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極穹》(又名《民防團進行曲》)
注:本曲原為(庫巴厄斯世界)淮海綏靖戰(zhàn)爭時期華夏志愿兵所作,后成為淮海國和華夏諸國的民防團團歌,今天庫巴厄斯世界的民兵仍在傳唱這首古老歌曲。歌中表達了對雷王國極穹紫電軍團的仇恨與恐懼,但也彰顯了直面雷霆、敢為人先的勇氣和決心,因為他們真的殲滅了極穹紫電軍團。

那是圣劍的賜福,那是天主之怒/三千道雷霆落下,吾等萬劫不復(fù)。
遠處傳來雷聲隆隆,紫電撕裂蒼穹/勇士們血染沙場,奴隸仍在牢籠。
梅枝枯損根猶在,盤節(jié)立北風(fēng)/待到云開殘雪散,一夜漫山紅。
來吧,我的陌生朋友,一起劍指極穹!/雷電終將消散,與我共縛蒼龍!

背景介紹:
齊王在從扶桑歸國后,因為無法忍受黃海國迫害而抱玉璽投義王湖自盡,齊地百姓十分憤怒,他們奮起抵抗黃海國侵略者卻被擊敗,起義軍的各位領(lǐng)袖也被綁在梅樹上五雷轟頂而死。為了平息起義,黃海國托爾逼迫臨淄學(xué)宮的書生作詩贊頌他“領(lǐng)兵戡亂”的功績,其中有一位名叫宋瑞的書生寫下了一首這樣的詩。
《紅梅頌》
圣劍顯天威,逆臣凡骨摧。
電紋裂穹頂,萬民莫敢違。
枝損根猶在,盤節(jié)立朔梅。
風(fēng)平殘雪暗,介丘滿紅蕾。
注:
1.圣劍指紫電劍。
2.逆臣指起義者。
3.介丘指大山。
4.學(xué)宮中的梅樹因為雷擊而受損,黃海國的侵略者將燒焦的梅枝和起義者的殘骨掛在長矛上威懾百姓。
黃海國對此詩大肆宣傳,將宋瑞作為“順民”典范委以重任,然而不久之后宋瑞卻率領(lǐng)三百同學(xué)加入起義軍并英勇戰(zhàn)死。其詩中所寫的紅梅在風(fēng)雪侵襲和雷電摧殘下依舊長出了花蕾,象征起義者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和積極進取的樂觀心態(tài)。這首詩也因此從“順民頌德”的贊詩變成“陰陽怪氣”的反詩,宋瑞本人曾對此解釋說:“不隱喻,無以言;不陰陽,無以立?!?/p>
后來,起義者為了在知識水平不高的百姓中宣傳,就將這首詩編成白話歌謠傳唱,這才有了《劍指極穹》。在宋瑞就義之后,在天國內(nèi)為“黃皮牲口”發(fā)聲的文人被統(tǒng)稱為“陰陽派”和“陰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