打基礎的資料,紙質版的我做了兩遍,平時的瑣碎時間也一直用勤思的題庫不停刷題,因為只有通過做題才能知道自己哪里掌握的不熟練。大概到了九月份我開始做其他學校往年的考研真題,幾十個院校的從15年一直到20年的真題粗略估計百套是有的了,當然做題的時候我都是挑著上外有的題型做的。
如果差別很大,上外不考的題目我就沒有做。做題過程當中如果遇到不會的題目一定要及時問,勤思也會有專門的老師幫忙解答,這一點也非常感謝勤思的老師們了。或者也可以跟其他同學交流,問問學長學姐等等,一定把不明白的及時搞懂,因為有的時候你深入思考清楚這一個題目,可能也能夠記住更多跟這個題目相關的知識點。
關于專業(yè)二,上外是從2020年開始更換了參考書目,不過最最重點的還是文化要略,因為占的分值比較大,這本書跟現(xiàn)漢一樣一定要從頭到尾每個犄角旮旯的地方都背到,因為上外出題就喜歡找些你注意不到的點考,20年關于書法作品考的比較多,21年也出了幾個稍微有點偏的知識點,但沒有別的辦法,就只能全部背誦下來,不要覺得哪個部分不是重點,抱有僥幸心理就不去認真背了,因為你永遠猜不到出題老師會在哪個地方考你。
這本書也可以利用平時瑣碎的時間去復習細小的知識點,我在9月份的時候還報了一個跟背班,每天都堅持打卡,一直到考研之前的一個月。勤思后期也建了一個背誦群,有老師監(jiān)督檢查我們背誦。我還整理了自己記了很多遍還是會忘的知識點,寫成便利貼貼在墻上,休息的時候就抬頭看看,我學習的房間到現(xiàn)在還是一整墻的便利貼還沒來得及摘下哈哈哈。其他的幾本書,《概論》《教心》《跨文化交際》《二語習得》這幾本書當中《二語習得》算是次重點吧,因為這兩年基本都沒涉及到考點,概論和教心會出在第二部分那30分里,當初為了背這兩本書,我也費了很大的功夫,自己整理了很多的筆記,還有填空。翻來覆去背了好多遍。都快要背吐了,但是當在考場上看到那些考題有好多都是我曾經(jīng)整理到過背到過的知識點的時候,就覺得之前的努力也都值了。
《跨文化交際》這本書也比較重要,會跟文化部分的知識一起考察,這兩年都出了一個7,8分左右的大題,最后在寫案例分析的時候也會用到,所以也要好好背。如果有學弟學妹需要專業(yè)二的筆記的話,也可以來找我,我整理了挺多的,希望可以能幫上你們。專業(yè)二最后還有案例分析,這個可以到了后期再著手準備,可以結合著朱勇的《國際案例分析》這本書,多看些寫得好的案例,形成自己的寫作框架。
政治是從今年開始算入總分的,以前上外都算技術分,政治的分數(shù)只占10%。有很多同學可能不太重視政治的學習,但是從今年開始,就完全算入總分了,所以政治的學習也不能太掉以輕心。
我當時是聽了某濤的課,配套用了肖大資料,政治選擇題是重頭戲,前期一定要多刷些選擇題,提高正確率。到最后沖刺階段的時候,我把某濤老師,某腿還有肖大預測的題目都結合著背誦了一遍,三位老師的押題卷也都做完了,當時還自己在喜馬拉雅上錄了背誦音頻。每天早上起床洗漱,還有晚上睡覺之前的時候都放給自己聽。
最后再說韓語,因為我是韓語專業(yè)的,所以其實復習起來可能并沒有特別的難,但是自己也是從頭到尾下了很多功夫的。上外出題一向讓人琢磨不定,20年的韓語考題就比較難,感覺出的語法點非常的細,以至于我當時在考場上甚至以為我做的是亞非語言文學朝鮮語方向的題目,但是21年題目又突然間變簡單了,感覺就只有TOPIK初級水平,所以今年韓語考生的分數(shù)普遍都比較高。
我也慶幸當初自己決定二戰(zhàn)時沒有換學校,沒有換語種,依舊堅定地選擇上外,事實證明我的選擇和堅持都是正確的,上外值得!對于韓語的復習,我重點做了topic改革之前的題目,中級和高級的都做了兩遍,還看了上外金基石老師編的一本韓國語語法書,因為前五個音變的題目基本都是在這本書上的。
韓語的題型如下:前五個是寫單詞發(fā)音的,比如??,???,讓你標他們的發(fā)音。剩下的就是選擇題了,最后還有一篇700詞的作文。選擇題的考察類型很多,有選語法,選單詞,一段話中間挖一個空讓你選擇合適的句子填入,句子排序,閱讀理解等等,題型在TOPIK考試里也都有,所以把改革前改革后的TOPIK題好好做完就是了,我個人認為中級的題目比較重要,也比較接近上外的難度,高級的題目可以選做,除此之外也可以自己再找些別的練習題做。作文20年考的題目是??,21年是??,往年還考過?? ??,?? ??,都是比較日常的話題,不會像TOPIK考試那樣考論述性的作文,所以考前多練習寫幾篇就沒什么大的問題。
至于復試,成績出來后為了準備復試我和三個同是上外的小姐妹并肩努力了一個多月,也非常感謝優(yōu)秀的她們。今年復試依舊是線上進行的,專業(yè)課老師問的題目有幾個感覺還是有難度的,不過也基本都是現(xiàn)漢和語法答問上的,至于具體的考題,我暫時先不多說了,因為每個人的都不一樣,我已經(jīng)整理了一部分,如果有學弟學妹進了復試,可以再聯(lián)系我要復試考題。
即便是寫了3000多字,我也覺得只是講出了我漫長備考路上的不到十分之一。既然選擇了考研,就一定要自己做好計劃,好好的去執(zhí)行,每一階段該做什么事,完成什么任務一定要提前規(guī)劃好。我當時還在手機上下了番茄app,學習的時候就打開番茄鐘,也能每天看到自己學了幾個小時。當然,學習時長并不是衡量學習效果的依據(jù),自己要把握好自己的節(jié)奏,不要去盲目的跟隨別人。
像我就非常不適合熬夜,所以我寧愿選擇早睡早起,也不會選擇熬夜到一兩點??佳羞@一路上可能會經(jīng)歷數(shù)不清的難過,自我懷疑,崩潰,學不下去,但請一定一定不要放棄,因為上外值得,你也值得!實在不想學習的時候就出去走走,跑跑步或是看看電影,亦或是大哭一場宣泄自己的情緒,收拾整理好壞心情之后再重新投入到學習當中。
回顧以往這么多年的學習生活,我真的覺得很多時候僅僅努力是不夠的,更多的時候需要你拼盡全力,永遠不要覺得滿足。因為總會有人比你更努力,更優(yōu)秀。我現(xiàn)在回想起來去年的備考,甚至還覺得自己有做的不夠的地方,本來還應該能夠做得更好。就像專業(yè)一如果我能把握好做題時間,把自己應有的水平發(fā)揮出來,或許我的總分和排名還能再靠前一些。最后的最后,愿每一份努力都能得到回報,愿每一個考研人都能夢想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