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線譜里的拼圖也太有趣了!我又要種草了@TOI圖益
這款拼圖一共1000片,是TOI圖益與俄羅斯藝術家“Alexey Liapunov”合作推出的動漫故事系列拼圖《富格塔》
樂譜在每個人的眼中是不同的存在的,音樂家看到的是旋律和伴奏,普通人看到的是線條和音符。在畫家的眼中,看到的是生活,他利用音符和五線譜之間的空間,將城市和鄉(xiāng)村中的浪漫場景描繪出來,成為一道亮麗的符號與風景。
關于賦格
從青澀歲月的魏瑪時光到最后藝術的集大成《賦格的藝術》,再算上指定創(chuàng)作,巴赫一生共寫了上百首賦格,涉及各種樂器組合,流暢的形式展現了作曲家?guī)缀跬昝赖膶ξ患挤?。在所有作品以及相應的形式探究中,包括四十八首前奏曲以及賦格的兩卷曲集——《平均律鍵盤曲集》成了衡量的標準。令人驚嘆的斑斕作品實現了線性連貫與和聲穩(wěn)定的和諧共處,而這曾是巴赫早年歲月中的最大難題。不過由于某種不合時宜的時代偏見,這些偏見對于后來《賦格的藝術》創(chuàng)作確實有些許影響,但作用甚微。在這些作品中,巴赫所展現的調性天賦冥冥中總與他手中的素材裹挾——他擁有調性的視野,令主題與對位主題的動機轉換得以強化。當充分意識到這種概念的同質性后,巴赫不僅開始在風格上不受約束,而且試圖通過每一首作品來確定自己的和聲標簽。
以第一卷的第一首賦格為例,用最適度的調性,以一種持續(xù)加快的方式巧妙地描寫出主題——平淡溫和的自然音階,具有教科書式的模板意義。其他賦格,比如第二卷的E大調展現了如出一轍的、有調性轉換上的“心不甘情不愿”。在此巴赫忠誠地堅守著自己的六音主題,在調性方面顯露出膽怯的表情,給人一種印象:激烈反對半音體系的海因里希·許茨(Heinrich Schutz)之鬼魅又回來了。
當曲譜被制作成拼圖,讓我們對五線譜更加感興趣
這幅圖同樣也是細節(jié)滿滿,每一節(jié)都呈現生活中形形色色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
這幅圖完美的將繪畫與音樂結合,在泛黃的五線譜上,用畫筆揮灑出人們忙碌的日常,立體而富有律動感,似乎把生活繪成了一首歌。
雖然只在狹小的五線譜內繪制一些情節(jié)場景,但每一個人物都生動鮮明。
五線譜上的每一個音符,都能被Lena恰到好處地應用起來,與畫面融合在一起。
炎炎夏天在海邊沖浪時,這些音符是沙灘椅。
安靜優(yōu)雅的音樂會上,它們既是鋼琴架,也是最完美的和聲。
開心起來的時候,每一條線譜都是陽光小道~
Lena Erlich有時還會把和Alexey Liapunov的日常生活畫進五線譜里。
比如某個下午在河邊的快樂野餐~
和脾氣不怎么樣的黑貓短暫和平相處一下也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