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M工程魚雷艇,蘇聯(lián)設計建造的大型水翼魚雷艇

1972年,蘇聯(lián)開始建造一款造型獨特的大型水翼魚雷艇,這款名為206M工程“Shtorm”的魚雷艇是從206工程“Shershen”魚雷艇改進而來,北約將其稱為“Turya”。

206M工程是蘇聯(lián)時代最后設計建造的大型魚雷艇之一,它的前一級206工程滿載排水量172噸,艇長34.08米,寬6.72米,使用3臺M503A柴油機驅(qū)動,最大航速45節(jié),盡管206工程產(chǎn)量并不算低,使用國家也很多,但是它應對惡劣海況的能力相對較差。

206M工程對船體最大的變動就是安裝水翼,在艦橋位置兩側(cè)的船體水線安裝了水翼,魚雷艇在高速航行的時候能抬高船首,動力為3臺M503 B2柴油機,總共輸出15000馬力,它的航速比206工程稍慢,開足馬力能達到44節(jié)航速,不過卻能在4級海況下維持40節(jié)的速度,在5級海況下依然可以保持35節(jié)航速,按照海浪劃分級別表的規(guī)范,5級海況海浪高度在2.5~4米,已經(jīng)屬于大浪或巨浪的范疇。

魚雷艇的主要作戰(zhàn)武器依然為分布在兩弦的4具533毫米單管魚雷發(fā)射管,它可以使用53-56V、53-65K、USET-80多用途線導魚雷等型號,在近?;蚝{等特殊地形下對大型艦艇有一定威脅。

在艇首的炮塔內(nèi)安裝了手動操作的兩門2M-3M型25毫米機炮,備彈1200發(fā),它具備一定的對空防御能力。為了回應西方安裝的奧托.梅拉76毫米艦炮,206M工程在艇尾安裝了一座尺寸更大的炮塔,內(nèi)裝57毫米AK-725兩用火炮,該炮使用MR-103 Bars火控雷達。艇尾還攜帶10枚深水炸彈,可以攻擊潛艇。

艇上安裝了MG-329 Sheksna聲納、MR 206導航雷達,以及Dozor-1作戰(zhàn)信息系統(tǒng)。艇員總共25人,其中軍官4人,攜帶的物資可供魚雷艇在海上堅持5天,以14節(jié)航速行駛可以航行1450海里,以較高的37節(jié)航速行駛時則可以航行600海里。
蘇聯(lián)在1972年至1976年間為蘇聯(lián)海軍建造了30艘206M工程,也有說法是29艘,另外還建造了22艘用于出口,其中越南5艘、柬埔寨5艘、古巴9艘、埃塞俄比亞2艘、塞舌爾共和國1艘,這些出口的魚雷艇都是閹割版本的,它們沒有聲吶設備。繼蘇聯(lián)之后俄羅斯繼承了3艘206M工程。

206M工程標準排水量220噸,滿載排水量約250噸,艇長39.6米,寬7.6米,吃水1.6米,最大航速44節(jié),艇員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