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羅杰疑案》 不睡懶覺的推理閱讀日記⑦
我是村里唯一一個醫(yī)生,最近村里不是特別太平,有一位老寡婦死了,對于她的死亡,村里有著不少流言蜚語。這天,大富豪羅杰似乎是心事重重,我在他家串門時候感覺他好像是知道了什么,但是羅杰卻沒有機會告訴我們更多事實了,就在那天晚上我收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告訴我,羅杰被殺了。我趕回羅杰家里,發(fā)現(xiàn)有一把刀刺進了他的脖子。案件發(fā)生后不久,我發(fā)現(xiàn)在我隔壁種西葫蘆的退休大叔開始調(diào)查起這次案件,原來他就是那個解決了斯泰爾斯莊園事件的偵探波洛。我自告奮勇?lián)瘟怂R時的助手,決心要把這個案件的前因后果查個水落石出……
2018年夏天,準備(補)考專四時候看了這本書??赐甑哪翘煺镁臀乙粋€人在快樂食間呆著,從吃完晚飯看到了宿舍快關(guān)門。那天回宿舍感覺頭昏昏沉沉的,心里只有一個握草。

萬惡之源!如果你沒看過這本書,請停下任何看書評、看影評、逛貼吧的行為!這本書要泄底,用四個字就可以把謎底給透個明明白白??赡苣汶S便一瞥,就能不小心把謎底給透個底掉。所以在你老老實實讀完它之前,不要看任何解析,包括我寫的這一篇?!罢鄯蛋?!”
要評價這本書,不劇透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但即便如此,我也希望這系列專欄能夠秉持不劇透、不泄底關(guān)鍵情節(jié)的原則。可能我會提到XX道具非常重要、XX看上去有些可疑,或者直白地說XX的推理很好,XX的推理很爛——但我不會明確告訴讀者這些線索能推出什么結(jié)果,即便我認為讀者應當看完這本書再來看這個劇情。我就從兩個角度簡單談一下我對這本書的看法。
首先是公平性,推理小說喜聞樂見的公平性?!读_杰疑案》出版于1926年,創(chuàng)造了“推理小說二十守則”的范·達因也就是在這一年出版了《班森殺人事件》,推理的黃金時代已經(jīng)正式開始了?!读_杰疑案》這本書可能有爭議,認為它不夠公平,它隱瞞了關(guān)鍵的線索,但是我并不這么認為,我覺得《羅杰疑案》的公平性,哪怕是拿到埃勒里·奎因第一時期的著作中,都算得上是極其出色的。稍微有點小秘密的嫌疑人在被偵探訊問的時候都會撒一兩個小小的謊言,可能是真的為了掩蓋真相,也可能只是不想讓自己丟人的小秘密被大家知道。這都是人之常情,不管是從嫌疑人的角度出發(fā),還是從作者的角度出發(fā),這樣的情節(jié)都是正常的,甚至能說是只要不過分就能讓案件顯得更曲折的。
舉個例子(我瞎編的所以不用擔心泄了什么底),比方說在旅店里死了一個人,隔壁是一對戀人,其中一個不想讓大家都知道自己搞對象了,因為他家里人不喜歡那個女孩,于是在偵探問及他的行蹤時,他隱瞞了自己的戀人跟自己住在一起。但是后來偵探通過推理確定了一個女人出入過他的房間(理由我都能現(xiàn)場編一兩個,比如保潔阿姨的目擊,床上的長頭發(fā),垃圾桶里的衛(wèi)生紙上留了些口紅印等),他承認了自己撒謊了,找來他的戀人一問,發(fā)現(xiàn)她好像有印象在去前臺買水時候看見死者在門口跟某個人說過話。就比如說是個穿著黑西裝、留著爆炸頭、一米九五的男人,讓她印象很深,于是偵探就得到了一個新的線索,他接下來會去調(diào)查什么時候有過這樣一個男人出現(xiàn)在附近。
這樣的情節(jié)難道在推理小說里不是很多嗎?而且我想這樣的小小的謊言也不會引起讀者的公憤。只有某人明明是清白的卻還是死皮賴臉地嘴硬、拒絕配合的時候,大多數(shù)讀者才會對這種人物心生反感。那么我覺得,《羅杰疑案》這個兇手的所作所為,以及他的言行,也構(gòu)不成是多么嚴重的欺騙和誤導。在我看來他就和常見的、在調(diào)查過程中給偵探搗亂的兇手一樣,在問及他的行蹤時說了一些真話,也說了一些假話,還隱瞞了一些事實,偵探自然有法子去驗證他是否誠實。在閱讀這種推理小說時,我認為觀眾就該跟偵探站在一個角度思考,自己手里有什么證據(jù),見過什么人,能用什么方式驗證推理的準確。既然閱讀的作品采用的是這種古典的思維競賽式的寫作方法,那么讀者根本就不該因為案件某位當事人的口氣、情緒而受到誤導。要知道,這本書的主角是“福爾摩斯”,故事的主題是“解開謎團”,除了福爾摩斯之外的人,哪怕是“華生”,都畢竟是為福爾摩斯做綠葉的陪襯。波洛不是告訴過黑斯廷斯,不要因為對女孩子的憐愛影響到自己的判斷嗎?讀者不是都很鄙視《高爾夫球場命案》里黑斯廷斯被灰姑娘三兩句話就套出話來的那段黑歷史嗎?那怎么能跟他犯一樣的錯誤,思路被嫌疑人給帶著跑呢?
