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的方向錯了嗎?換電模式和快充模式,到底誰才是未來?
日益增長的純電動車數量和充電設施的不足,已經成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新的矛盾,據公安部統(tǒng)計,截至2021年6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84億輛,其中汽車2.92億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603萬輛,占汽車總量的2.06%。而在新能源汽車里面,目前純電動車保有量493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68%。
而根據機構預測,2022年將有1000萬新能源車主,而這中間將有不少的車主,依賴于公共充電設施,目前電動汽車的補能方式主要是分為兩種,一種是超充,另一種是換電,其中換電模式以蔚來為代表,其他車企都幾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快充模式。那么,快充和換電,到底誰更適合未來的國內汽車市場?
換電模式
目前主要推行換電模式的車企是蔚來汽車,另外還有一些營運出租車,截至2020年12月,全國共有555座換電站。換電模式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速度更快,幾分鐘就可以完成換電,和加油的時間差不多,相比動輒一個小時的快充時間來說,可以說在速度上完勝。在體驗上,換電模式也要強得多。
但是換電模式的問題也很明顯:
1、眾多車型的電池標準很難統(tǒng)一,因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是汽車的核心部件,很難實現功率、能量密度、接口、尺寸等方面的統(tǒng)一,這也意味著換電模式往往只適用于同一個品牌內部之間換電,很難實現標準化。
2、換電站成本投入更大,換電站占用的土地面積更大,成本投入也要更大,北汽新能源官方曾向媒體表示,一個換電站的建設成本近1000萬元,再加上換電站必須比電動汽車保有量更多的電池備用,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3、換電站模式很難實現盈虧平衡。目前來說,換電站日服務次數100次約為盈虧平衡點,超過160次則能夠獲得較好利潤,但是以目前的電動汽車保有量和換電站的分布,很難達到這個換電次數。
目前來看,換電模式只適合單一品牌內部的電池更換,或者出租車、物流車、公交車這樣的電池規(guī)格可以統(tǒng)一的車型使用,很難全面普及。但是從體驗和速度上來說,換電模式要完勝快充模式。除了蔚來以外,長安、中石化等企業(yè)也在布局換電模式。
快充模式
據中國充電聯盟發(fā)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國內公共充電樁數量為80.7萬個。私人充電樁的數量和公共充電樁大體相同。二者相加,目前國內充電樁的數量大約在160萬個。目前的充電樁數量勉強可以滿足電動汽車的充能需求,但是隨著電動汽車的數量增長,充電樁的數量是遠遠不夠的。
快充站相比換電站,成本投入更小,適用的車型更廣,成本回收周期更短,但是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充能時間,即使是目前充電功率最高的特斯拉和廣汽,完整充滿的時間都要一個小時以上,時間成本要高得多。不過,未來隨著充電技術和電池技術的突破,快充的時間有望大幅縮短。
其實最好的方案還是,家用安裝充電樁作為電動汽車的主要充能形式,快充作為慢充的補充,慢充的功率較低,不僅不會給電網帶來較大的沖擊,而且還能起到“削峰填谷”調節(jié)電網的作用。而換電模式,作為一些高端汽車品牌提高服務質量的方式,互相補充,預計2022年將出現“換電大爆發(fā)、車企加速超/快充站自建、慢充加速進小區(qū)”的現象。