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誰大誰最牛?0.5/1/2TB NVMe SSD大PK

2019-06-04 09:08 作者:bear247  | 我要投稿

比賽嘛,就得有勝有負!對比評測呢,每個產(chǎn)品都有適用的人群,沒有絕對的輸家!

前言


最近閃存的價格不斷下跌,算是個入手SSD和內(nèi)存產(chǎn)品的好時期。在SSD方面,高容量產(chǎn)品價格也是不斷下滑,算是個新的熱點,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朋友入手大容量的SSD來裝機或者升級。

偷摸拐騙找來三塊SSD,三款都是高性能的NVMe SSD。三塊SSD分別為:影馳名人堂HOF PCle RGB_2TB、WD(西部數(shù)據(jù))Black SN750 黑盤M.2 SSD_1TBPLEXTOR(浦科特)M9PeY_PCle SSD_512GB。當然這三塊SSD不是最好PK對象,因為三塊的容量分別為2TB、1TB和512GB;而且一塊是M.2接口;兩塊是PCle接口。共性方面都是NVMe協(xié)議的,速度也都是PCIE X4的;其實容量達到512GB以后,容量再增加,性能也不會有明顯變化了??傊畻l件有限,就這么不著調(diào)的比比吧,也蠻有意思的。

三款SSD開箱


影馳名人堂HOF PCle RGB 2TB

▼名人堂系列產(chǎn)品當然要白白的了!包裝也是白白的,正面只有名人堂的王冠LOGO,很簡潔;背面有一些產(chǎn)品規(guī)格信息;可以看到質(zhì)保時間為3年。


▼打開蓋子,可以看到SSD四周有很好的保護泡沫軟墊;附件方面只有說明書和合格證,有些寒酸了,作為高端產(chǎn)品是不是應該用心地準備些附件呢?比如白色的手擰螺絲之類。


▼SSD 表面依舊是白色的,采用了電泳工藝。正面有銀色HOF logo,上面那條的粗“閃電”的圖案作為修飾,下面細的“閃電”是具有RGB燈效的。同時側面同樣少不了RGB燈光。


▼背面配備同樣電泳工藝的白色背板,HOF logo變成了金色,下方有電路板線條式鏤空,通電后也是具有RGB燈效的,形成了三面無死角的RGB光效系統(tǒng)。。另外產(chǎn)品名稱和SN條形碼貼于右上方。


▼SSD前端有個開口,可以看到里面的散熱塊,開口也是為了更好的散熱吧。另外背面采用六角螺絲固定,沒有專業(yè)工具很難難打開了。


▼要說明下給產(chǎn)品是有易碎帖的,沒有經(jīng)驗很難無損拆解,強行拆解后果是失去保修,一般用戶還是不要去嘗試拆解。由于是2TB版本,背版這面也看到8顆閃存芯片,來著東芝原廠3D NAND FLASH,此外還能看到2顆SKHynix的DRAM緩存,每顆512MB。


▼正面同樣有8顆閃存芯片,一共16顆閃存芯片組成2TB的容量;這面也有2顆RAM緩存,加上前面的一共組成了2GB的緩存。主控也是在這一面,采用群聯(lián)的PS5012-E12。


▼正面外殼分為三層:最外層也是金屬的,由于電泳白工藝上色,手感光滑細膩,沒有了金屬冷冰冰的感覺;外層里面有RGB組件和一塊大面積的散熱鋁片,散熱片相對于最外層還是小了不少,不知道最外層能否起到一定散熱作用。


WD BLACK SN750 1TB NVMe SSD

第二塊SSD是WD BLACK SN750_1TB NVMe SSD,即黑盤SN750,官方給出的1TB連續(xù)讀寫速度可以達到3470MB/S,3000MB/S;隨機讀寫可以達到515Kiops、560Kiops,是一款性價比高的M.2 SSD。

▼WD BLACK SN750_1TB NVMe SSD的外包裝為全黑,有5年的質(zhì)保時間。附件也是只有一本說明書,螺絲也沒有送。


▼這款SSD是一款2280規(guī)格的NVMe SSD,即22mm寬度,80mm長度。顏色從標簽貼紙到PCB都是純黑色,貼紙表面有具體型號,容量,序列號,功耗(3.3v&2.8A)和產(chǎn)地(made in China)等信息。