事實上,《羅杰疑案》這本書的線索都是相當公平的。如果說去掉兇手對于讀者出色的誤導,他也絕對是阿加莎作品里中流偏上、甚至準一流的佳作,不過那樣的話,這本書也就不會有這么高的地位了??傊?,我并不認為這本書不公平!恰恰相反,它太公平了。羅杰一家人的所有動機都可以根據(jù)證詞、線索去驗證,所有行為都得到了完美的解釋,就看讀者會不會、敢不敢往那邊想。
那么可能有些讀者就會問我,我當時往那邊想了嗎?我也算是想到過這一層,但是不能肯定。拜托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2023年了,誰還沒看過幾部電影、幾部電視劇、幾部動畫?這種手法就算是沒見過,也談不上是完全超乎想象、根本就想不到。但是我覺得這種直覺性的聯(lián)想其實就是胡猜,沒有意義,要在波洛開始推理之前,把房子里每個人這一晚的行動都干干凈凈地推理出來,然后指著兇手說:這就是兇手,羅杰就是他殺的——這樣才有意義,而這是相當難的了,我無法做到這一點。因此我認為,即便是吃了時代的紅利,現(xiàn)在各式各樣的懸疑、偵探作品層出不窮,我能想到這個點子,但是我依舊是被阿加莎給耍了。
這就是因為,這本書創(chuàng)意過硬的同時,詭計也過硬,推理也過硬。作為現(xiàn)代人,能接觸到的作品太多太多了,各種奇技淫巧都見過了,但人的大腦還是那么大,推理可不會因為只是見過套路而有所增進。于是,我的結(jié)論就是:不必在意年代!也不必關(guān)心自己是否能被百年前的阿加莎騙到??淳托辛?,哪怕是猜到了,哪怕是被劇透過,甚至哪怕是被整個劇透了也沒關(guān)系,只是去跟波洛一樣摸清每個線索、然后推出每個人物那天晚上都在干什么,這也是極其爽的一件事。這也是為什么,我在看完書回宿舍的一路上,一直在腦子里想著握草的緣故。
《羅杰疑案》我給9/10分,這可是阿加莎的成名作、代表作。我已經(jīng)講過的7本書,分別是1920年的《斯泰爾斯莊園奇案》,1922年的《暗藏殺機》,1923年的《高爾夫球場命案》,1924年的《首相綁架案》和《褐衣男子》,1925年的《煙囪別墅之謎》,以及今天這本1926年的《羅杰疑案》。創(chuàng)作這七本書的時候,阿加莎還是個年輕的新人作家,雖然其中有一些摸魚之作、失敗之作,但在以波洛為主角的三本長篇小說里(三本藍皮的),阿加莎展現(xiàn)了雄厚的創(chuàng)作實力和驚人的才華,并在1926年走到了大前期的最高峰,一部《羅杰疑案》震驚天下。我將這七本書歸類為阿加莎第一時期作品,這些書青澀,但是充滿朝氣,非常成功。從阿加莎的下一本《四魔頭》開始,阿加莎將進入到人生中最為黑暗的一段時間,從《四魔頭》到《懸崖山莊奇案》,阿加莎的爛作、庸作層出不窮,但卻又有那么兩顆星星在烏云間閃耀。我們到時再談。
下一本講江戶川亂步的《帕諾拉馬島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