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過去了,至今它依超越時代——我的團長我的團

偉大祖國,剛過完七十一歲生日,如今她早已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昔日,中華民族卻經(jīng)歷了百年的屈辱與苦難。從清末到民國,她受盡了帝國主義列強的欺辱。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國成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一環(huán),中國軍民殊死抵抗日本侵略者,用熱血與生命為祖國贏回了尊嚴與地位。這才收回了國家主權(包括租界),成為了聯(lián)合國的五常之一,與世界強國平起平坐。

在眾多抗戰(zhàn)劇中,《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一個異類。它不再以指揮千軍萬馬的將領為主角,不再講述他們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的故事。而是將目光聚集在一群被敵人打散了建制、打碎了信心,甚至打斷了骨氣的老兵油子身上。
大時代、大戰(zhàn)場下,一個個鮮活的小人物、小生命。他們極其普通,就像你我一樣平凡。看似懦弱無能、屈躬卑微、得過且過,但真打起仗來,個個都是鐵骨錚錚。

故事始于云南邊境的收容所,這里匯聚了潰敗至此的各路殘兵、敗兵。他們過著茍延殘喘、無所事事的日子。直到某天,青年才俊、鐵血硬漢"虞嘯卿"——虞團長突然出現(xiàn)。他四處招募兵源,重建川軍團,編入遠征軍,深入緬甸與日寇作戰(zhàn)。

虞團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說,在麻木已久的老兵心中燒起了一把火。為了找回自己早已丟失的"男兒魂",他們爭著加入川軍團,追隨虞團長,一起打鬼子。

【梅言梅語】
抗戰(zhàn)期間,共有350萬川娃子出川抗擊日寇保家衛(wèi)國,占全國出兵總數(shù)的1/5。川軍裝備差,缺乏訓練,戰(zhàn)斗力本不高。但憑借誓死報國的決心,在歷次大會戰(zhàn)中浴血到底,給日寇重創(chuàng)。川軍團,打出了中國軍兵的血性,被稱為鐵血之師。
四川人民為抗戰(zhàn)可謂是流干了血。川軍中有一面著名的"死字旗",乃出川殺敵前,一位老父親給兒子最后的囑托,教導兒子"以死報國"。正是千百萬這樣的人民,為國做出犧牲,才換來抗戰(zhàn)的勝利。英雄們,永垂不朽!

當理想鼓足了人們的樂觀精神與浪漫情緒之后,現(xiàn)實又一次將其打入絕望的泥潭。老兵們下飛機后,并沒有見到虞團長先前的許諾。只剩下一條褲衩的他們,被日寇追的東躲西藏,直到被一位神秘人解救。來人自稱龍文章,告訴大家遠征行動已然失敗,英軍大潰敗并撤往印度。團長虞嘯卿戰(zhàn)死,自己則接替他成為新團長。

龍團長脫掉自己的軍裝,與大家一起,穿著僅有的一條褲衩。他許諾,要帶著大伙兒,一起活著走出這片叢林,回歸祖國。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对娊?jīng)·秦風·無衣》

自此,龍文章成為了這群老兵油子們的團長。這群老兵油子,成了追隨他的親信。團長帶著他們一路輾轉(zhuǎn),收編潰兵,狙擊日寇,死守江防,打了許多漂亮的勝仗。這群被敗仗壓垮了脊梁的男人們,重新贏回了自信,尋回了精氣神。

憑借著領導力,團長帶著老兵們,九死一生撤回禪達小鎮(zhèn)。憑借著個人魅力,龍文章這個"假團長",贏得了老兵油子們心甘情愿的跟隨。憑借著口才與打仗能力,假團長贏得了真團長(虞嘯卿)的賞識,在軍事法庭的審判下得以活命,并被正式任命為川軍團團長。

誰知,這一切的背后,卻又摻雜著高層間的權利斗爭。竊取了守江之功的虞嘯卿升為師長,隨其征戰(zhàn)緬甸的川軍精兵,被整編到他的虞家軍中。
龍文章與老兵們繼承的僅有川軍團的番號。他們只能分到最爛的裝備,補充的兵源皆是沒摸過槍的農(nóng)民。即便如此,龍團長終于正式擁有自己的團、自己的兵。老兵們自嘲為"后娘養(yǎng)的炮灰團"。

從小顛沛流離的龍文章,目睹過多年的軍閥混戰(zhàn)。參軍入伍后,又輾轉(zhuǎn)于各地雜牌軍之中,最后他才跟隨遠征軍進入緬甸。豐富的閱歷讓他看透了本質(zhì)——中國人,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
求安逸的本能,聽天由命且漫不經(jīng)心的性格,是抗戰(zhàn)初期軍隊渙散,一敗再敗,乃至大潰敗的原因之一。每次失敗后,都可總結出問題之所在。但下一次面臨同樣情況時,所有的錯誤都照方抓藥,再來一遍。吃一百個豆都不嫌腥。
人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但僅有以上幾點,不足以讓《我的團長我的團》成為偉大的作品。它的成功源于對戰(zhàn)爭更深刻的探討。硬生生撕開傷疤,暴露出大家避之不談,甚至加以掩蓋的殘酷事實。
古人言: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只因戰(zhàn)亂年代,人命不如狗,眾生似螻蟻。本劇借"小太爺孟煩了"(外號煩啦)之口,道出了戰(zhàn)爭的殘酷。
"煩啦"也曾是英氣勃發(fā)、壯懷激蕩的學生青年,一腔熱血,報國投軍。但第一場戰(zhàn)斗打下來,看著身邊的戰(zhàn)友一個個的倒下、死去,他的"英雄夢"被鮮血澆醒了。從此,他開始油滑了,他再也不沖前面了。他的心,瘸了。
整連的戰(zhàn)友犧牲后,為了活命,他鉆進死人堆里裝死。清理戰(zhàn)場的日軍將刺刀扎入他的腿中,他咬著牙一聲不吭,騙過了敵人,撿回了半條命。但腿傷得不到所需的治療,他就這樣,腿也瘸了。