▼所有的電器原件都在SSD的正面,主控為SanDisk 20-82-007011;緩存為1GB的海力士DDR4顆粒,閃存顆粒每顆512GB,兩顆共1TB,是64層3D (TLC)NAND(2015年西數(shù)收購了閃存廠商閃迪,所以很多元件還是標有閃迪的LOGO。)


SN750其實是有帶散熱器版本的,而且是和EK合作的定制版,不過我這款為無散熱的版本,所以這里又找個第三方的M.2散熱片。

▼向朋友借了一款第三方的M.2散熱片:ZADAK SSD RGB 散熱片。包裝還是很好看的,黑色盒子外面有一層磨砂塑料殼。


▼一塊散熱片為鋁制,一個底座,還有兩塊散熱墊。


浦科特M9PeY 512G

浦科特的M9PeY_512G是一款PCle的M.2 SSD,這塊容量為512GB,標稱連續(xù)讀寫速度為3200/2000MB/s;隨機讀寫可以達到340Kiops、280Kiops,質(zhì)保也是五年。


▼M9PeY背面并沒有金屬背板,直接就是PCB了,綠色的貼紙是易碎貼


▼M9PeY側面有一導光條,根據(jù)SSD狀態(tài)的不同有不同的燈效。


▼這款SSD其實把M.2轉(zhuǎn)入PCI-E的擴展卡里的,并非原生的PCle_SSD。依舊馬牌主控,東芝64層3DTLC NAND,單顆容量為256GB,兩顆共512GB,南亞提供的一顆512MB容量的緩存。


結三款SSD的主控、DRAM緩存與閃存顆粒

▼影馳名人堂HOF PCle RGB 2TB

主控芯片:群聯(lián)PS5012-E12主控,28nm工藝,支持8通道、PCI-E_3.0 x4總線、NVMe 1.3標準。

DRAM緩存:來自SKHynix,DDR4_2400規(guī)格,每顆512MB,4顆共計2GB。

閃存顆粒:16顆東芝原廠閃存顆粒,閃存編號為TH58TFT0T23BA8C,東芝64層堆疊BiCS3,3DTLC類型。單die容量256Gb,四Die封裝后單顆粒容量1024Gb,也就是128GB,這樣16顆閃存共2048GB,也就是2TB了。

▼WD(西部數(shù)據(jù))Black SN750 黑盤M.2 SSD 1TB

主控芯片:SanDisk 20-82-007011,自主主控(有種說法 SanDisk 20-82-007011基于Marvell 88SS1093開發(fā)定制,因為黑盤一代就使用Marvell88SS1093主控)。

DRAM緩存:SKHynix_H5AN8G6NAFR UHC 1GB DDR4_2400,是1GB的海力士DDR4顆粒。

閃存顆粒:SanDisk 05560 512GB,一共兩顆,是中國封裝的64層3D(TLC)NAND。

PLEXTOR(浦科特)M9PeY PCle SSD_512GB

主控芯片:Marvell的88SS1093,依舊馬牌。

DRAM緩存:NT6CL128M32BM-H,來自南亞的一顆512MB容量的LPDDR3-1600緩存。

閃存顆粒:TH58TFT1T23BAEF,來自東芝原廠,64層3DTLC NAND,單顆容量為256GB。

測試平臺介紹


▼測試平臺還是采用一個開放式的主機,方便更換硬件。



▼具體的硬件配置:

CPU:intel i7-9700k(OC:5.0GHz)

主板:華擎(ASRock)Z390Taichi(太極)Ultimate

內(nèi)存:宇瞻(Apacer)黑豹玩家RGB燈條 DDR4 3000 32G (8G*4)

SSD:影馳 名人堂HOF PCle RGB_2TB

? ? ? ? ?? WD(西部數(shù)據(jù))BLACK SN750 NVMe SSD_1TB

? ? ? ? ?? PLEXTOR(浦科特)M9PeY_PCle SSD_512G

顯卡:影馳GTX1060_6G GAMER

電源:安鈦克(Antec)HCG650金牌全模組電源。

機箱:聯(lián)力PC-T60

散熱:利民(Thermalright)風影TA140cpu散熱器


測試平臺的一些硬件,這里給大家簡單介紹下

▼安鈦克HCG系列電源(High Current Gamer),具體型號為HCG650,即額定650w的電源。電源的拓撲結構采用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同步整流+DC to DC設計,其中+12V輸出電流可達54A,相當于648W功率,偏重于游戲應用。另外電源并沒有采用高瓦數(shù)電源常用的加長型ATX,拿著手里感覺非常小巧,其實電源長度只有14cm,對機箱的兼容性非常友好。此外電源的質(zhì)保時間居然是10年!感覺最近廠商們都在拼質(zhì)保時間呢。


