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瓊陣前倒戈,投靠李唐的都有誰?他們的最后結局如何?
秦瓊在投靠李唐時,是在鄭唐將軍陣前倒戈的!
當時秦瓊是王世充的龍驤大將軍,手底下有幾位在后來唐朝歷史上非常有名,為李唐建立統(tǒng)一的王朝做出了貢獻!
跟隨秦瓊一起陣前倒戈的主要人員都有誰?他們最后怎么樣了?得善終的有幾個?
唐朝武德二年二月,王世充率部進犯唐朝榖州,唐鄭兩軍在九曲對峙的時候,九曲就是現(xiàn)今河南宜陽西北,秦瓊統(tǒng)領部分大軍,和李世民的軍隊對峙,突然以秦瓊和程咬金為首的軍隊幾位將領,帶著幾十名親信,陣前倒戈投降了李世民。這事在舊唐書和資治通鑒中都有記載。
《舊唐書·秦瓊傳》:叔寶薄世充之多詐,因其出抗官軍,至于九曲,與程咬金、吳黑闥、牛進達等數(shù)十騎西馳百許步,下馬拜世充曰:“雖蒙殊禮,不能仰事,請從此辭?!?/p>
《資治通鑒》:叔寶、知節(jié)皆將兵在陳,與其徒數(shù)十騎,四馳百許步,下馬拜世充曰:“仆荷公殊禮,深思報效;公性猜忌,喜信讒言,非仆托身之所,今不能仰事,請從此辭?!?/p>
秦瓊等一行人,騎馬向西行進了百步左右,突然回身和王世充行禮,對王世充說到,雖然我們被你禮遇,但是你不是我們的明主,你喜歡聽讒言,不是所托之人,今后不再為你效力,告辭之后,秦瓊等轉身投入李世民軍。
秦瓊等這樣的行為,王世充手下竟然沒有一人敢攔阻,進入李世民軍后,李淵明令下旨對這些人褒獎。
一一大致介紹一下,這些人投靠李唐后的事跡!
第一秦瓊
他被李淵安排到了李世民的秦王府任職,授予馬軍總管,一起鎮(zhèn)守長春宮。
后來秦瓊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攻破宋金剛,擒尉遲恭;又任玄甲軍四首領之一,和王世充對戰(zhàn),秦瓊每每作為前鋒,沖鋒陷陣!
從平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后又參加玄武門之變,事后被拜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
此前打敗竇建德后,秦瓊獲封翼國公,又獲賞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
貞觀十二年(638年),秦瓊病死,改封胡國公,被追贈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凌煙閣功臣倒數(shù)第一。

據(jù)秦懷道墓志銘記載,貞觀元年,因秦瓊的功績,秦瓊父親秦季養(yǎng)被追贈瀛州刺史、上柱國、歷城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歷城縣開國公爵位被秦懷道繼承。
第二程咬金
凌煙閣功臣第十九位。
程咬金陣前倒戈后,進入李世民秦王府,任職左三統(tǒng)軍,又任職左一馬軍總管,此后跟秦瓊履歷差不多,擊敗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的戰(zhàn)斗都參加了,沖鋒陷陣,功勞甚多,爵位宿國公。李建成忌憚程咬金向李淵進讒言,調離程咬金任康州刺史,離去前,程咬金跟李世民說,要李世民早做準備。
參與玄武門之變,官拜太子右衛(wèi)率,隨后又遷升為右武衛(wèi)大將軍,享受實封七百戶。
貞觀年間最主要事跡,貞觀十一年(637年),程咬金被授為普州刺史,改封盧國公,實授食邑七百戶,子孫世襲。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駕崩后,作為顧命大臣,從翠微宮統(tǒng)率飛騎軍護送李治成功登基,而且在左延明門外衣不卸甲,家都沒回一次,連續(xù)宿衛(wèi)三個月。
唐高宗李治年間,程咬金晚年,顯慶元年(656年)八月,程咬金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阿史那賀魯,此次帶著兒子程俊上戰(zhàn)場,兒子身受重傷,返回途中去世。此次程咬金被王文度牽連,除名免職,后又任岐州刺史,再后來就請求致仕了回家養(yǎng)老。
665年,程咬金在家中去世,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陪葬于昭陵。謚號襄公。
第三牛進達
和秦瓊程咬金一起進入秦王府,成為李世民的心腹將領,據(jù)墓志銘記載,武德年間,一直是李世民的警衛(wèi),雖然沒有什么事跡,但是貞觀年間,厚積薄發(fā),沒有確實說明參加玄武門之變,但是從警衛(wèi)工作來看,應該是參加了。