煩啦識文斷字,入伍不久就成了團副。他口才好,最擅長給新兵們做戰(zhàn)前動員,讓大伙兒血氣上涌、斗志昂揚的上戰(zhàn)場。然而,新兵沒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沖上去打一輪,能活下來的沒幾個。久而久之,"煩啦"就麻木了,他避免與新兵們私下交流,只跟經(jīng)久沙場的老兵油子們,混在一起,稱兄道弟。他用玩世不恭與油嘴滑舌,來掩飾心底的負罪感,他渴望有這么一個人,能帶著大伙兒,帶著他,摒除猜忌、放下顧慮、舍身忘死的向前沖,他心底深處依舊還有報國夢。

全世界的戰(zhàn)爭都是一樣的?!墩却蟊鸲鳌烽_頭那段慘烈的奧馬哈海灘登陸戰(zhàn)中,面對敵人的暗堡,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米勒上尉,也是讓戰(zhàn)士們硬著頭皮,一隊一隊往上沖,強攻灘頭。最后在狙擊手的協(xié)助下,才拿下那"吃人"的暗堡。
勝利,向來都是用人命填出來的。

戰(zhàn)爭中人員的傷亡,對指揮千軍萬馬的統(tǒng)帥來說,只是一串數(shù)字,他們更關注的是整個戰(zhàn)局。在制定作戰(zhàn)目標、作戰(zhàn)計劃時,傷亡人數(shù)從來也不是其考慮的首要因素。為了能在輿論高壓下松口氣,在多方角力的政治談判桌上為己方取得最大的籌碼,在種種"非戰(zhàn)局本身"的考慮下,制定作戰(zhàn)方案,置千千萬萬戰(zhàn)場上廝殺的士兵的性命于不顧,換取各方利益的均衡。
一將功成萬骨枯!無數(shù)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忠魂,換來"大人物們"加官進爵、光耀門庭。那位有理想、有抱負的鐵血師長虞嘯卿,口口聲聲稱手下士兵為袍澤弟兄,聲聲口口要與眾人一起為國難赴死,最后就活脫脫變成了這么一種人。

江對岸的大山幾乎被日寇給挖空,建造起立體交叉的防御工事。虞師長要轉(zhuǎn)守為攻,收復對岸。為了避免虞師將士全軍覆沒,龍文章利用自己偵查獲得的情報,與其進行沙盤推演戰(zhàn),勸其放棄之前的作戰(zhàn)方案。最后又拿出一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作戰(zhàn)方案,親自帶著炮灰團與虞師精銳200多人,一起鉆地道潛入敵軍中心,切斷敵人的指揮樞紐,割裂了日寇的頭尾相顧的防御工事。只待虞師長帶領大軍吹響反攻的號角,內(nèi)外夾擊,一舉消滅日寇。

然而,當炮灰團在敵陣中拼死作戰(zhàn)之時,虞師卻按兵不動,足足三十余天,只是在等待對虞家最有利出戰(zhàn)時機。可憐炮灰團的老兵們,在敵人的一輪又一輪的進攻中,一個又一個的倒下。

當虞師大軍消滅日寇,奪回整個江對岸之時,炮灰團的老兵所剩無幾。天生樂觀的"不辣",失去了一條腿,最終沿路乞討,回到湖南老家。而"煩啦"則留在禪達小鎮(zhèn)度過余生。在這里,他抬頭就能看到南天門,那個埋葬了他無數(shù)的戰(zhàn)友的地方。

片尾以"煩啦"身份出現(xiàn)的這位老人,就是一名為祖國抗擊日寇、浴血沙場的遠征軍老兵。也是現(xiàn)實版南天門之戰(zhàn)——極其慘烈的松山戰(zhàn)役的幸存者。
他們是這個國家的脊梁,他們?yōu)檫@個國家付出的不僅僅是生命,還有生命中本應有美滿與幸福。

【梅言梅語】
團長這部劇,毀譽參半,觀眾口碑嚴重兩極分化。它不是這個時代應該出現(xiàn)的戰(zhàn)爭劇,觀眾還遠沒有做好迎接這樣一部戲的心里準備。
當人們還在為看到一部戰(zhàn)爭劇而熱血沸騰,恨不得拿起武器上戰(zhàn)場的時候,這部與主流價值觀相悖,散發(fā)著濃濃反戰(zhàn)氣息的抗戰(zhàn)劇,很難被一般觀眾所接受。
說好的家國天下、偉岸英雄呢?說好的好男兒戰(zhàn)場殺敵、建功立業(yè)呢?這里都沒有。
這里只有一群戰(zhàn)爭年代里掙扎存活的小人物。平時他們也怯懦,他們也怕死,但真需要他們上戰(zhàn)場殺敵,甚至獻出生命之時,他們也一樣義無反顧。他們不是為了升官發(fā)財,他們只想消滅侵略者,早日回故鄉(xiāng)。
如今,團長播出已經(jīng)十年了。十年前,人們沒有準備好。十年之后的今天,人們依舊沒有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