▼電源側面,則是安鈦克logo和型號標注。


▼電源采用全模組設計:1個電源24pin主供電接口(10+18pin接);5個CPU以及PCI-E供電(8pin);4個D型4pin接口以及SATA供電接口(6pin)。


▼電源風扇采用了120mm的液態(tài)軸承風扇,散熱格柵為拉長的六邊形。

▼電源出風口面,有電源輸入接口、開關和Hybird Mode功按鈕。Hybird Mode就是在低負載低溫的狀態(tài)下自動停轉(zhuǎn),主要目的是減少噪音。


▼模組線材入下圖:1個24pin主供電接口(1條)、1個4+4pinCPU供電接口(1條)、4個6+2pinPCI-E供電接口(2條)、3個D型4pin以及8個SATA接口(2條),還有一條D型4pin轉(zhuǎn)小4pin的軟驅(qū)供電線 。

▼可以看到線材中的24pin主供電線、4+4pinCPU供電線和6+2pinPCI-E供電線采用了編織網(wǎng)包裹,并在內(nèi)部配置額外的濾波電容,來提高可電壓紋波的穩(wěn)定性,缺點就是包裹電容部分非常硬,加大了理線的難度,而且如果去第三方定制線材的話,也不可能再加上濾波電容。


▼黑豹玩家RGB炫彩燈條依舊是黑豹在造型設計,此款為純黑版本,另外還有金色的版本。


▼頂部是燈條,不是常見的霧光燈效,會顯得亮一些,而且本身馬甲也是全金屬鏡面材質(zhì),比較適合炫富。支持1680萬色RGB幻彩背光,廠商介紹可通過Aura Sync RGB自定義顏色和模式,其實測試使用的主板Z390 Taichi也是能通過自帶軟件來調(diào)光的。


▼我的這套內(nèi)存,單條容量8GB,頻率3000MHz,時序CL16,支持IntelXMP_2.0超頻模式。

性能PK測試


▼好了,開始跑分,當然測試時不是三個SSD同時插入測的,還是每次測一個;HOF PCle RGB和M9PeY PCle 都是插入第一條PCI-E_3.0 X16卡槽;WD BLACK SN750安裝在第一個M.2接口(最接近CPU的接口)。

具體測試條件

CPU:intel i7-9700k@5.0GHz

系統(tǒng):1809(17763)

設置:CPU C-sates(省電模式)—關;電源計劃—高性能

PS:SN750還提供游戲模式,廠商宣傳這個功能是停用固態(tài)硬盤上的低功耗功能,加快游戲的載入時間,實際測試只是提供了些許4k寫入成績,對整體分數(shù)影響不大,所以以下的SN750測試成績是未開啟“游戲模式”的數(shù)據(jù),個人覺得這樣更加公平一些,畢竟是對比測試。


CrystalDiskMark

▼HOF PCle RGB標稱連續(xù)讀寫速度:3400/3000 MB/s; WD BLACK_SN750標稱連續(xù)讀寫速度:3470MB/s;M9PeY_PCle標稱連續(xù)讀寫速度:3200/2000MB/s,其實都是高隊列(QD)的測試成績。CDM 6.1版本第一列就是隊列深度為32的連續(xù)讀寫速度,這個標準下3款SSD都達標了,HOF PCle RGB和WD BLACK_SN750在這個方面還是高出M9PeY_PCle不少。

▼4K隨機方面,讀取最好的居然是容量最低的M9PeY_PCle ,HOF PCle RGB緊隨其后;寫入方面HOF PCle RGB最高,M9PeY PCle緊隨其后;總體而言WD BLACK_SN750在4k性能上要差一點。HOF PCle RGB的隨機4K標稱讀寫為70/210MB/s,在CDM中沒有達標(其它兩款也是),這就需要AS SSD Benchmark出場了。

