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盒子美術館:兒童美術教育需要人文教育結合(一)
面對眾多的困惑,很難說今天的兒童美術教育狀況是令人滿意的。談起兒童美術教育時,很多家長和老師最關心的是“怎樣教育”這一現(xiàn)實的問題,包括將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孩子怎樣才能提高畫畫水平等等。但是,誰都知道,不懂得心的教育就不能有好的教育主張和方法,不懂得兒童美術教育是什么,就不可能有突出的教學效果。豐子愷先生對人文精神的教育觀體現(xiàn)了他對美術、音樂、文學的全面精通和研究,他將人文精神的塑造貫穿于整個教育中:兒童美術教育不僅涉及到美術學、教育學、社會學、美學、歷史學、藝術門類等都有廣泛的涉及。以人文為主線的美術文化貫穿于美術學科中,我們轉達給兒童的視覺藝術應該具有一定的價值,兒童的潛在能力是通過人文文化的感召力來釋放的。

(一)正確認識兒童美術教育在兒童心目中的地位
我們從來都是和孩子從同一方面看他們的畫,而且是從同一視角。我們往往忘了考慮,兒童美術教育是一個承接和釋放情感的載體,兒童繪畫和他的身心發(fā)展一樣,有一些早期的原生態(tài)凈土,在這片凈土上,每個孩子都在發(fā)展著自己的個性,按自己的規(guī)律成長。兒童美術教育在兒童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的位置,教師和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鼓勵他們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xiàn)方式,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
(二)拓寬兒童美術視野,讓兒童熱愛美術
兒童美術教育是在多元文化影響下以多樣性的面目出現(xiàn)的,是以多元文化思想滲透的、綜合的、全面的審美文化教育,“美是生活”,生活中到處有美的事物。傳統(tǒng)的美術課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繪畫及技能的培養(yǎng)上,使原本應當豐富、生動活潑的美術課,變成了機械的模仿和乏味的操作訓練。美術不應當局限于課堂中,課堂造成了兒童部分個性的缺失,束縛了他們的想像和創(chuàng)造,兒童美術教育的終點不是要兒童走向一個共同的點,這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應該注重過程,既在過程中提煉美術的精華,讓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受阻礙,自由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