貞觀元年,以右武衛(wèi)中郎,封魏城男,食邑三百戶。墓志銘記載:后又徙封瑯琊郡公,食邑三千戶。
633年,牛進達任職邗江府統(tǒng)軍期間,曾鎮(zhèn)壓僚民叛亂。
文成公主和親事件,吐蕃陳兵松州,638年,李世民以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應對此事,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別的幾路行軍總管都沒到時,牛進達率領前鋒軍,夜襲吐蕃大營,首陣大勝,吐蕃贊普嚇得趕緊退軍,并派使者謝罪,此次別的將領都沒撈到軍功,這一戰(zhàn)打出了唐軍的威勢,在唐朝歷史上第一次和吐蕃大規(guī)模交鋒,牛進達為首功,幾十年內吐蕃大唐和平相處,牛進達功不可沒!
貞觀十三年,牛進達作為行軍總管參與了滅亡高昌的戰(zhàn)爭。
后參與李世民對高句麗的戰(zhàn)爭。
墓志銘記載:永徽二年正月十六日,牛進達薨于雍州萬年縣宣陽里之私第,春秋五十有七。追贈左驍衛(wèi)大將軍、使持節(jié)、都督幽易媯檀平燕六州諸軍事、幽州刺史;謚號“壯公”。陪葬昭陵。
第四吳黑闥
也是秦王府任職,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參加玄武門之變,歷任左衛(wèi)中郎將、宕州都督、右武衛(wèi)將軍,參與攻打遼東和高麗。
唐高宗李治上位后,參與了李治泰山封禪,在顯慶元年,致仕,加爵濮陽郡公,總章元年(668年),去世,享年七十八歲,追贈代州都督,謚號為忠,陪葬于昭陵。
出了上述四位陣前倒戈的外,李君羨也是跟隨秦瓊陣前倒戈的!
第五李君羨
他當時在王世充處隸屬于秦瓊麾下,任職龍驤將軍,秦瓊為龍驤大將軍。

李君羨也是進入秦王府,封為上輕車都尉,沖鋒陷陣,非常勇猛,攻打宋金剛后,被封為驃騎將軍。此后任職馬軍副總管,保衛(wèi)李世民。
沒明確說李君羨參加玄武門之變,但是李世民登基后,被授為左衛(wèi)府中郎將。
渭水之盟前夕,和尉遲恭一起奉命應戰(zhàn)突厥。在此戰(zhàn)過后,李世民曾夸獎李君羨非常勇猛,授予他左武衛(wèi)將軍之職,掌管玄武門宿衛(wèi),封為武連縣公。
貞觀八年跟隨段志玄攻打吐谷渾,貞觀二十二年(648年),一次宴會上,李君羨的小名為武娘子,李世民聯(lián)想到了“女主武氏有天下”的讖言,事后被李世民趕出京師,任職華州刺史期間,和員道信交往密切,當?shù)氐娜硕汲缟斜俟刃g,不只是李君羨自己,后被御史彈劾,以圖謀不軌罪名斬殺,抄沒其家。
武則天登基第二年,李君羨后人上表武則天訴冤,被平反。
綜上所述,跟隨秦瓊從王世充處陣前倒戈的,大部分將領得以善終,只有李君羨被讖言牽連,李世民疑心下斬殺李君羨,死的很冤的一位陣前倒戈的將領!
參考文獻:《舊唐書》、《資治通鑒》、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