? 隊列深度指(Q/QD)是每次發(fā)送的讀/寫指令數(shù),提高設備的io depth, 一次喂給設備更多的IO請求,讓設備有機會來安排合并以及內(nèi)部并行處理,提高總體效率。同時還可以使用多個線程(T)并發(fā)執(zhí)行,把io depth塞滿。隊列和線程都是一種固態(tài)硬盤在多線程并發(fā)環(huán)境下的性能表現(xiàn)。比如Q8T8的含義是用8個線程同時測試,每個線程執(zhí)行8個隊列深度,可以理解成計QD深度就是64。高隊列測試更多在數(shù)據(jù)庫/網(wǎng)站服務器這類請求數(shù)高的應用上才能發(fā)揮出其性能,很多人認為日常我們系統(tǒng)應用最多也就用到QD3,QD4,甚至是QD1的水平。


AS SSD Benchmark

▼結果與CrystalDiskMark相似,連續(xù)讀寫速度沒有CDM高,顯然是低隊列的測試;4k方面在AS SSD中HOF PCle RGB為最高,也基本達到標稱的成績,而廠商給最優(yōu)化成績也正是AS SSD測得的。最后的總分也是HOF PCle RGB最高,接近了6500分!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在setting里,100%可壓縮(用0填空)到100%不可壓縮一共分6檔,選擇46%(applications)。

▼在測試中,HOF PCle RGB也是毫無意外地拿到總分最高。


TxBENCH

▼HOF PCle RGB在4K隨機讀取方面稍輸M9PeY PCle一點,其它各項成績都是名列前茅的。


PCMark8

? PCMark系列是來測試PC的綜合表現(xiàn),也是可以用來單獨測SSD的。Storge主要測試的是存儲效能和穩(wěn)定性的,選擇好Storge選項,再選擇要測試的硬盤就可以了。PCMARK8的測試數(shù)據(jù)量達到了50GB左右,能夠考驗主控的“搬運”能力和NAND顆粒的真實寫入速度,更能反映出在普通家用、游戲和小型SOHO使用環(huán)境下的SSD綜合性能。但是進行PCMARK8測試耗時大,往往需要一個多小時,所以很多人并不會花這么長時間去做測試。

▼在以主打?qū)嶋H應用的測試軟件PCMark8上,兩款PCle接口的SSD都要超過了M.2接口的WD BLACK_SN750;尤其是在帶寬測試上HOF PCle RGB要比WD BLACK_SN750高出40%,連M9PeY PCle的成績也要好于WD BLACK_SN750,還是有點讓人意外。這可能是因為PCI-E卡槽走是直連CPU的通道;而M.2接口是要經(jīng)過芯片組的轉(zhuǎn)接。


SLC Cache測試

? TCL SSD為了提高TLC SSD的使用體驗,把一部分TLC模擬為SLC來使用,這就是SLC Cache技術。廠家會把其中一部分TLC模擬為SLC,而把這部分速度較快的空間作為全盤的緩存。把測試軟件的數(shù)據(jù)量增大到超過SLC Cache緩存空間的大小,就要依賴主控對緩存數(shù)據(jù)及時進行清除,以騰出更多的緩存空間,如果是數(shù)據(jù)不斷寫入,超出主控處理能力的話,就只能寫入到普通的TLC空間里,速度也就回復到TLC的真實水平了,跑分成績自然就會大大下降了。一般容量越大的SSD,SLC Cache也會有越大。

HD Tune是一個非常老的速度測試軟件,適合機械硬盤,并不適合ssd的測試,但是通過文件基準可以再精準確定下SLC Cache的大小。

▼測試M9PeY_PCle 寫入到第5.4~5.5GB的時候,寫入速度滑落至500MB/S左右,由此大致判斷SLC Cache大約在5~5.5GB左右;測試WD BLACK_SN750可以看到,當寫入到第13~14GB的時候,寫入速度滑落至1500MB/s左右。由此大致判斷SLC Cache大約在13~14GB左右;測試HOF PCle RGB寫入到第25GB的時候,寫入速度滑落至1000MB/S左右。由此大致判斷SLC Cache大約在25GB左右。至于讀取曲線波動的可能是寫入大量數(shù)據(jù)后觸發(fā)了釋放緩存相關設定有關。


在SSD容量占用量較高情況下的測試

? 以上的測試都是在空盤的條件下,可以理解為SSD的理論性能,如果SSD盤內(nèi)有大量的數(shù)據(jù),性能如何呢?這種條件下的SSD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樣更接近真實使用下的狀態(tài)。

▼把一些的游戲程序(小文件多,更能體現(xiàn)實際情況),放到SSD中,占用容量到達了95%以上,再次進行CDM測試,可以看到成績方面三款SSD基本和空盤的狀態(tài)一樣,表現(xiàn)都非常優(yōu)秀。


游戲載入時間測試

下面測一下實際的游戲載入方面的表現(xiàn),使用顯卡為GTX1066。在《古墓麗影:暗影》中,將游戲畫面設置為2K分辨率+全高特效,測試其進入游戲界面的加載用時,和進入游戲的加載用時。


進入游戲界面的加載用時

▼HOF PCle RGB的游戲界面載入用時最少;而WD BLACK_SN750在三塊SSD最慢,這可能于其4k成績稍弱有關,畢竟在游戲中隨機(4K)讀寫性能作用會更大一些,不過其實也只有1s的差距了。這個測試我又加入了機械硬盤的測試,載入用時快到半分鐘,差不多是SSD的兩倍了。


進入游戲存檔的加載用時

▼依舊是HOF PCle RGB的游戲存檔載入用時最少,WD BLACK_SN750在三塊SSD最慢,當然這個差距還是在1s左右;而在機械硬盤這邊,和SSD的差距進一步增大了,載入的實際快要到SSD的四倍了!所以如果是游戲的發(fā)燒友,一塊大容量的SSD還是需要必備的。


溫度PK測試

▼下面測試下三塊SSD的溫度表現(xiàn),這里要先說明下,由于坐標東北,家里要室外溫度還要低!此外由于是裸平臺的測試,肯定也要比機箱內(nèi)的溫度要低。由于這兩點,測試的溫度會比較低一些。


▼HOF PCle RGB的塊頭很大,不過其實里面的散熱快大小和M9PeY_PCle差不多大小。


測試溫度的方法為使用CDM等測試軟件讓SSD運行在高負荷下,使用CrystalDiskInfo對SDD進行溫度監(jiān)控。

▼沒有散熱塊的WD BLACK_SN750最高溫度在64℃左右,加裝散熱塊溫度在45℃左右,作用還是很明顯的。M9PeY_PCle的散熱塊明顯比ZADAK大了不少,所以最高溫度只有41℃;而HOF PCle RGB在散熱塊沒有明顯增大的情況下只有38℃,是群聯(lián)PS5012-E12主控的功勞?還是原生PCle_SSD在溫度表現(xiàn)上天然有優(yōu)勢?

PCI-E和M.2的區(qū)別


? CPU通過北橋與顯卡相連,后來就直接把這部分的PCI-E控制器整合了進了CPU內(nèi)部,這樣北橋芯片組也就消失了,直連CPU的PCI-E通道想當于以前的動車直接變成高鐵了!另外可以看到內(nèi)存控制器其實也是集成到CPU內(nèi)部的,完成了直連。但是南橋那部分PCI-E通道,還是得指望芯片組原來那條和CPU相連的通道,也就是DMI。因為南橋,也就是現(xiàn)在的芯片組(很多I/O功能?。┑乃袛?shù)據(jù)傳輸都得走這條獨木橋,而且速度只有PCI-E X4的帶寬,所以DMI總線被稱為了“牙簽總線”。


PCle接口的SSD可以直接走直連CPU的PCI-E通道(PCI-E卡槽必須是直連的,很多B360/B365的第二條PCI-E接口卡槽是芯片組提供的),而M.2則是由芯片組提供的PCI-E通道(intel是這樣的),理論上由于DMI的制約肯定是不如直連CPU的PCI-E通道。


當然這樣也帶來一個問題,Z390或者Z370主板如果同時插入顯卡和PCle SSD,直連CPU的PCI-E_X16通道被拆分成X8+X8或者X8+X4+X4(前面講過了B360/365不拆分,第二條PCIE卡槽由芯片組提供),這樣的顯卡的性能肯定會有一定的損失。

有解決的辦法嗎?有!就是能提供更多直連CPU PCI-E通道數(shù)的X299(當然還有AMD的X399),但是出了需要X299主板還要搭配特定的CPU來實現(xiàn)更多的通道數(shù),價格自然是不菲。差錢怎么辦,就來看看這種顯卡性能的損失有多少吧!


▼首先來做下3DMark和SUPERPOSITION的理論性能測試,測試顯卡為影馳GTX1060_6G GAMER :在3DMark中PCI-EX8的分數(shù)居然高過PCI-EX16了;在SUPERPOSITION中PCI-E_X16的成績也就是高了1分,兩者的成績相差非常的小。


▼以上的測試中3DMark和SUPERPOSITION并非安裝在測試SSD中,下面把兩款游戲(孤島驚魂5和古墓麗影:暗影)直接放到SSD中測試,即PCI-E_X8的成績,可以看到只是孤島驚魂5落后了1幀,古墓麗影的幀數(shù)兩者是一樣的。

GTX1066只是一款中端顯卡,如果是高端的RTX2080(Ti)等等,這個差距可能會拉大一些,但是也不會嚴重到明顯影響顯卡性能的地步,所以大家不必害怕安裝PCle SSD后對顯卡造成的影響。

光效


▼ZADAK散熱片其實也是有RGB組件的,但是現(xiàn)在還沒有完成體,也就無法展示光效了。不過安裝到太極主板上,感覺黑銀配色和主板好配啊,很和諧的感覺。


▼M9PeY_PCle_SSD_512G側面的光條在低負荷的情況下呈現(xiàn)多色變換的模式;在高負荷情況(如跑分狀態(tài)下),呈現(xiàn)出彩虹跑馬燈的模式,不過現(xiàn)在還沒有專用的軟件來控制燈效。


▼HOF PCIe SSD的三面都有RGB光效,而且有專用的GALAX Aurora Sync來控制燈效,如果有影馳的其它硬件產(chǎn)品,還可以形成聯(lián)動,無疑可玩性會更高一些。


▼下面就來展示下HOF PCIe SSD的幾種燈效:


▼黑豹玩家RGB炫彩燈條雖然只標注了支持Aura Sync RGB,但在華擎的Z390主板上也實現(xiàn)光控。


總結


影馳名人堂HOF PCle RGB 無疑在性能、溫度、外觀以及光效的可玩性上在三款SSD中是最好的,但是其定價也注定了它不是一款大眾的產(chǎn)品,適合那些不差錢最求高品質(zhì)高顏值的用戶。影馳和群聯(lián)合作后的產(chǎn)品愈發(fā)穩(wěn)健了,除了像HOF PCle RGB這種占領高點的旗艦級產(chǎn)品外,也有ONE PCI-E M.2系列這種主打大眾市場的產(chǎn)品,配合的倒是蠻好的。


WD Black_SN750性價比高,M.2接口更適合筆記本或者mini型主機用戶使用,不過高負載下60多度的溫度(風道不好的機箱內(nèi)溫度可能更高)只能說一般了,還是建議安裝額外的散熱片吧,使用時會更安心。


M9PeY_PCle_SSD 這塊產(chǎn)品有點中規(guī)中矩了,還是期待浦科特這個老牌的SSD廠商能有些讓人驚喜的爆發(fā),吃老本也不是長久之計。不過產(chǎn)品本身的4k成績還不錯,最近降價的幅度也算不小,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從游戲載入方面看,SSD對于普通HDD的優(yōu)勢是非常巨大的,而且現(xiàn)在游戲占用的空間也是越來越大,128/256GB的SSD已經(jīng)無法滿足需要,游戲發(fā)燒友還真是需要一款大容量的SSD來解決主機的瓶頸,512G/1TB/2TB等大容量的SSD肯定也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最近正是SSD價格下降的時期,有此需要的網(wǎng)友們多多關注下此類產(chǎn)品。



誰大誰最牛?0.5/1/2TB NVMe SSD大PK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黄大仙区| 安远县| 白河县| 汉源县| 广饶县| 平远县| 保康县| 大冶市| 江川县| 许昌市| 甘南县| 崇义县| 青阳县| 长春市| 邻水| 达日县| 九龙坡区| 卢湾区| 阿拉善右旗| 阿城市| 正定县| 凤城市| 什邡市| 亚东县| 通道| 教育| 长白| 垦利县| 康乐县| 静海县| 固安县| 定兴县| 嵊州市| 西贡区| 会昌县| 库车县| 民乐县| 达尔| 新竹市| 马尔康县| 绵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